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聪杰专利>正文

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483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其结构包括顶板、复位主机、下模座、底座、气压连接口,顶板下表面与复位主机上表面相贴合,复位主机呈倒U形状,下模座固定安装在复位主机下端倒U形口处,通过气压机构来进行动力复位,复位的过程中滑轮机构起到了润滑的作用,防止在复位的过程中,机构产生卡位的情况,同时导向机构辅助主复位支撑机构进行上升复位,增加动力,确保正常复位,复位过程中通过第一防倒滑机构和第二防倒滑机构配合工作,防止在上升复位的过程中出现下降倒滑的情况;复位完全完毕后提示机构进行提示,操作人员一目了然,防止复位不完全,操作人员就开始使用,导致与其他机构出现碰撞的情况。

Pre-reset mechanism for plastic moul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irst reset mechanism for plastic mould, which comprises a top plate, a reset main engine, a lower die base, a base and a pneumatic connecting port.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top plate fits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reset main engine, and the reset main engine assumes an inverted U shape. The lower die base is fixed at the inverted U-shaped opening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reset main engine. The power reset is carried out by a pneumatic mechanism, and the pulley mechanism plays a role in the reset process. The function of lubrication prevents the mechanism from clamping in the process of reset, at the same time, the guiding mechanism assists the main reset supporting mechanism to reset upward, increases power and ensures the normal reset. In the process of reset, the first anti-slip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anti-slip mechanism cooperate to prevent the falling and sliding in the process of reset upward; after reset is completed, the reset is lifted. Indicate the mechanism for prompting, the operator is clear at a glance, to prevent incomplete reset, the operator began to use, resulting in collision with other institu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
技术介绍
塑料模具中的顶出机构在进行顶出组件有时不先回位会造成放置嵌件不便,或出现与滑块等侧向抽芯机构干涉现象,为了塑料模具内部可以正常工作,就需要采用到先复位机构。但是目前的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在进行复位的过程中常常还是会出现卡位的状况,使得塑料模具内部无法正常工作,并且复位不完全,操作人员就开始使用,导致与其他机构出现碰撞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其结构包括顶板、复位主机、下模座、底座、气压连接口,所述顶板下表面与复位主机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复位主机呈倒U形状,所述下模座固定安装在复位主机下端倒U形口处,所述下模座下表面固定焊接于底座上表面中端,所述复位主机下端安装在底座上表面,所述气压连接口嵌在复位主机右侧表面。所述复位主机包括外壳、气压机构、滑轮机构、导向机构、第一防倒滑机构、第二防倒滑机构、主复位支撑机构、提示机构,所述外壳上表面与顶板下表面相贴合并且通过主复位支撑机构相连接,所述气压机构首端与气压连接口相连接,所述气压机构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底端,所述气压机构上端下表面与滑轮机构上端相焊接,所述气压机构上端左侧上表面与导向机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倒滑机构下端固定安装在外壳左端内部,所述第一防倒滑机构上端固定焊接于气压机构上端左侧内部,所述第二防倒滑机构下端固定安装在外壳右端内部,所述第二防倒滑机构上端固定焊接于气压机构上端右侧内部,所述主复位支撑机构下端垂直安装于气压机构上端中部表面并且活动连接,所述主复位支撑机构下端与导向机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提示机构下端安装在气压机构上端右侧表面,所述提示机构上端固定安装在外壳右侧上端内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气压机构包括气压管、连接头、气压杆外壳、活塞、顶杆、复位底板,所述气压管首端与气压连接口相连接,所述气压管末端与连接头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上端安装于气压杆外壳下端中部,所述气压杆外壳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下端中部,所述气压杆外壳内部安装有活塞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顶杆垂直焊接于活塞上表面中部,所述顶杆上端贯穿于气压杆外壳上端中部,所述顶杆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复位底板内部并且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底板两端下表面与滑轮机构上端相焊接,所述复位底板左端上表面与导向机构下端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复位底板上端中部与主复位支撑机构下端垂直贴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滑轮机构包括左侧固定板、左翼滑轮座、左翼滑轮、左侧压模杆、右侧固定板、右翼滑轮座、右翼滑轮、右侧压模杆,所述左翼滑轮座末端固定安装在左侧固定板上,所述左侧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并且位于气压杆外壳左侧,所述左翼滑轮座首端安装有左翼滑轮,所述左翼滑轮外表面与左侧压模杆左侧表面相贴合,所述左侧压模杆上端焊接于复位底板左端下表面,所述右侧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并且位于气压杆外壳右侧,所述右翼滑轮座末端固定安装在右侧固定板左侧表面,所述右翼滑轮座首端固定安装有右翼滑轮,所述右翼滑轮外表面与右侧压模杆右侧表面相贴合,所述右侧压模杆上端焊接于复位底板右端下表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滑动板、导向孔、导向固定杆、连接固定块,所述导向滑动板下表面与复位底板左端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导向滑动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固定杆贯穿于导向孔内部,所述导向固定杆上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固定块上,所述连接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上端,所述导向滑动板末端与主复位支撑机构下端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防倒滑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弹簧拉杆、第一弹簧、第一固定底座,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复位底板左端内部并且相焊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下端与第一弹簧拉杆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拉杆外部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焊接于第一固定块下表面,所述第一弹簧下端焊接于第一固定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一弹簧拉杆下端与第一固定底座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底座固定安装在外壳左端内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防倒滑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二弹簧拉杆、第二弹簧、第二固定底座,所述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复位底板右端内部并且相焊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下端与第二弹簧拉杆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拉杆外部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端焊接于第二固定块下表面,所述第二弹簧下端焊接于第二固定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二弹簧拉杆下端与第二固定底座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外壳右端内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复位支撑机构包括主复位长杆、压块、减振弹簧、固定螺母,所述主复位长杆下端垂直安装在复位底板中部上表面,所述主复位长杆中部焊接有压块,所述压块上表面与减振弹簧下端相焊接,所述减振弹簧安装在主复位长杆上端,所述固定螺母与主复位长杆上端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母固定安装在顶板内部上端,所述主复位长杆下端与导向滑动板末端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提示机构包括移动触点、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通电器、通电导线、LED灯,所述移动触点固定安装在复位底板右端上表面,所述移动触点位于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正下方,所述第一固定触点焊接于通电器下端,所述第二固定触点焊接于通电器下端,所述通电器通过通电导线与LED灯电连接,所述LED灯嵌在外壳右侧上端表面。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将外部的气压缸连接于气压连接口,通过气压管将气压传送到气压杆外壳内部,这时气压杆外壳内部的气压增大,使得活塞在气压杆外壳内部往上移,带动了顶杆上升,顶杆上升带动了复位底板整体上顶,复位底板整体上顶两端的左侧压模杆和右侧压模杆跟着上移复位,这时通过左翼滑轮和右翼滑轮的滑动,对左侧压模杆和右侧压模杆上移产生一定的滑动作用,确保左侧压模杆和右侧压模杆在上移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卡位的状况;同时复位底板左端的导向滑动板跟着上移,这时通过导向固定杆和导向孔的配合使用,使得导向滑动板往右上的方向偏移,这时导向滑动板末端将与主复位长杆下端相接触并且将主复位长杆下端往上顶起,这时通过主复位长杆中部的压块和减振弹簧配合使用,减少主复位长杆在进行上升复位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确保主复位长杆平稳上升复位,这时通过主复位长杆上端的固定螺母与顶板固定连接,这时顶板也跟着上升,进行复位;这时通过第一防倒滑机构和第二防倒滑机构上的第一弹簧拉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拉杆、第二弹簧的配合使用,防止复位底板在进行上升复位的过程中因为模具本身的重量而发生下降倒滑的情况;当复位到原始位置的时候,复位底板右侧上表面的移动触点移动到一定的位置,这时移动触点与第一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进行相接触,这时第一固定触点和第二固定触点接通,使得通电器工作导电,通过通电导线传递电源到LED灯上,LED灯亮起,提醒操作人员复位完毕,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确保塑料模具复位到原始位置才开始进行工作,防止复位不完全,操作人员就开始使用,导致与其他机构出现碰撞的情况。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采用通过气压机构来进行动力复位,复位的过程中滑轮机构起到了润滑的作用,防止在复位的过程中,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其结构包括顶板(1)、复位主机(2)、下模座(3)、底座(4)、气压连接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下表面与复位主机(2)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复位主机(2)呈倒U形状,所述下模座(3)固定安装在复位主机(2)下端倒U形口处,所述下模座(3)下表面固定焊接于底座(4)上表面中端,所述复位主机(2)下端安装在底座(4)上表面,所述气压连接口(5)嵌在复位主机(2)右侧表面;所述复位主机(2)包括外壳(21)、气压机构(22)、滑轮机构(23)、导向机构(24)、第一防倒滑机构(25)、第二防倒滑机构(26)、主复位支撑机构(27)、提示机构(28),所述外壳(21)上表面与顶板(1)下表面相贴合并且通过主复位支撑机构(27)相连接,所述气压机构(22)首端与气压连接口(5)相连接,所述气压机构(22)固定安装在外壳(21)内部底端,所述气压机构(22)上端下表面与滑轮机构(23)上端相焊接,所述气压机构(22)上端左侧上表面与导向机构(24)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倒滑机构(25)下端固定安装在外壳(21)左端内部,所述第一防倒滑机构(25)上端固定焊接于气压机构(22)上端左侧内部,所述第二防倒滑机构(26)下端固定安装在外壳(21)右端内部,所述第二防倒滑机构(26)上端固定焊接于气压机构(22)上端右侧内部,所述主复位支撑机构(27)下端垂直安装于气压机构(22)上端中部表面并且活动连接,所述主复位支撑机构(27)下端与导向机构(24)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提示机构(28)下端安装在气压机构(22)上端右侧表面,所述提示机构(28)上端固定安装在外壳(21)右侧上端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其结构包括顶板(1)、复位主机(2)、下模座(3)、底座(4)、气压连接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下表面与复位主机(2)上表面相贴合,所述复位主机(2)呈倒U形状,所述下模座(3)固定安装在复位主机(2)下端倒U形口处,所述下模座(3)下表面固定焊接于底座(4)上表面中端,所述复位主机(2)下端安装在底座(4)上表面,所述气压连接口(5)嵌在复位主机(2)右侧表面;所述复位主机(2)包括外壳(21)、气压机构(22)、滑轮机构(23)、导向机构(24)、第一防倒滑机构(25)、第二防倒滑机构(26)、主复位支撑机构(27)、提示机构(28),所述外壳(21)上表面与顶板(1)下表面相贴合并且通过主复位支撑机构(27)相连接,所述气压机构(22)首端与气压连接口(5)相连接,所述气压机构(22)固定安装在外壳(21)内部底端,所述气压机构(22)上端下表面与滑轮机构(23)上端相焊接,所述气压机构(22)上端左侧上表面与导向机构(24)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倒滑机构(25)下端固定安装在外壳(21)左端内部,所述第一防倒滑机构(25)上端固定焊接于气压机构(22)上端左侧内部,所述第二防倒滑机构(26)下端固定安装在外壳(21)右端内部,所述第二防倒滑机构(26)上端固定焊接于气压机构(22)上端右侧内部,所述主复位支撑机构(27)下端垂直安装于气压机构(22)上端中部表面并且活动连接,所述主复位支撑机构(27)下端与导向机构(24)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提示机构(28)下端安装在气压机构(22)上端右侧表面,所述提示机构(28)上端固定安装在外壳(21)右侧上端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机构(22)包括气压管(221)、连接头(222)、气压杆外壳(223)、活塞(224)、顶杆(225)、复位底板(226),所述气压管(221)首端与气压连接口(5)相连接,所述气压管(221)末端与连接头(222)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222)上端安装于气压杆外壳(223)下端中部,所述气压杆外壳(223)固定安装在外壳(21)内部下端中部,所述气压杆外壳(223)内部安装有活塞(224)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顶杆(225)垂直焊接于活塞(224)上表面中部,所述顶杆(225)上端贯穿于气压杆外壳(223)上端中部,所述顶杆(225)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复位底板(226)内部并且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底板(226)两端下表面与滑轮机构(23)上端相焊接,所述复位底板(226)左端上表面与导向机构(24)下端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复位底板(226)上端中部与主复位支撑机构(27)下端垂直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塑料模具用先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机构(23)包括左侧固定板(231)、左翼滑轮座(232)、左翼滑轮(233)、左侧压模杆(234)、右侧固定板(235)、右翼滑轮座(236)、右翼滑轮(237)、右侧压模杆(238),所述左翼滑轮座(232)末端固定安装在左侧固定板(231)上,所述左侧固定板(231)固定安装在外壳(21)内部并且位于气压杆外壳(223)左侧,所述左翼滑轮座(232)首端安装有左翼滑轮(233),所述左翼滑轮(233)外表面与左侧压模杆(234)左侧表面相贴合,所述左侧压模杆(234)上端焊接于复位底板(226)左端下表面,所述右侧固定板(235)固定安装在外壳(21)内部并且位于气压杆外壳(223)右侧,所述右翼滑轮座(236)末端固定安装在右侧固定板(235)左侧表面,所述右翼滑轮座(236)首端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聪杰
申请(专利权)人:王聪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