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0008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片,用于旋转式散热,包括第一流道,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且沿旋转的径向延伸,具有制冷剂进口;第二流道,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且沿旋转的径向延伸,具有制冷剂出口;第三流道,具有多个,沿旋转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片,具有分别独立连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多个第三流道,第三流道沿旋转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旋转散热过程中,能够保证流道内的制冷剂均匀分布在散热片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片。
技术介绍
在能源化工、制冷空调、军工、电子设备等领域,设备运行过程中都要进行适当的换热,目前像电子设备是借助风机形成的强制对流与换热介质来进行换热,风机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整个系统的负荷,造成能量的损失和浪费,而且换热效率较低。中国专利文献CN101900407A公开了一种风扇叶片换热器,包括风扇叶片,风扇叶片上设有制冷剂流道,风扇轴内设有轴内气通道和轴内液通道,制冷剂流道与轴内气通道和轴内液通道分别相通;该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方案,将换热器和风扇合二为一,使风扇扇叶与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比现有空气流过换热器的速度大很多,具有提高单位面积换热效率的效果;然而,设置在上述风扇叶片内的制冷剂流道为单根圆管结构,在风扇叶片内设置圆管结构的制冷剂流道具有如下缺陷:1、单根圆管散热面积小,传热效率低;2、风扇叶片在旋转时会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圆管内部的制冷剂会向顶端流动,并在顶端聚集,这会造成散热不均;同样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制冷剂在进入制冷剂流道时速度快,在流出制冷剂流道时速度慢,为了使制冷剂能够在流道内顺利流动,需要提高制冷剂流道进出口处的压力差,这容易造成制冷剂流道破裂。中国专利文献CN101782346A公开了一种交错互通微通道网状结构换热片,在薄板两面加工有微通道,两面微通道相互垂直,形成互通的网状结构;外部热量经过微通道壁传导至通道内,然后被强制对流的流体带走,由于微通道的尺寸较小,可以将流体均匀分散在薄板内,增加流体的比表面积,网状结构的凹槽有利于流体沸腾的气泡溢出,具有优良的沸腾强化性能,使在同样的热流密度下,换热片的网状结构比平滑表面结构的传热效率提高;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换热片是应用在静止不动状态下的,没有应用到旋转式换热器的启示,当应用在具有旋转的叶片中时,由于换热片内各微通道的通过直径相同,在离心力的作用,同样会使换热器内的流体不能均匀分布,造成散热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旋转式换热的换热片内部只有单根圆管,在旋转散热时,制冷剂在圆管中会分布不均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旋转散热时,能够使制冷剂均匀分布的换热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片,用于旋转式散热,包括:第一流道,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且沿旋转的径向延伸,具有制冷剂进口;第二流道,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且沿旋转的径向延伸,具有制冷剂出口;第三流道,具有多个,沿旋转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作为优选方案,沿着所述第一流道至所述第二流道方向,所述第三流道的横截面积由小变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流道内部还设有减缓制冷剂流速的缓流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流结构包括:第一网格结构,分布在所述第三流道内部,包括多个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的一端密封,另一端形成第一开口;第二网格结构,分布在所述第三流道内部,包括多个第二网格,所述第二网格的一端密封,另一端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网格结构与所述第二网格结构交错叠加,一个所述第一开口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开口相对,使得进入到所述第三流道的制冷剂以交错进入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式流经所述第三流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网格和/或所述第二网格为多边形结构、圆形结构。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通风孔,贯穿换热片设置,并且,所述通风孔不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以及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风孔具有多个,分布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流道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片,用于旋转式散热,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位于所述第一平板上方,具有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所述第一流槽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具有制冷剂进口;所述第二流槽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具有制冷剂出口;还包括第一孔隙,具有多个,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槽和所述第二流槽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一流槽和所述第二流槽,所述第一孔隙的一端开口被所述第一平板密封,形成第三流槽;第三平板,位于在所述第二平板上方,具有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第四流槽和第五流槽;所述第四流槽与所述第一流槽正对扣合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五流槽与所述第二流槽正对扣合形成第二流道;还包括第二孔隙,具有多个,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四流槽和所述第五流槽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四流槽和所述第五流槽;第四平板,位于所述第三平板上方,密封所述第二孔隙的一端开口,形成第六流槽;所述第三流槽和所述第六流槽正对扣合形成第三流道。作为优选方案,沿着所述第一流道至所述第二流道方向,所述第三流道的横截面积由小变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孔隙内部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的一端被所述第一平板密封,形成第一网格结构;所述第二孔隙内部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第二网格,所述第二网格的一端被所述第四平板密封,形成第二网格结构;所述第一网格结构与所述第二网格结构交错叠加,一个所述第一网格的开口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网格的开口相对,使得进入到所述第三流道的制冷剂以交错进入所述第一网格和所述第二网格的方式流经所述第三流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网格和/或所述第二网格为多边形结构、圆形结构。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平板、所述第三平板和所述第四平板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不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以及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平板和/或所述第三平板上设有若干实体凸起,所述实体凸起的中部中空,形成部分所述通风孔。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散热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平板和/或所述第四平板外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板包括:条形板,具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条形板之间平行布置,相邻三个条形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人”字形条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片,用于旋转式换热,由至少两片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片叠加组合构成。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片,具有分别独立连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多个第三流道,第三流道沿旋转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旋转散热过程中,能够保证流道内的制冷剂均匀分布在散热片内。2.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片,将第三流道沿第一流道至第二流道的方向,设为横截面积由小变大的结构,其作用相当于扩压管,制冷剂流经第三流道的流速变小但压力变大,制冷剂均匀的以发散状进入每一层第三流道,并在压力作用下促进制冷剂沿第一流道至第二流道的方向流动,有利于换热片内的制冷剂回流至制冷剂出口。3.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片,在第三流道内部设有缓流结构,制冷剂在第三流道内部流动过程中受到缓流结构的临时性阻挡,减缓制冷剂的流速,增加制冷剂在换热片内留存的时间,有利于增加制冷剂的利用率,达到充分换热的效果。4.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片,具有的缓流结构由两个网格板相互交错互通构成,制冷剂以交错进入两个网格板的方式在第三流道内部流动,减缓制冷剂在第三流道内的流速,增加制冷剂的比表面积,提高制冷剂的换热效率。5.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片,网格结构包括多边形或圆形,方便加工制造。6.本专利技术的换热片,具有贯通换热片的通风孔,通风孔与换热片内部流道相隔离,外部空气穿过通风孔能够提高换热片内部流道制冷剂的换热效率,同时减小旋转时的阻力。7.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片,用于旋转式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道(1),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且沿旋转的径向延伸,具有制冷剂进口(4);第二流道(2),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且沿旋转的径向延伸,具有制冷剂出口(5);第三流道(3),具有多个,沿旋转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道(1)和所述第二流道(2)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和所述第二流道(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片,用于旋转式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流道(1),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且沿旋转的径向延伸,具有制冷剂进口(4);第二流道(2),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且沿旋转的径向延伸,具有制冷剂出口(5);第三流道(3),具有多个,沿旋转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道(1)和所述第二流道(2)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和所述第二流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流道(1)至所述第二流道(2)方向,所述第三流道(3)的横截面积由小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3)内部还设有减缓制冷剂流速的缓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结构包括:第一网格结构(6),分布在所述第三流道(3)内部,包括多个第一网格(61),所述第一网格(61)的一端密封,另一端形成第一开口(8);第二网格结构(7),分布在所述第三流道(3)内部,包括多个第二网格(71),所述第二网格(71)的一端密封,另一端形成第二开口(9);所述第一网格结构(6)与所述第二网格结构(7)交错叠加,一个所述第一开口(8)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开口(9)相对,使得进入到所述第三流道(3)的制冷剂以交错进入所述第一开口(8)和所述第二开口(9)的方式流经所述第三流道(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格(61)和/或所述第二网格(71)为多边形结构、圆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孔(10),贯穿换热片设置,并且,所述通风孔(10)不与所述第一流道(1)、所述第二流道(2)以及所述第三流道(3)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10)具有多个,分布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流道(3)之间。8.一种换热片,用于旋转式换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板(11);第二平板(12),位于所述第一平板(11)上方,具有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流槽(15)和第二流槽(16);所述第一流槽(15)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具有制冷剂进口(4);所述第二流槽(16)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具有制冷剂出口(5);还包括第一孔隙(21),具有多个,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槽(15)和所述第二流槽(16)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一流槽(15)和所述第二流槽(16),所述第一孔隙(21)的一端开口被所述第一平板(11)密封,形成第三流槽(17);第三平板(13),位于在所述第二平板(12)上方,具有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第四流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卫立金阳石景祯冯学亮杨代坤张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