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4914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组,动模上开设有第一动型腔,定模组包括第一定模,第一定模上设有第一芯模组、第一定型块,第一芯模组、第一定型块和第一动型腔共同形成成型第一工件的第一总型腔,动模上设有驱动第一芯模组脱离第一工件的第一驱动件,第一芯模组包括与第一定模滑移连接的第一工件第一芯模块和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第一工件第三芯模块、第一工件第四芯模块和第一工件第五芯模块,动模上开设有注塑孔,注塑孔与第一总型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精度好等优点。

A Mould for Engine Water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injection mould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gine water chamber mould, which comprises a moving die and a fixed module. The first moving cavity is provided on the moving die. The fixed module includes a first fixed module. The first fixed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re module and a first fixed module. The first core module, the first fixed module and the first movable cavity form the first general cavity of the first workpiece together, and the movable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eneral cavity for forming the first workpiece. The first core module includes the first core module of the first workpiece and the second core module of the first workpiece, the third core module of the first workpiece, the fourth core module of the first workpiece and the fifth core module of the first workpiece, which are connected by sliding of the first fixed die. An injec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dynamic die, and the injection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general cavit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good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
技术介绍
发动机水冷系统中的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三部分构成。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散热器的生产需求也在逐渐提高。目前生产的种发动机水室配件以下简称第一工件110,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工件第一固定部111、第一工件第一管112、第一工件第二固定部113、第一工件第二管114、第一工件第三固定部115、第一工件第四固定部116。为了适应大批量且快速地生产第一工件110,急需设计一种相对应的模具用于快速加工出第一工件11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能够快速的加工第一工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组,所述动模上开设有第一动型腔,所述定模组包括第一定模,所述第一定模上设置有第一芯模组以及第一定型块,所述第一芯模组、第一定型块和第一动型腔共同形成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的第一总型腔,所述动模上还设置有用于在脱模时随动模上升以驱动第一芯模组脱离第一工件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芯模组包括与第一定模滑移连接且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一固定部、第一工件第一支管和第一工件第二固定部的第一工件第一芯模块和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二支管和第一工件第三固定部的第一工件第三芯模块、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四固定部的第一工件第四芯模块和第一工件第五芯模块,所述动模上开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与第一总型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利用第一芯模组、第一定型块和第一动型腔共同形成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的第一总型腔,通过注塑孔将原料注入第一总型腔,待原料冷却形成第一工件,加工精度高,生产速度快,第一工件成型后,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工件第一芯模块、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第一工件第三芯模块、第一工件第四芯模块和第一工件第五芯模块远离第一工件,从而使第一工件顺利脱模,脱模方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工件第一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一型芯、第一工件第二型芯、第一工件第三型芯,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八型芯,所述第一工件第一型芯、第一工件第八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工件第二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一支管,所述第一工件第三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工件第三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四型芯和第一工件第五型芯,第一工件第四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二支管,第一工件第五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工件第四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六型芯,所述第一工件第五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七型芯,所述第一工件第六型芯、第一工件第七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四固定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利用第一工件第一型芯、第一工件第八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一工件第一固定部;利用第一工件第二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型第一工件第一支管;利用第一工件第三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一工件第二固定部;利用第一工件第四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一工件第二支管;利用第一工件第五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一工件第三固定部;利用第一工件第六型芯、第一工件第七型芯与第一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一工件第四固定部,从而成型整个第一工件,使用方便,加工精度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上开设有第二动型腔,所述第一定模上设置有第二芯模组以及第二定型块,所述第二芯模组、第二定型块和第二动型腔共同形成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的第二总型腔,所述动模上还设置有用于在脱模时随动模上升以驱动第二芯模组脱离第一工件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芯模组包括与第二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一固定部、第二工件支管、第二工件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工件第一芯模块和第二工件第二芯模块、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三固定部的第二工件第三芯模块、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四固定部的第二工件第四芯模块和第二工件第五芯模块,所述第一定模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总型腔和第二总型腔的流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利用第二芯模组、第二定型块和第二动型腔共同形成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的第二总型腔,通过注塑孔将原料注入以后,原料沿流道流入第一总型腔和第二总型腔,原料流入第二总型腔后,待原料冷却形成第二工件,加工精度高,生产速度快,第二工件成型后,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第二工件第一芯模块、第二工件第二芯模块、第二工件第三芯模块、第二工件第四芯模块和第二工件第五芯模块远离第二工件,从而使第二工件顺利脱模,结构简单,脱模方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工件第一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工件第一型芯、第二工件第二型芯、第二工件第三型芯,所述第二工件第二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工件第七型芯,所述第二工件第一型芯、第二工件第七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工件第二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二工件支管,所述第一工件第三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工件第三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工件第四型芯,第二工件第四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工件第四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工件第五型芯,所述第二工件第五芯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工件第六型芯,第二工件第五型芯、第二工件第六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四固定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利用第二工件第一型芯、第二工件第七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二工件第一固定部;利用第一工件第二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二工件支管;利用第一工件第三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二工件第二固定部;利用第二工件第四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二工件第三固定部;利用第二工件第五型芯、第二工件第六型芯与第二总型腔配合成型第二工件第四固定部,从而成型整个第二工件,使用方便,加工精度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设置于动模上且穿设于第一工件第一芯模块中的第一工件第一驱动杆、穿设于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中的第一工件第二驱动杆、穿设于第一工件第三芯模块中的第一工件第三驱动杆、穿设于第一工件第四芯模块中的第一工件第四驱动杆、穿设于第一工件第五芯模块中的第一工件第五驱动杆,所述第一工件第一驱动杆、第一工件第三驱动杆、第一工件第四驱动杆、第一工件第五驱动杆均为倾斜设置且从上至下与第一工件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工件第二驱动杆包括第一竖直部以及设置于第一竖直部顶端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从上至下与第一工件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总型腔中的原料冷却形成第一工件后,然后,驱动动模上升从而带动动模上的第一驱动件一起上升,第一驱动件一起上升时,其中的第一工件第一驱动杆、第一工件第三驱动杆、第一工件第四驱动杆、第一工件第五驱动杆在动模上升时分别带动第一工件第一芯模块、第一工件第三芯模块、第一工件第四芯模块、第一工件第五芯模块立即向远离第一工件的方向移动从而与对应的第一工件上的部位脱开,动模上升时,第一工件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竖直部与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配合,所以一开始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配合不动,待其余芯模块滑移一端距离从而与第一工件脱开一定距离以后第一倾斜部与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配合,从而带动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向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21)和定模组(3),所述动模(21)上开设有第一动型腔(22),所述定模组(3)包括第一定模(31)以及依次设置于第一定模(31)下方的第二定模(32)和第三定模(33),所述第二定模(32)上开设有贯穿第二定模(32)上下两端以及长度方向两侧面的贯穿孔(34),所述贯穿孔(34)中设置有推动件(320),所述第一定模(31)上设置有第一芯模组(4)以及第一定型块(46),所述第一芯模组(4)、第一定型块(46)和第一动型腔(22)共同形成用于成型第一工件(110)的第一总型腔,所述动模(21)上还设置有用于在脱模时随动模(21)上升以驱动第一芯模组(4)脱离第一工件(110)的第一驱动件(6),所述第一芯模组(4)包括与第一定模(31)滑移连接且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一固定部(111)、第一工件第一支管(112)和第一工件第二固定部(113)的第一工件第一芯模块(41)和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42)、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二支管(114)和第一工件第三固定部(115)的第一工件第三芯模块(43)、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四固定部(116)的第一工件第四芯模块(44)和第一工件第五芯模块(45),所述动模(21)上开设有注塑孔(211),所述注塑孔(211)与第一总型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动模(21)和定模组(3),所述动模(21)上开设有第一动型腔(22),所述定模组(3)包括第一定模(31)以及依次设置于第一定模(31)下方的第二定模(32)和第三定模(33),所述第二定模(32)上开设有贯穿第二定模(32)上下两端以及长度方向两侧面的贯穿孔(34),所述贯穿孔(34)中设置有推动件(320),所述第一定模(31)上设置有第一芯模组(4)以及第一定型块(46),所述第一芯模组(4)、第一定型块(46)和第一动型腔(22)共同形成用于成型第一工件(110)的第一总型腔,所述动模(21)上还设置有用于在脱模时随动模(21)上升以驱动第一芯模组(4)脱离第一工件(110)的第一驱动件(6),所述第一芯模组(4)包括与第一定模(31)滑移连接且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一固定部(111)、第一工件第一支管(112)和第一工件第二固定部(113)的第一工件第一芯模块(41)和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42)、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二支管(114)和第一工件第三固定部(115)的第一工件第三芯模块(43)、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四固定部(116)的第一工件第四芯模块(44)和第一工件第五芯模块(45),所述动模(21)上开设有注塑孔(211),所述注塑孔(211)与第一总型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件第一芯模块(41)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一型芯(411)、第一工件第二型芯(412)、第一工件第三型芯(413),第一工件第二芯模块(42)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八型芯(421),所述第一工件第一型芯(411)、第一工件第八型芯(421)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一固定部(111),所述第一工件第二型芯(412)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一支管(112),所述第一工件第三型芯(413)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二固定部(113);所述第一工件第三芯模块(43)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四型芯(431)和第一工件第五型芯(432),第一工件第四型芯(431)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二支管(114),第一工件第五型芯(432)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三固定部(115);所述第一工件第四芯模块(44)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六型芯(441),所述第一工件第五芯模块(45)上设置有第一工件第七型芯(451),所述第一工件第六型芯(441)、第一工件第七型芯(451)与第一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一工件第四固定部(1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21)上开设有第二动型腔(23),所述第一定模(31)上设置有第二芯模组(5)以及第二定型块(56),所述第二芯模组(5)、第二定型块(56)和第二动型腔(23)共同形成用于成型第一工件(120)的第二总型腔,所述动模(21)上还设置有用于在脱模时随动模(21)上升以驱动第二芯模组(5)脱离第一工件(120)的第二驱动件(7),所述第二芯模组(5)包括与第二总型腔配合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一固定部(121)、第二工件支管(122)、第二工件第二固定部(123)的第二工件第一芯模块(51)和第二工件第二芯模块(52)、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三固定部(124)的第二工件第三芯模块(53)、用于成型第二工件第四固定部(125)的第二工件第四芯模块(54)和第二工件第五芯模块(55),所述第一定模(31)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总型腔和第二总型腔的流道(3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水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件第一芯模块(51)上设置有第二工件第一型芯(511)、第二工件第二型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明徐益君王孟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太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