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931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6 0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包括: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所述拉手下盖包括加强芯体和下盖壳体,且所述加强芯体的强度大于所述下盖壳体的强度,所述下盖壳体包裹在所述加强芯体外侧,所述加强芯体用于提高所述拉手下盖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因为增加了内嵌的加强芯体,所以,结构强度得到了增加,汽车运行到颠簸路段时,副驾驶的乘客握紧拉手,可以使副驾驶的乘客更加的舒适;并且,因为加强芯体的加入,汽车副仪表板拉手与汽车框架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拉手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晃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代汽车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汽车的副仪表板作为汽车内关键的内饰件,将车内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分隔开来,为增大乘客的舒适度,在副仪表板上设置副仪表板拉手,以供乘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握持该拉手,提高舒适度。而现有技术中的副仪表板拉手大多都是直接采用塑料拼接而成,由于塑料本身的强度较差,导致整个副仪表板拉手的强度不足,容易出现在受力过大的情况下易破损的现象,无法满足实用性的需求,同时破损后也影响车内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及汽车,以缓解了现有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结构强度差,易破损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包括: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所述拉手下盖包括加强芯体和下盖壳体,且所述加强芯体的强度大于所述下盖壳体的强度,所述下盖壳体包裹在所述加强芯体外侧,所述加强芯体用于提高所述拉手下盖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拉手上盖与所述拉手下盖之间对应设置有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拉手上盖朝向所述拉手下盖的一侧设置有卡钩组件,所述卡钩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卡钩组,所述卡钩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卡钩;所述拉手下盖朝向所述拉手上盖的一侧设置有卡环组件,所述卡环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卡环组,所述卡环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卡环,所述卡钩与卡环卡接,用于将所述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芯体依次包括第一连接端、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深度方向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孔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螺纹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芯体的材质包括尼龙和玻璃纤维;所述下盖壳体的材质为塑料。进一步的,任意相邻两组卡环组之间设置有加强框体结构,所述加强框结构与拉手下盖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用于增加所述拉手下盖的抗弯折性能。进一步的,相对的两个所述卡环之间设置有龙骨结构,用于防止所述卡环过度弯折。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拉手还包括与所述拉手上盖对应的外套,所述外套扣设在所述拉手上盖的上表面;且所述外套包括定位凸条,及对称设置的两个U形安装槽,所述U形安装槽用于包裹所述拉手上盖的两侧边,所述定位凸条朝向所述拉手上盖的上表面,且所述拉手上盖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定位凹槽。第二发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包括: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所述拉手下盖包括加强芯体和下盖壳体,且所述加强芯体的强度大于所述下盖壳体的强度,所述下盖壳体包裹在所述加强芯体外侧,所述加强芯体用于提高所述拉手下盖的强度。与传统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因为增加了内嵌的加强芯体,所以,结构强度得到了增加,汽车运行到颠簸路段时,副驾驶的乘客握紧拉手,可以使副驾驶的乘客更加的舒适;并且,因为加强芯体的加入,汽车副仪表板拉手与汽车框架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拉手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晃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该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因为增加了内嵌的加强芯体,所以,结构强度得到了增加,汽车运行到颠簸路段时,副驾驶的乘客握紧拉手,可以使副驾驶的乘客更加的舒适;并且,因为加强芯体的加入,汽车副仪表板拉手与汽车框架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拉手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晃动的问题。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的爆炸图;图4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内部局部示意图。图标:100-拉手上盖;110-外套;200-拉手下盖;210-加强芯体;220-下盖壳体;221-加强框体结构;300-卡环;410-第一连接端;420-第二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包括:拉手上盖100和拉手下盖200,所述拉手下盖200包括加强芯体210和下盖壳体220,且所述加强芯体210的强度大于所述下盖壳体220的强度,所述下盖壳体220包裹在所述加强芯体210外侧,所述加强芯体210用于提高所述拉手下盖200的强度。与传统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因为增加了内嵌的加强芯体210,所以,结构强度得到了增加,汽车运行到颠簸路段时,副驾驶的乘客握紧拉手,可以使副驾驶的乘客更加的舒适;并且,因为加强芯体210的加入,汽车副仪表板拉手与汽车框架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拉手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晃动的问题。拉手上盖100与所述拉手下盖200之间对应设置有连接结构。具体的,连接结构可以为卡扣连接,螺纹螺栓连接,滑槽滑动连接等多种形式。例如,拉手上盖100与拉手下盖200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螺栓的连接方式,在拉手下盖200上设置有螺纹孔,在拉手上盖100上设置有与螺纹孔对应的通孔,利用螺栓依次穿过通孔和螺纹孔将拉手上盖100和拉手下盖200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拉手上盖100朝向所述拉手下盖20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所述拉手下盖包括加强芯体和下盖壳体,且所述加强芯体的强度大于所述下盖壳体的强度,所述下盖壳体包裹在所述加强芯体外侧,所述加强芯体用于提高所述拉手下盖的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所述拉手下盖包括加强芯体和下盖壳体,且所述加强芯体的强度大于所述下盖壳体的强度,所述下盖壳体包裹在所述加强芯体外侧,所述加强芯体用于提高所述拉手下盖的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上盖与所述拉手下盖之间对应设置有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上盖朝向所述拉手下盖的一侧设置有卡钩组件,所述卡钩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卡钩组,所述卡钩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卡钩;所述拉手下盖朝向所述拉手上盖的一侧设置有卡环组件,所述卡环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卡环组,所述卡环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卡环,所述卡钩与卡环卡接,用于将所述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芯体依次包括第一连接端、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深度方向垂直。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广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