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1692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8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后模仁,所述的后模仁内表面开设有注塑卡槽,所述的注塑卡槽表面成型有注塑成型产品,所述的后模仁接近注塑成型产品的一侧表面卡合有前模仁,所述的后模仁接近注塑成型产品的一侧表面且位于相邻注塑卡槽之间均匀且间隔开设有第一固定卡槽,所述的后模仁内表面且与第一固定卡槽远离注塑成型产品的一端相邻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设备技术领域。该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达到了便于深腔类注塑产品快速脱模的目的,该注塑模具自带脱模结构,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可轻松实现脱模,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并节省人力,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设备
,具体为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汽车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以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日常生活中,家家户户都需要用到深腔桶状类的生活用品,注塑模具在生产制造时,对此类较深的产品,往往由于包紧力较大,容易粘在模具上,需要人工费大力气才能拿取,难以达到快速生产,导致周期比较长,工作效率低下,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的注塑模具在生产制造深腔类塑料产品时往往由于包紧力较大,容易粘在模具上,需要人工费大力气才能拿取,难以达到快速生产,导致周期比较长,工作效率低下,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后模仁,所述的后模仁内表面开设有注塑卡槽,所述的注塑卡槽表面成型有注塑成型产品,所述的后模仁接近注塑成型产品的一侧表面卡合有前模仁,所述的后模仁接近注塑成型产品的一侧表面且位于相邻注塑卡槽之间均匀且间隔开设有第一固定卡槽,所述的后模仁内表面且与第一固定卡槽远离注塑成型产品的一端相邻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卡槽,所述的第一固定卡槽远离注塑成型产品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卡槽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一固定卡槽和第二固定卡槽之间共同固定卡设有吹气针,所述的注塑成型产品远离后模仁的一侧表面与前模仁之间无缝贴合,所述的注塑成型产品卡设在前模仁与后模仁相邻表面之间。优选的,所述的后模仁呈突出状,所述的前模仁与后模仁相接近的一侧表面呈凹陷状,且二者之间无缝贴合配合使用。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固定卡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固定卡槽的直径,且所述的吹气针的冲头卡设于第一固定卡槽内部。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固定卡槽远离第一固定卡槽的一端贯穿后模仁的表面。优选的,所述的吹气针的冲头与第一固定卡槽内表面之间滑动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通过后模仁内表面开设有注塑卡槽,注塑卡槽表面成型有注塑成型产品,后模仁接近注塑成型产品的一侧表面卡合有前模仁,后模仁接近注塑成型产品的一侧表面且位于相邻注塑卡槽之间均匀且间隔开设有第一固定卡槽,后模仁内表面且与第一固定卡槽远离注塑成型产品的一端相邻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卡槽,第一固定卡槽远离注塑成型产品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卡槽之间相互连通,第一固定卡槽和第二固定卡槽之间共同固定卡设有吹气针,注塑成型产品远离后模仁的一侧表面与前模仁之间无缝贴合,注塑成型产品卡设在前模仁与后模仁相邻表面之间,达到了便于深腔类注塑产品快速脱模的目的,当注塑成型完成后,先取下前模仁从而使得前模仁与后模仁相分离,后向第一固定卡槽与第二固定卡槽连通形成的充气通道内充入气体,则此时气流可对吹气针产生一定的推力,从而可推动吹气针不断向注塑成型产品所在方向移动,从而可利用吹气针的冲头可沿第一固定卡槽不断向前移动从而可推动注塑成型产品不断沿原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注塑成型产品受到的包紧力减小,直至使得塑成型产品从后模仁内表面的注塑卡槽表面脱落,从而实现脱模,该注塑模具自带脱模结构,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可轻松实现脱模,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并节省人力,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脱模时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模仁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模仁的后视图。图中:1后模仁、2注塑成型产品、3吹气针、4前模仁、5第一固定卡槽、6第二固定卡槽、7注塑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后模仁1,后模仁1内表面开设有注塑卡槽7,注塑卡槽7表面成型有注塑成型产品2,后模仁1接近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侧表面卡合有前模仁4,后模仁1接近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侧表面且位于相邻注塑卡槽7之间均匀且间隔开设有第一固定卡槽5,后模仁1内表面且与第一固定卡槽5远离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端相邻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卡槽6,第二固定卡槽6远离第一固定卡槽5的一端贯穿后模仁1的表面,以便于可通过第二固定卡槽6远离第一固定卡槽5的一端向二者连通形成的充气通道内充气从而可推动吹气针3移动。第一固定卡槽5远离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卡槽6之间相互连通,第一固定卡槽5和第二固定卡槽6之间共同固定卡设有吹气针3,第一固定卡槽5的直径大于第二固定卡槽6的直径,且吹气针3的冲头卡设于第一固定卡槽5内部,吹气针3的冲头与第一固定卡槽5内表面之间滑动连接,第一固定卡槽5与第二固定卡槽6相互连通形成充气通道,当注塑成型完成后,先取下前模仁4从而使得前模仁4与后模仁1相分离,后向第一固定卡槽5与第二固定卡槽6连通形成的充气通道内充入气体,则此时气流可对吹气针3产生一定的推力,从而可推动吹气针3不断向注塑成型产品2所在方向移动,从而可利用吹气针3的冲头可沿第一固定卡槽5不断向前移动从而可推动注塑成型产品2不断沿原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注塑成型产品2受到的包紧力减小,直至使得塑成型产品2从后模仁1内表面的注塑卡槽7表面脱落,从而实现脱模。注塑成型产品2远离后模仁1的一侧表面与前模仁4之间无缝贴合,注塑成型产品2卡设在前模仁4与后模仁1相邻表面之间,后模仁1呈突出状,前模仁4与后模仁1相接近的一侧表面呈凹陷状,且二者之间无缝贴合配合使用,从而可通过注塑成型生成注塑成型产品2。使用时,当注塑成型完成后,先取下前模仁4从而使得前模仁4与后模仁1相分离,后向第一固定卡槽5与第二固定卡槽6连通形成的充气通道内充入气体,则此时气流可对吹气针3产生一定的推力,从而可推动吹气针3不断向注塑成型产品2所在方向移动,从而可利用吹气针3的冲头可沿第一固定卡槽5不断向前移动从而可推动注塑成型产品2不断沿原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注塑成型产品2受到的包紧力减小,直至使得塑成型产品2从后模仁1内表面的注塑卡槽7表面脱落,从而实现脱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后模仁(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模仁(1)内表面开设有注塑卡槽(7),所述的注塑卡槽(7)表面成型有注塑成型产品(2),所述的后模仁(1)接近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侧表面卡合有前模仁(4),所述的后模仁(1)接近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侧表面且位于相邻注塑卡槽(7)之间均匀且间隔开设有第一固定卡槽(5),所述的后模仁(1)内表面且与第一固定卡槽(5)远离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端相邻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卡槽(6),所述的第一固定卡槽(5)远离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卡槽(6)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一固定卡槽(5)和第二固定卡槽(6)之间共同固定卡设有吹气针(3),所述的注塑成型产品(2)远离后模仁(1)的一侧表面与前模仁(4)之间无缝贴合,所述的注塑成型产品(2)卡设在前模仁(4)与后模仁(1)相邻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吹气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后模仁(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模仁(1)内表面开设有注塑卡槽(7),所述的注塑卡槽(7)表面成型有注塑成型产品(2),所述的后模仁(1)接近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侧表面卡合有前模仁(4),所述的后模仁(1)接近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侧表面且位于相邻注塑卡槽(7)之间均匀且间隔开设有第一固定卡槽(5),所述的后模仁(1)内表面且与第一固定卡槽(5)远离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端相邻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卡槽(6),所述的第一固定卡槽(5)远离注塑成型产品(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卡槽(6)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第一固定卡槽(5)和第二固定卡槽(6)之间共同固定卡设有吹气针(3),所述的注塑成型产品(2)远离后模仁(1)的一侧表面与前模仁(4)之间无缝贴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昭蒋元龙王显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浩嘉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