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成像透镜和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748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7:38
成像透镜按从物侧到像面侧的次序包括:弯月形状的第一透镜,在光轴的附近被成形以凸向物侧;第二透镜,在光轴的附近被成形以凸向物侧并且具有正折光力;第三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光力;以及第七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并且第七透镜的像面侧透镜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所述非球面形状具有拐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像透镜和成像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成像设备(诸如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上形成物体的光学图像的成像透镜、以及与该成像透镜一起安装以执行摄影的成像装置(诸如数字静态照相机、具有照相机的移动电话以及具有照相机的信息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薄型数字静态照相机(诸如卡式照相机)年复一年被制造,并且成像装置的尺寸缩小是所需要的。另外,成像装置的尺寸缩小在移动电话中也是需要的,以便减小终端本身的厚度并且保证供大量功能安装的空间。因此,对于安装在成像装置上的成像透镜的尺寸的进一步缩小的需要增加。另外,与成像设备(诸如CCD和CMOS)的尺寸缩小一起,由于成像设备的像素间距的微制造,像素的数量大大地增加。根据此,对于成像装置中所用的成像透镜,高性能也是需要的。引文列表专利文献PTL1: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5-072404PTL2: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4-145961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为了处理其中像素数量增加的成像设备,在从中心视角到外围视角的范围内具有高图像形成性能、同时实现总长减小的透镜系统的发展一直是作为成像透镜所需要的。此外,由于鬼像或闪光而导致的图像劣化的减小一直是需要的。希望的是提供一种成像透镜和安装有这样的成像透镜的成像装置,该成像透镜使得可以有利地校正该透镜是小尺寸时的各种像差,并且减小由于不必要的光引起的图像劣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成像透镜按从物侧朝向像面侧的次序包括:具有弯月形状的第一透镜,所述弯月形状具有定位在光轴附近并且包括面向物侧的凸面的形状;第二透镜,其包括在光轴附近面向物侧的凸面,并且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光力;第三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光力;以及第七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并且包括透镜表面,所述透镜表面定位在像面侧,并且具有非球面形状,所述非球面形状具有拐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成像装置设有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基于成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图像输出成像信号。所述成像透镜包括根据上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成像透镜。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成像透镜按从物侧朝向像面侧的次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光力;第三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光力;以及第七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并且在像面侧包括透镜表面,所述透镜表面具有非球面形状,所述非球面形状具有拐点,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5<f/f1<0.23……(1)其中,f是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并且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成像装置设有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基于成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图像输出成像信号。所述成像透镜包括根据上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成像透镜。根据本公开的相应实施例的第一成像透镜和第二成像透镜或第一成像装置和第二成像装置均具有整体上包括七个透镜的配置,并且每个透镜的配置的优化得到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相应实施例的第一成像透镜和第二成像透镜或第一成像装置和第二成像装置均具有整体上包括七个透镜的配置,并且每个透镜的配置的优化得到实现。这使得可以有利地校正透镜是小尺寸时的各种像差,并且减小由于不必要的光引起的图像劣化。要注意的是,这里描述的效果是非限制性的。本公开中描述的效果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被提供。附图说明图1是例示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成像透镜的第一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2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1所示的成像透镜。图3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二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4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2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2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3所示的成像透镜。图5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三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6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3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3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5所示的成像透镜。图7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四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8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4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4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7所示的成像透镜。图9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五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0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5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5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9所示的成像透镜。图11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六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2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6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6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11所示的成像透镜。图13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七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4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7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7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13所示的成像透镜。图15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八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6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8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8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15所示的成像透镜。图17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九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18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9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9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17所示的成像透镜。图19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20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0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0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19所示的成像透镜。图21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一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22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1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1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21所示的成像透镜。图23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二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24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2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2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23所示的成像透镜。图25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三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26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3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3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25所示的成像透镜。图27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四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28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4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4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27所示的成像透镜。图29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五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30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5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5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29所示的成像透镜。图31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六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32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6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6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31所示的成像透镜。图33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七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34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7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7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33所示的成像透镜。图35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八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36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8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8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35所示的成像透镜。图37是例示说明成像透镜的第十九配置例子的透镜截面图。图38是例示说明数值例子19中的各种像差的像差图,在数值例子19中,特定数值被应用于图37所示的成像透镜。图39是例示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成像透镜中的通过第一透镜的表面之间的反射产生的杂光的产生路径的截面图。图40是例示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透镜,所述成像透镜按从物侧朝向像面侧的次序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弯月形状,所述弯月形状具有定位在光轴附近并且包括面向物侧的凸面的形状;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包括在光轴附近面向物侧的凸面,并且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光力;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光力;以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并且包括透镜表面,所述透镜表面定位在像面侧并且具有非球面形状,所述非球面形状具有拐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5.19 JP 2016-1003771.一种成像透镜,所述成像透镜按从物侧朝向像面侧的次序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弯月形状,所述弯月形状具有定位在光轴附近并且包括面向物侧的凸面的形状;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包括在光轴附近面向物侧的凸面,并且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光力;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光力;以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光力,并且包括透镜表面,所述透镜表面定位在像面侧并且具有非球面形状,所述非球面形状具有拐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5<f/f1<0.23……(1)其中,f是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并且f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θmax(L1R1)<25……(2)0.3<R(L3R2)/f<5……(3)其中,θmax(L1R1)是在有效直径内所述第一透镜在物侧的透镜表面的表面角度的最大值(其中,该透镜表面朝向像面侧的倾斜被定义为正,并且其中,单位是“度”),R(L3R2)是所述第三透镜在像面侧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f是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5<θmin(L6R1)<θmax(L6R1)<8……(4)-31<θmin(L6R2)<θmax(L6R2)<-5……(5)其中,θmax(L6R1)是在有效直径的30%的直径内所述第六透镜在物侧的透镜表面的表面角度的最大值(其中,该透镜表面朝向像面侧的倾斜被定义为正,并且其中,单位是“度”),θmin(L6R1)是在有效直径的30%的直径内所述第六透镜在物侧的透镜表面的表面角度的最小值(其中,该透镜表面朝向像面侧的倾斜被定义为正,并且其中,单位是“度”),θmax(L6R2)是在有效直径的70%的直径内所述第六透镜在像面侧的透镜表面的表面角度的最大值(其中,该透镜表面朝向像面侧的倾斜被定义为正,并且其中,单位是“度”),并且θmin(L6R2)是在有效直径的70%的直径内所述第六透镜在像面侧的透镜表面的表面角度的最小值(其中,该透镜表面朝向像面侧的倾斜被定义为正,并且其中,单位是“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θmax(L3R2)<40……(6)其中,θmax(L3R2)是在有效直径内所述第三透镜在像面侧的透镜表面的表面角度的最大值(其中,该透镜表面朝向像面侧的倾斜被定义为正,并且其中,单位是“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3<f12/f<2.0……(7)其中,f是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并且f12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复合焦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5<f3/f<-0.5……(8)其中,f是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并且f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0.023<T(L3)/f<0.15……(9)其中,f是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并且T(L3)是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νd(L1)>50……(10)其中,νd(L1)是所述第一透镜对于d线的阿贝数。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νd(L3)<35……(11)νd(L5)<35……(12)其中,νd(L3)是所述第三透镜对于d线的阿贝数,并且νd(L5)是所述第五透镜对于d线的阿贝数。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νd(L4)>50……(13)νd(L6)>50……(14)νd(L7)>50……(15)其中,νd(L4)是所述第四透镜对于d线的阿贝数,νd(L6)是所述第六透镜对于d线的阿贝数,并且νd(L7)是所述第七透镜对于d线的阿贝数。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松真也福堀仁志田村正树桂木大午细野誉士雄二瓶泰英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