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80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包括天窗加强框、顶盖、两个上边梁内板和两个A柱上加强板,两个所述A柱上加强板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两个上边梁内板内侧,天窗加强框固定在顶盖与所述上边梁内板之间,所述天窗加强框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搭边,两个上边梁内板上均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两个A柱上加强板上均开设有第二避让缺口,固定搭边通过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与对应的上边梁内板和对应的A柱上加强板交叉固定,车身侧围外板固定在上边梁内板和所述天窗加强框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有效减少固定板层数,有效解决多层板连接问题,从而减少尺寸链后,解决天窗总装后与车身顶盖面差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取消螺栓连接上边梁内板和A柱上加强板的天窗框加强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天窗加强组件如图1′至图5′所示,天窗加强框1′是固定式顶盖天窗开口周圈的结构件,天窗加强框1′与顶盖6′和侧围总成9′连接,分别为顶盖6′和侧围总成9′提供支撑,为天窗提供安装点,对满足顶部抗压强度、侧面碰撞安全法规和顶盖6′抗凹、雪压等性能有重要作用。采用这种结构的天窗加强框具有以下问题:1.如图1′至图3′所示,侧围总成9′包括上边梁内板3′、A柱上加强板4′和侧围外板5′,侧围外板5′固定在A柱上加强板4′外侧,天窗加强框1′上下侧边与上边梁内板3′和A柱上加强板4′之间采用6颗螺栓2′与撑脚8′连接,尺寸链过多,安装天窗后偏差不易于控制,天窗与顶盖6′外观面差大;2.如图1′至图4′所示,侧围总成9′还包括B柱内板7′,B柱内板7′与天窗加强框1′没有正面连接,B柱内板7′上端与天窗加强框上下侧边错开连接,如图4′所示,当发生侧碰时,负载传输路径不顺畅,受力过于集中,容易引起车身侧围变形度大;3.如图1′至图3′所示,B柱内板7′是有足够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窗加强框(1),所述天窗加强框(1)固定在车身顶盖(7)和车身顶衬(8)之间,所述天窗加强框(1)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搭边(10),所述天窗加强框(1)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搭边(10)固定在对应的上边梁内板(2)和A柱上加强板(6)之间,所述上边梁内板(2)上均开设有第一固定点(19)和第一避让缺口(20),所述A柱上加强板(6)上均开设有第二固定点和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一避让缺口(20)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点(19)和所述第二固定点位置交错设置在所述固定搭边(10)上下两侧,所述固定搭边(10)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点(19)和第二固定点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窗加强框(1),所述天窗加强框(1)固定在车身顶盖(7)和车身顶衬(8)之间,所述天窗加强框(1)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搭边(10),所述天窗加强框(1)上下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搭边(10)固定在对应的上边梁内板(2)和A柱上加强板(6)之间,所述上边梁内板(2)上均开设有第一固定点(19)和第一避让缺口(20),所述A柱上加强板(6)上均开设有第二固定点和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一避让缺口(20)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点(19)和所述第二固定点位置交错设置在所述固定搭边(10)上下两侧,所述固定搭边(10)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点(19)和第二固定点与所述上边梁内板(2)和所述A柱上加强板(6)固定,车身侧围外板(9)固定在所述上边梁内板(2)和所述天窗加强框(1)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加强框(1)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三个固定搭边(10),所述第一避让缺口(2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避让缺口(20)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点(19)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点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一避让缺口(20)和两个所述第二避让缺口分别通过第一固定点(19)和第二固定点位置交错设置在对应的所述固定搭边(10)上下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窗框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加强框(1)上下两侧下方均设有B柱内板(3),所述B柱内板(3)上端与天窗加强框(1)两侧之间设有B柱连接撑板(4),所述B柱连接撑板(4)上端与对应的所述天窗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鹏飞郭平谢贵山卢堃林甘博郑勇新程卫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