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小型化摄影镜头的蓬勃发展,小型取像模块的需求日渐提高,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质量的微型化摄影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随着摄影模块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将摄影模块装置于各种智能电子产品、车用装置、辨识系统、娱乐装置、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等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特别是便携设备产品更为贴近大众的需求。另外,为了具备更广泛的使用经验,搭载一颗、两颗、甚至三颗镜头以上的智能型装置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因此,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发展出不同特性的透镜系统。传统的望远镜头多使用球面玻璃透镜,因而造成镜头的体积不易缩减,难以达成微型化的目的,而使得装置也要跟着变大、变厚,然此特性并不利于便携设备对于体积的要求与限制。目前市面上众多具备高质量的微型成像系统其摄影角度并不适合拍摄远处细部影像,因此现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包括五片透镜,该五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该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该五片透镜的所有物侧表面及所有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为非球面,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之间的一光圈,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14 TW 1061198421.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包括五片透镜,该五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该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该五片透镜的所有物侧表面及所有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为非球面,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之间的一光圈,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7,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该光圈至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r3,该光圈至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sr4,其满足下列条件:0.20<(CT2+CT3+CT4+CT5)/CT1<1.0;0<(T23+T34)/CT1<0.70;-2.50<(R7+R8)/(R7-R8)<8.0;以及|Dsr3/Dsr4|<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10<|f2/f1|<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0.30<(CT2+CT3+CT4+CT5)/CT1<0.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的该五片透镜中各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且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20<V2+V5<8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圈至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D,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0.40<SD/TD<0.95;以及3.0<TL/ImgH<4.5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0.20<|f/f4|+|f/f5|<3.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1.0<|f/R5|+|f/R6|<12.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1.50<(R3+R4)/(R3-R4)<0.9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0.70<TL/f<1.10。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52,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0.90<Y11/Y52<2.30;以及0.10<(T23/T12)+(T34/T45)<30.0。12.一种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包括五片透镜,该五片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该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该五片透镜的所有物侧表面及所有像侧表面中至少其中一表面为非球面,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该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该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其满足下列条件:0.20<(CT2+CT3+CT4+CT5)/CT1<1.40;0.60<CT3/CT5<1.90;以及-1.50<(R3+R4)/(R3-R4)<2.0。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其满足下列条件:-0.50<f/R8<7.50。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20<V2+V5<80。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撷取镜片系统组的该五片透镜中各两相邻透镜间于光轴上均具有一空气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泓硕,黄歆璇,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