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256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9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属于燃料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细菌纤维素壁材,使壁材表面变得致密,可有效避免有效成分在制备和存储过程中发生流失,可起到促进燃烧、提高燃效的作用,并可改善壁材结构的的热导率,在使用过程中,使热量快速导入内部,使微囊结构发生微爆,微爆的产生,一方面,可造成热共振,产生二次能量,使其在高温下快速完全燃烧,进一步提高燃效,氧化镁在燃烧使用过程中体积膨胀和收缩,使体系内部气孔和熔融物重新分布,可避免本燃料在烧结过程中体积的过分膨胀,又可产品孔隙率得到有效保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常用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及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导致石油价格飞速增长,能源的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是左右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面临着常规能源资源的约束、过分依赖煤炭资源,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减轻我国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需要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生物质是指有机物中除石化燃料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并能再生的物质,因此,它是地球上一个巨大的能源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燃烧反应的逆过程,而燃烧反应是人类获取和使用能源的主要方式,如果这两个过程能相互匹配,形成完整循环,生物质能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物质的种类很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二是农业废弃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六是动物粪便。生物质能储量大,燃烧容易、污染少,有害成分低,更具特色的是生物质能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CO2大体上相当于其生长时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所以燃烧生物质时CO2的排放量可以认为是零,甚至有所减少(考虑到燃烧后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K2CO3),这是常规能源所无法比拟的。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部分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大规模的开采下将逐渐枯竭,并且在燃烧时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有毒气体,给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为此人类在寻找可再生的清洁燃料来代替。农业上的废弃物是极为丰富的,每年可产生秸秆约6.5亿吨,到2010年将将达到7.26亿吨,相当于5亿吨标煤。由于农业废弃物普遍热值低、密度小,体积大,不易运输,直接燃烧的热效率仅为10%~30%,使农业废弃物的直接利用受到制约。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高品位的商品能源逐渐增加,秸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大量废弃的秸秆在田间地头被焚烧,这种现象不仅浪费大量的生物质能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作为生物质燃料是绿色能源,是国家政策鼓励的燃料,具有以下特性:生物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其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相当,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生物质燃烧释放二氧化碳,并不带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因此,根据国家协议,这部分二氧化碳并不作为温室气体处理。针对上述现象将农业废弃物经深加工转化为高品位的能源,替代部分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无疑对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的局面、有效治理秸秆燃烧造成的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正在使用的生物质燃料大多数随意组合,没有经过配比,致使燃料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常用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效率及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1~4份珍珠粉、3~7份油茶壳、2~5份助剂、20~30份包衣液、6~10份糠醛渣,还包括:30~50份复合基材、12~20份金属氧化辅料。所述复合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质量比为1:3:12~18取细菌纤维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水混合,于75~85℃,搅拌,冷却,加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质量10~15%的特丁基对苯二酚,搅拌分散,出料,得混合分散液,按体积比5~8:1:1取混合分散液、油相、试剂A混合,剪切分散,于65~75℃,恒温搅拌,静置,离心,收集离心物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出料,得空心微囊;(2)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10~15份蚯蚓粪、2~5份沼液、8~15份活性污泥、30~55份平菇菌渣、10~15份蓝藻、30~40份水混合,于28~35℃,摇床振荡发酵,出料,灭菌,脱色,得发酵料,于0~5℃,取发酵料按质量比6~10:7:1加入空心微囊、助燃剂混合搅拌,即得复合基材。所述步骤(1)中的油相:按质量比6:1~3取氢化蓖麻油、橄榄油混合,即得油相。所述步骤(1)中的试剂A:按质量比10:1~3取聚二甲基硅氧烷、卵磷脂混合,即得试剂A。所述步骤(2)中的助燃剂:按质量比10:0.1~0.3取KMnO4溶液、KClO3混合,以液氮喷淋冷冻,即得助燃剂。所述金属氧化辅料的制备:按质量份数计,取30~50份预处理笋壳、20~30份硝酸钙溶液、12~18份试剂B、8~15份氯化镁溶液、8~15份碳酸氢钙,先取预处理笋壳、硝酸钙溶液、氯化镁溶液和碳酸氢钙混合搅拌,加入试剂B,调节pH,继续搅拌,得混合料,取混合料恒温恒压陈化,过滤,得滤饼,取滤饼水洗,干燥,即得金属氧化辅料。所述预处理笋壳:取笋壳水洗,晾干,粉碎过筛,取过筛颗粒按质量比1:12~18加入碳酸钠溶液混合搅拌,过滤,取滤渣蒸汽爆破,出料,得爆破料,取爆破料按质量比5~8:1加入煤油混合研磨,即得预处理笋壳。所述试剂B:按质量比4:1~2:15~25取磷酸氢二钾、柠檬酸钠、水混合,即得试剂B。所述包衣液:按质量比5:0.1~0.3:1:15~25取羧甲基淀粉钠、Tween-80、聚乙二醇、水混合,即得包衣液。所述助剂:按质量比1:6~10:3取多巴胺、正硅酸乙酯、碳酸钠混合,即得助剂。本专利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细菌纤维素壁材,特丁基对苯二酚为稳定剂,于油相、卵磷脂等乳化、剪切作用后,使壁材表面变得致密,可有效避免有效成分在制备和存储过程中发生流失,配合平菇菌渣在发酵后产生的大量有机质及其富含的自由基,可起到促进燃烧、提高燃效的作用,助燃剂中的KMnO4可在受热过程中产生O2和MnO2,而生成的MnO2又可作为KClO3成分的催化剂,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可产生O2,起到助燃作用,而包衣液及空心微囊中的特丁基对苯二酚成分又可起到稳定其氧化性的作用,便于KMnO4、KClO3保存;(2)本专利技术添加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可改善壁材结构的的热导率,在使用过程中,使热量快速导入内部,使微囊结构发生微爆,微爆的产生,一方面,可造成热共振,产生二次能量,并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生成并保留部分CO等可燃气体,继续参与燃烧,以产生更高的热能,另一方面,微爆过程中,可对颗粒粒径进一步细化,并提高其比表面积,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在高温下快速完全燃烧,进一步提高燃效,所添加的氯化镁,可在制备过程中,于碱性环境下生成氢氧化镁,经燃烧作用,可使得内部的氢氧化镁脱水生成氧化镁,产生的水汽的蒸发可起到辅助提高燃效的作用,使氧化镁在燃烧使用过程中体积膨胀和收缩,使体系内部气孔和熔融物重新分布,可避免本燃料在烧结过程中体积的过分膨胀,又可产品孔隙率得到有效保持。具体实施方式试剂A:按质量比10:1~3取聚二甲基硅氧烷、卵磷脂混合,即得试剂A;试剂B:按质量比4:1~2:15~25取磷酸氢二钾、柠檬酸钠、去离子水混合,即得试剂B;预处理笋壳的制备:取笋壳用水洗3~5次,自然晾干后,于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取过筛颗粒按质量比1:12~18加入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1~4份珍珠粉、3~7份油茶壳、2~5份助剂、20~30份包衣液、6~10份糠醛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30~50份复合基材、12~20份金属氧化辅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分:1~4份珍珠粉、3~7份油茶壳、2~5份助剂、20~30份包衣液、6~10份糠醛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30~50份复合基材、12~20份金属氧化辅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质量比为1:3:12~18取细菌纤维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水混合,于75~85℃,搅拌,冷却,加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质量10~15%的特丁基对苯二酚,搅拌分散,出料,得混合分散液,按体积比5~8:1:1取混合分散液、油相、试剂A混合,剪切分散,于65~75℃,恒温搅拌,静置,离心,收集离心物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出料,得空心微囊;(2)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10~15份蚯蚓粪、2~5份沼液、8~15份活性污泥、30~55份平菇菌渣、10~15份蓝藻、30~40份水混合,于28~35℃,摇床振荡发酵,出料,灭菌,脱色,得发酵料,于0~5℃,取发酵料按质量比6~10:7:1加入空心微囊、助燃剂混合搅拌,即得复合基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油相:按质量比6:1~3取氢化蓖麻油、橄榄油混合,即得油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燃效生物质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试剂A:按质量比10:1~3取聚二甲基硅氧烷、卵磷脂混合,即得试剂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友玖陈建春卢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皖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