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机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384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操作简易、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布料机顶升装置,包括顶升油缸、支撑装置、布料机立柱上的多个支撑体和布置在布料机立柱两侧的支座,顶升油缸装设于支座上,支撑装置装设于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并与支撑体配合,支座上设有防坠块,防坠块一端装设于支座上,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布料机顶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布料机的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布料机施工过程中,随着楼层不断的增高,布料机会出现布料作业高度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布料机采用了顶升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常见的顶升装置主要由顶升油缸4、第一支撑轴24、第二支撑轴25、支座3和布料机立柱1上的多个刚性管21组成。顶升装置工作时先将第一支撑轴24插入布料机立柱1上的刚性管21内,并将顶升油缸4伸缩端与第一支撑轴24连接,再将布料机立柱1与楼体6之间的紧固件松开,顶升油缸4开始顶升;当顶升至极限位置时,需将第二支撑轴25插入布料机立柱1的刚性管21,再退回顶升油缸4,第二支撑轴25将布料机支撑悬挂。将第一支撑轴24抽出,并移至顶升油缸4伸缩端,插入布料机立柱1的刚性管21内,与顶升油缸4伸缩端连接,顶升油缸4将布料机立柱1略微顶起,再抽出第二支撑轴25,顶升油缸4开始顶升,进入下一轮循环。这种顶升装置存在以下几个缺陷,一是要将两根支撑轴从立柱的钢管中来回抽出和插入,人工劳动强度大,且耗时长;二是步骤繁琐,若在收回顶升油缸伸缩端时未装好第二支撑轴25,就会出现施工事故。目前的布料机顶升装置,其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安全系数低的缺陷给生产施工造成了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易、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的布料机顶升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布料机的顶升装置,包括顶升油缸、支撑装置、布料机立柱上的多个支撑体和布置在布料机立柱两侧的支座,顶升油缸装设于支座上,支撑装置装设于顶升油缸的活塞杆上并与支撑体配合,支座上设有防坠块,防坠块一端装设于支座上,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防坠块一端铰接在支座上,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之间,防坠块与支座铰接的一端还设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支座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支座上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压缩弹簧,所述-->防坠块一端设于导向槽内并与压缩弹簧相连,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改进,所述支座上设有导向槽,所述防坠块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之间,另一端设于导向槽内并与助力油缸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体为设于布料机立柱上的多个刚性管,位于活塞杆上方的刚性管内装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装置为装设于活塞杆上的固定支撑块,固定支撑块与支撑轴配合。所述支撑轴分为两段,分别装设于刚性管的两端。所述刚性管内设有定位销,支撑轴上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体为布料机立柱上的多个固定托块,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装设于支撑架上的转动托块,转动托块与固定托块配合,转动托块一端铰接在支撑架上,另一端布置在两个固定托块之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在布料机顶升过程中,用支撑体和托块配合支撑布料杆,简化了布料机顶升过程的步骤,工作效率更高,比以前的支撑结构更简单,制作更方便。2、托块的自动化设置免去了人工操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3、不管布料机处于顶升过程中还是静置的状态下,防坠块都可有效防止布料机下落,布料机的整机安全性能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顶升装置工作过程的示意图一;图2是现有顶升装置工作过程的示意图二;图3是现有顶升装置工作过程的示意图三;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二;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三;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四;图8是钢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实施例3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一;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实施例3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二;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实施例3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三;图14是实施例1的防坠块工作过程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2、实施例3的转动托块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2的防坠块工作过程示意图;图17是实施例3的防坠块工作过程示意图。图例说明:1、布料机立柱          2、支撑体3、支座                31、导向槽32、压缩弹簧           33、助力油缸4、顶升油缸            5、支撑装置6、楼体                7、防坠块8、固定支架            9、回位弹簧21、刚性管             22、支撑轴23、固定托块           24、第一支撑轴25、第二支撑轴         211、定位销212、定位槽            41、活塞杆51、固定支撑块         52、转动托块53、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壁挂式布料机的顶升装置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4所示,壁挂式布料机的顶升装置装设于布料机的固定支架8上,包括顶升油缸4、支撑装置5、布料机立柱1上的多个支撑体2和对称布置在布料机立柱1两侧的支座3,支座3装设于固定支架8上,顶升油缸4装设于支座3上,支撑装置5装设于顶升油缸4的活塞杆41上并与支撑体2配合,支座3上设有防坠块7,防坠块7一端铰接在支座3上,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2之间,并位于布料机立柱1被顶升时支撑体2的运动轨迹上,防坠块7与支座3铰接的一端还设有回位弹簧9,回位弹簧9的另一端与支座3相连。支撑体2为设于布料机立柱1上的多个刚性管21,位于活塞杆41上方的刚性管21内装设有支撑轴22,支撑装置5为装设于活塞杆41上的固定支撑块51,固定支撑块51与支撑轴22配合。顶升装置工作时,固定支撑块51通过其上方的支撑轴22将布料机立柱1托起。布料机静置时,防坠块7通过其上方的支撑轴22将布料机立柱1托起。在壁挂式布料机不需顶升时,固定支架8与立柱1之间设有紧固件,在顶升之前需要将紧固件卸下。如图8、图9所示,刚性管21内设有定位销211,支撑轴22分为两段,每一段支撑轴22上都设有与定位销211配合-->的定位槽212,插入支撑轴22时将定位槽212对准刚性管21内所设定位销211,再旋转支撑轴22即可将支撑轴22定位在刚性管21内,本实施例中,刚性管21为钢管。工作原理: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顶升装置工作时,先在钢管21的两端插入支撑轴22,将支撑轴22的定位槽212对准钢管21内所设定位销211,再旋转支撑轴22即可将支撑轴22定位在钢管21内。将布料机立柱1与固定支架8之间的紧固件卸下,顶升油缸4顶升支固定支撑块51,使固定支撑块51托起位于上方的支撑轴22,带动布料机上升。顶升过程中,位于防坠块7下方的钢管21推动防坠块7如图14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钢管21过后,防坠块7在回位弹簧9的作用下回位;顶升油缸4的活塞杆41伸长至极限后,如果布料机还需顶升,活塞杆41缩回,固定支撑块51与支撑轴22分离,防坠块7通过其上方的支撑轴22将布料机托起,活塞杆41带动固定支撑块51持续下降,活塞杆41回缩完成后,将支撑轴22从钢管21中取出,并插入靠近固定支撑块51并位于固定支撑块51上方的钢管21内,顶升装置即可再次顶升布料机,如此循环顶升几次,即可将布料机顶升至所需要的作业高度。布料机静置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料机的顶升装置,包括顶升油缸(4)、支撑装置(5)、布料机立柱上的多个支撑体(2)和布置在布料机立柱两侧的支座(3),顶升油缸(4)装设于支座(3)上,支撑装置(5)装设于顶升油缸(4)的活塞杆(41)上并与支撑体(2)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上设有防坠块(7),防坠块(7)一端装设于支座(3)上,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料机的顶升装置,包括顶升油缸(4)、支撑装置(5)、布料机立柱上的多个支撑体(2)和布置在布料机立柱两侧的支座(3),顶升油缸(4)装设于支座(3)上,支撑装置(5)装设于顶升油缸(4)的活塞杆(41)上并与支撑体(2)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上设有防坠块(7),防坠块(7)一端装设于支座(3)上,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布料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块(7)一端铰接在支座(3)上,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2)之间,防坠块(7)与支座(3)铰接的一端还设有回位弹簧(9),回位弹簧(9)的另一端与支座(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布料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上设有导向槽(31),导向槽(31)内设有压缩弹簧(32),所述防坠块(7)一端设于导向槽(31)内并与压缩弹簧(32)相连,另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布料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上设有导向槽(31),所述防坠块(7)一端布置在两个支撑体(2)之间,另一端设于导向槽(31)内并与助力油缸(33)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刚彭国成易秀明华连星尹宇峰高晓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