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875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油装置,包括供油机构、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及监测单元;供油机构包括过滤器和输送泵;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油管道连接,第一腔体内设有滤芯;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一内部管道和第二内部管道,第一内部管道的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另一端与输送泵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内部管道的一端与输送泵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与出油管道连接,且第二内部管道内设置有止回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中间管路采用集成化、模块化设计,并置于第二腔体内,将原本繁杂的管线集成为单个部件,满足不同型号设备的共用模块,该装置实现了小型化、自动化的目标,提高了设备生产的便捷性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供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船舶及陆用电站燃油及润滑油供给系统中,同侧会在油液供给泵吸入端设置合适过滤精度的单联滤器,以过滤有害杂质,净化油液并预防泵的损坏。随着船舶及陆用电站制造商对配套设备小型化、自动化、模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燃油及润滑油供给系统的整合设计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高一种集成设计、实现小型化、自动化、模块化的燃油及润滑油供油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一种供油装置,包括供油机构、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及监测单元;所述供油机构包括过滤器和输送泵;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油管道连接,第一腔体内设有滤芯;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一内部管道和第二内部管道,所述第一内部管道的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另一端与输送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内部管道的一端与输送泵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油管道连接,且第二内部管道内设置有止回阀;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压力监测点、第二压力监测点和第三压力监测点,所述第一压力监测点设置在滤芯的进口端,所述第二压力监测点设置在滤芯的出口端,所述第三压力监测点设置在输送泵的出口端。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所述供油机构为两套,所述进油管道同时与两套供油机构的第一腔体连接,所述出油管道同时与两套供油机构的第二内部管道连接,且进油管道与第一腔体间、出油管道与第二内部管道间均设有阀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所述第二内部管道远离输送泵的一端设置有监测配对法兰,所述第三压力监测点设置于该监测配对法兰处。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所述止回阀紧靠所述监测配对法兰设置。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所述滤芯为提篮式滤芯。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所述阀门为球阀。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所述两套供油机构对称设置。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供油机构固设于底座上。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所述输送泵为螺杆泵。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所述供油管道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同时与所述两个供油机构的第一腔体连接,所述第二端口外接油进口管道,所述第三端口为输送泵的出口回流预留接口。本专利技术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间管路采用集成化、模块化设计,并置于第二腔体内,将原本繁杂的管线集成为单个部件,满足不同型号设备的共用模块;同时将自动监测单元设计于壳体内,进行实时监控,该装置实现了小型化、自动化的目标,提高了设备生产的便捷性和生产效率;整个设备的主要部件通过螺栓即可连接,便于拆装、维护,满足了燃油及润滑油管道供给系统的灵活运行;采用两套完全相同、但又独立工作的冗余设计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已隐去输送泵;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中间腔体一个方向的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图7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油装置。其包括供油机构、进油管道2、出油管道3及监测单元。所述供油机构包括过滤器11和输送泵12;所述过滤器11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111和第二腔体112,所述第一腔体111内设有滤芯113,所述滤芯113可以选用任意一种具有过滤装置的芯体,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提篮式不锈钢线隙提篮,以便于操作。所述第二腔体112内设有第一内部管道114和第二内部管道115,所述第一内部管道114具有两个端口,一个端口与第一腔体111连通、另一个端口与输送泵12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内部管道115具有两个端口,其中一个端口与输送泵12的出口端连通,且第二内部管道115内有止回阀14。为了给止回阀14提供足够的启闭空间,在第二内部管道115远离输送泵12的端部设置有监测配对法兰13,所述止回阀14紧靠该监测配对法兰13设置。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压力监测点41、第二压力监测点42和第三压力监测点43,所述第一压力监测点41设置在滤芯113的进口端,所述第二压力监测点42设置在滤芯113的出口端,所述第三压力监测点43设置在输送泵12的出口端的检测配对法兰13上。每一压力监测点处均通过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监测油压。所述进油管道2包括第一端口(图中未示出)、第二端口(图中未示出)和第三端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腔体111连通,以便燃油或润滑油经进油管道2进入到第一腔体111内,并被滤芯113过滤后,进入第二腔体112;所述第二端口外接油进口管道(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端口为输送泵12的出口回流预留接口。其中第三端口的接口形式根据具体使用的输送泵12类型进行旋转,本实施例一般使用螺杆泵。所述出油管道3与所述第二内部管道115远离输送泵12的端口连接,供燃油或润滑油流出。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实施例中设置两套完全相同的供油机构1,以形成冗余系统,根据实际情况,两套供油机构1可切换工作,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所述进油管道2的第一端口同时与两套供油机构1的第一腔体111连接,所述出油管道3同时与两套供油机构1的第二内部管道115连接,且进油管道2与第一腔体111间、出油管道3与第二内部管道115间均设有阀门5,其中出油管道3与第二内部管道115间的阀门5设置于监测配对法兰13处。阀门5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可以通过其启闭实现进油管道2、出油管道3与相应供油机构1的连通或断开即可,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使用球阀,例如各类市售超薄球阀。一般地,本供油装置还包括有底座6,所述供油机构1固设于底座6上。通常两套供油机构1对称设置。参阅图7为设置有两套供油机构1时该供油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将两套供油机构1分别记为第一供油机构和第二供油机构,其中P1、P2、P3分别为第一供油机构中的第一压力监测点41、第二压力监测点42及第三压力监测点43处设置的压力表,V1为其进油管道2与第一腔体111间的球阀,V2为出油管道3与其第二内部管道115间的球阀。P4、P5、P6分别为第二供油机构中的第一压力监测点41、第二压力监测点42及第三压力监测点43处设置的压力表,V3为该供油机构1中进油管道2与第一腔体111间的球阀,V4为出油管道3与其第二内部管道115间的球阀。如图7所示,第一供油机构和第二供油机构间为并联结构,通过开启或关闭管路上的球阀来选择管路系统工作。打开球阀V1、V2,关闭球阀V3、V4,油液从球阀V1流入第一腔体111,滤芯113过滤后,到达输送泵12,再经止回阀116、球阀V2流出。当P1、P2间的压差达到滤芯清洗压差设定值,或P2与P3间压差达到安全压差设定值时,应开启球阀V3、V4,关闭球阀V1和球阀V2,切换第二供油机构工作,然后对第一供油机构进行检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油装置,包括供油机构、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及监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包括过滤器和输送泵;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油管道连接,第一腔体内设有滤芯;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一内部管道和第二内部管道,所述第一内部管道的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另一端与输送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内部管道的一端与输送泵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油管道连接,且第二内部管道内设置有止回阀;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压力监测点、第二压力监测点和第三压力监测点,所述第一压力监测点设置在滤芯的进口端,所述第二压力监测点设置在滤芯的出口端,所述第三压力监测点设置在输送泵的出口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油装置,包括供油机构、进油管道、出油管道及监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包括过滤器和输送泵;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油管道连接,第一腔体内设有滤芯;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一内部管道和第二内部管道,所述第一内部管道的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另一端与输送泵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内部管道的一端与输送泵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油管道连接,且第二内部管道内设置有止回阀;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压力监测点、第二压力监测点和第三压力监测点,所述第一压力监测点设置在滤芯的进口端,所述第二压力监测点设置在滤芯的出口端,所述第三压力监测点设置在输送泵的出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机构为两套,所述进油管道同时与两套供油机构的第一腔体连接,所述出油管道同时与两套供油机构的第二内部管道连接,且进油管道与第一腔体间、出油管道与第二内部管道间均设有阀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泰邦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