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22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以及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则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且不至于使镜头总长度过长,而同时具备长焦距、高画素和低镜头高度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五片式成像镜片组
本专利技术是与五片式成像镜片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五片式成像镜片组。
技术介绍
高画质的小型摄影镜头已是当前各种行动装置的标准配备,又随着半导体制成的进步,使得电子感光组件上的画素面积愈来越小,进而使得摄像镜头需要有更精细的解析力,以便能呈现更细致的画质。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摄影镜头,多采用四片式镜片结构为主,但由于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不断地往轻薄化、高性能、高画素的趋势发展,感光组件的画素面积逐渐缩小,且在系统成像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已知的四片式镜片组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镜头模块。所以,如何开发出一种成像镜片组,来解决上述缺陷,即是本专利技术研发的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尤指一种可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且不至于使镜头总长度过长,而同时具备长焦距、高画素和低镜头高度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因此,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8<f1/f2<-0.5。藉此,使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的屈折力配置较为合适,可有利于减少系统像差的过度增大。较佳地,其中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0.005<f2/f3<0.35。藉此,使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的屈折力配置较为平衡,有助于像差的修正与敏感度的降低。较佳地,其中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2.5<f3/f4<43。藉此,有效降低系统光学总长度。较佳地,其中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并满足下列条件:-0.7<f4/f5<-0.2。藉此,可使后群透镜系统的屈折力配置较为平衡,有利于系统敏感度的降低与高阶像差的补正。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0.25<f1/f3<-0.005。藉此,有效分配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降低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敏感度。较佳地,其中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0.5<f2/f4<1.0。藉此,系统的负屈折力分配较为合适,有利于修正系统像差以提高系统成像质量。较佳地,其中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并满足下列条件:-23<f3/f5<-1.4。藉此,有助于缩短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总长,并维持其小型化。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并满足下列条件:-0.95<f1/f23<-0.55。藉此,当f1/f23满足上述条件时,则可令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解像能力显著提升。较佳地,其中该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该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45,并满足下列条件:0.15<f23/f45<0.65。当f23/f45满足前述关系式,则可令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在具备高画素和低镜头高度,同时解像能力显著提升,反之,若超出上述光学式的数据值范围,则会导致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性能、解像力低,以及良率不足等问题。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12,该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34,并满足下列条件:-1.5<f12/f34<-0.7。藉此,可有效修正像面弯曲。较佳地,其中该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3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并满足下列条件:-0.65<f34/f5<-0.15。当f34/f5满足前述关系式,则可令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在具备高画素和低镜头高度,同时解像能力显著提升,反之,若超出上述光学式的数据值范围,则会导致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性能、解像力低,以及良率不足等问题。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4,并满足下列条件:-1.8<f1/f234<-1.3。藉由屈折力的适当配置,有助于减少球差、像散的产生。较佳地,其中该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并满足下列条件:-0.3<f234/f5<-0.05。藉由屈折力的适当配置,有助于减少球差、像散的产生。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12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1.2<f123/f4<-0.75。藉由屈折力的适当配置,有助于减少球差、像散的产生。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123,该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45,并满足下列条件:-0.8<f123/f45<-0.25。藉由屈折力的适当配置,有助于减少球差、像散的产生。较佳地,其中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并满足下列条件:30<V3-V2<42。藉此,有效降低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色差。较佳地,其中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该第五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并满足下列条件:30<V4-V5<42。藉此,有效降低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色差。较佳地,其中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并满足下列条件:0.95<f/TL<1.3。藉此,可有利于维持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小型化,以搭载于轻薄的电子产品上。较佳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45,并满足下列条件:-1.5<f1/f2345<-0.75。藉此,当f1/f2345满足前述关系式,则可令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解像能力显著提升,反之,若超出上述光学式的数据值范围,则会导致该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性能、解像力低,以及良率不足等问题。有关本专利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他的功效,兹举三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1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2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3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示意图。图4B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的像面弯曲及歪曲收差曲线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圈;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8<f1/f2<-0.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0.005<f2/f3<0.3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2.5<f3/f4<4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并满足下列条件:-0.7<f4/f5<-0.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并满足下列条件:-0.25<f1/f3<-0.005。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并满足下列条件:0.5<f2/f4<1.0。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并满足下列条件:-23<f3/f5<-1.4。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并满足下列条件:-0.95<f1/f23<-0.55。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片式成像镜片组,其特征在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斐欣柯贤勅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