复合颗粒、粉体涂料、涂膜、层积体和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0161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不含环境负荷高的含氟表面活性剂,进而,即使粘接性成分的混配量少也能够形成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且与基材均匀地密合的涂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颗粒,其为由含氟聚合物和粘接性聚合物构成的复合颗粒,其特征在于,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于0.1pp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颗粒,所述复合颗粒不含环境负荷高的含氟表面活性剂,进而,即使粘接性成分的混配量少也能够形成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且与基材均匀地密合的涂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颗粒,其为由含氟聚合物和粘接性聚合物构成的复合颗粒,其特征在于,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于0.1ppm。【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用于粉体涂料等的复合颗粒、由该复合颗粒构成的粉体涂料、由 该粉体涂料形成的涂膜、具备该涂膜的层积体以及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氟树脂具有下述广泛的用途:制备成涂料组合物并涂布于面包模具、饭锅等要求 耐腐蚀性、非粘着性、耐热性等的物体的基材上而形成氟树脂层等等。但是,由于该非粘着 性,因而氟树脂缺乏与由金属、陶瓷等构成的基材的粘接性,所以要预先将与氟树脂和基材 均具有未和性的底层涂料涂布于基材上。 -般来说,在耐腐蚀用途中需要增加氟树脂层的厚度,为了增加厚度,需要反复进 行涂布(即涂敷由氟树脂构成的粉体涂料并于氟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烧制),从而进行 重涂。对于底层涂料而言,要求具有可耐受该长时间的高温下的烧制并能维持与基材等的 密合性的耐热密合性。 作为耐热密合性优异的底层涂料,至今广泛使用了对长时间的高温烧制具有优异 的耐性的磷酸铬系底层涂料。但是,对于环境问题的意识提高,一直以来强烈希望开发出一 种不含6价铬且具有与磷酸铬系底层涂料匹敌的强耐热密合性的无铬底层涂料。 作为无铬底层涂料,以往研究了氟树脂与各种粘结剂树脂的组合。作为粘结剂树 月旨,从耐热性的方面考虑提出了使用聚苯硫醚〔PPS〕的方案。但是,PPS与氟树脂的相容性 差,具有与氟树脂层的密合性不足的问题。 于是,作为改善与氟树脂层的密合性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粉体 涂料,其特征在于,该粉体涂料包含具有酰胺基和/或酰亚胺基的高分子化合物(A)、抗氧 化性物质(B)和氟树脂(C),上述高分子化合物(A)的平均粒径小于50 μ m。 专利文献2中,在还能够用作多层包覆系的底层涂料的组合物中,记载了下述组 合物,其为包含两种以上多成分颗粒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颗粒各自的一种成分为熔 融加工性含氟聚合物,上述颗粒各自的另一种成分为耐热性非分散聚合物粘合剂。关于专 利文献2中记载的组合物,还记载了在输送中或加工中难以分凝(凝離),为易流动性的粉 末的形态的内容。 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不作为底层涂料使用的热熔融性氟树脂复合体组 合物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将热熔融性氟树脂微粉与层状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热熔 融性氟树脂粉末混合组合物的工序(I);使用熔融混合挤出机对所得到的该粉末混合组合 物施加剪切应力并熔融混合的工序(II)。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国际公开第2009/119493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 :日本特表2003-5246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1-743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粉体涂料的材料而言,要求一种不含对环境的负荷高的物质、此外不仅与基 材的密合性高、而且能够形成与基材均匀地密合的涂膜。但是在现有的粉体涂料的情况下, 为了形成与基材均匀地密合的涂膜,需要大量混配粘接性成分。 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复合颗粒,该复合颗粒不含环境负荷高的含氟表面活性剂, 进而,即使粘接性成分的混配量少也能够形成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且与基材均匀地密合 的涂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颗粒,其为由含氟聚合物和粘接性聚合物构成的复合颗粒, 其特征在于,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于0. lpprn。 复合颗粒优选是通过使由含氟聚合物构成的颗粒和由粘接性聚合物构成的颗粒 结合而得到的。 复合颗粒优选是通过使用具有离心扩散和涡流作用的装置使由含氟聚合物构成 的颗粒和由粘接性聚合物构成的颗粒结合而得到的。 复合颗粒优选的是,在使颗粒分散于水中后以充分的时间进行静置的情况下,水 不悬浊,颗粒浮游于水中。 复合颗粒优选平均粒径为1 μ m?1000 μ m。 复合颗粒优选含氟聚合物与粘接性聚合物的质量比为5/50?99/1。 粘接性聚合物优选为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酸 (po 1 yamic acid)、环氧树脂、聚硫化物、聚芳硫醚和聚醚砜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含氟聚合物优选为选自由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 氟丙烯共聚物和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氟树脂。 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粉体涂料,其由上述复合颗粒构成。 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涂膜,其由上述粉体涂料形成。 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层积体,其为在金属基材上具备上述涂膜的层积体,涂膜 与金属基材的粘接强度为50N/cm?300N/cm。 本专利技术的层积体优选涂膜与金属基材的粘接强度的标准偏差小于10。 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为制造上述复合颗粒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含氟聚合物和粘接性聚合物投入至表面改性机中 的工序;在表面改性机中混合上述含氟聚合物和粘接性聚合物,得到复合颗粒的工序;和 从上述表面改性机中回收复合颗粒的工序。 上述表面改性机优选为高速流动混合机、高速旋转式冲击粉碎机或摩擦式磨机。 上述表面改性机更优选为摩擦式磨机。 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颗粒由上述构成型成,因此对环境的负荷小,不会损害含氟聚合物 所具有的本来的特征,在作为粉体涂料使用的情况下,即使粘接性成分的混配量少也能够 形成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且与基材均匀地密合的涂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实施例4中得到的复合颗粒的表面的照片。 图2是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实施例5中得到的复合颗粒的表面的照片。 图3是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实施例6中得到的复合颗粒的表面的照片。 图4是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实施例14中得到的复合颗粒的表面的照片。 图5是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例3中得到的混合粉末的表面的照片。 图6是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例5中得到的混合粉末的表面的照片。 图7是对实施例5中得到的复合颗粒进行水中分离试验后的照片。 图8是对实施例6中得到的复合颗粒进行水中分离试验后的照片。 图9是对实施例14中得到的复合颗粒进行水中分离试验后的照片。 图10是对比较例3中得到的混合粉末进行水中分离试验后的照片。 图11是对比较例5中得到的混合粉末进行水中分离试验后的照片。 图12是示出含氟聚合物颗粒与粘接性聚合物结合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含氟聚合物颗粒与粘接性聚合物分离的形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颗粒由含氟聚合物和粘接性聚合物构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 于0. lppm。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颗粒,能够形成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的涂膜。另外,涂膜 与基材均匀地密合。 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颗粒是按照含氟聚合物的颗粒与粘接性聚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颗粒,其为由含氟聚合物和粘接性聚合物构成的复合颗粒,其特征在于,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于0.1pp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茂内普巳子中谷安利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