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02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8:42
实现接触信赖性的提高。导电部件(A)具备:包覆导体(20),其由多个线材(22)捆扎而成且具有可挠性;刚性导体(10),其具有形状保持性;固装部(13),其形成于刚性导体(10)的端部,固装部(13)将柔软导体(21)包围且被固装于柔软导体(21);以及滑接部(15),其形成为从固装部(13)的内周突出的形态,滑接部(15)能与线材(22)滑接。若将柔软导体(21)插入到固装部(13),则一部分线材(22)因与固装部(13)的内周面滑接而导致氧化皮膜被去除,并且其他的线材(22)因与滑接部(15)滑接而导致氧化皮膜被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电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部件。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中作为在电池、电动机、逆变器装置等机器间布线的手段的导电部件,其具备:管,其具有形状保持性;以及包覆电线,其具有可挠性。作为将管和包覆电线的芯线连接的手段,采用如下方法:将芯线的端部插入到管的端部内,将管和芯线的端部压扁成扁平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882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连接方法中,在管、芯线是铝制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去除表面的氧化皮膜。特别是,在芯线通过由多个铝制的线材制成的捻合线构成的情况下,几乎不能去除氧化皮膜。在氧化皮膜没有被去除的状态下,管与芯线之间的接触阻力变高,从而在接触信赖性这点上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接触信赖性的提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实施例的导电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柔软导体,其由多个线材捆扎而成且具有可挠性;刚性导体,其具有形状保持性;固装部,其形成于所述刚性导体的端部,所述固装部将所述柔软导体包围且被固装于所述柔软导体;以及滑接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固装部的内周突出的形态,所述滑接部能与所述线材滑接。专利技术效果在处于将固装部固装到柔软导体之前的状态下,若将柔软导入插入到该固装部,则一部分线材的氧化皮膜通过与固装部的内周面滑接而被去除,并且其他的线材的氧化皮膜通过与滑接部的滑接而被去除。氧化皮膜在将柔软导体插入到固装部的工序以及将柔软导体固装于固装部的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工序被去除。因为通过设置滑接部,从而使得氧化皮膜被去除的线材的数量增加,所以在柔软导体与刚性导体之间,接触阻力降低,接触信赖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导电部件的局部侧面部。图2是示出沿图1的X-X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包覆导体未连接的状态的刚性导体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与实施例2的导电部件的X-X线相当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与实施例3的导电部件的X-X线相当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与实施例4的导电部件的X-X线相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导电部件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刚性导体具备筒状主体和筒状末端部件,所述筒状主体构成所述刚性导体中的除了所述固装部以外的大致全长的区域,所述筒状末端部件配设于所述刚性导体的端部且构成所述固装部。根据此结构,能使刚性导体中形成滑接部的部位只限定于供柔软导体插入的固装部。由此,能实现刚性导体的轻量化和材料成本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导电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多个所述滑接部的突出端部彼此相连。根据此结构,因为能将滑接部的突出长度最大限度地确保为较长,所以能增加与滑接部滑接的线材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的导电部件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滑接部形成为折弯的形状。根据此结构,因为当使固装部塑性变形而被固装于柔软导体时,滑接部容易变形,所以固装后的固装部的形状稳定。本专利技术的导电部件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刚性导体沿全长形成为筒状,从所述刚性导体的内周沿全长形成有所述滑接部。根据此结构,能只通过挤压成形而将包含滑接部在内的整个刚性导体作为一体部件进行制造。<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将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本实施例1的导电部件A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中作为在电池、电动机、逆变器装置等机器(图示省略)间进行布线的手段使用。导电部件A构成为具备刚性导体10以及具有可挠性的包覆导体20。刚性导体10由铝或者铝合金制的管构成,刚性导体10具有基于这自身的刚性而不易变形的形状保持性。刚性导体10被弯曲加工成预定的形状,并沿车辆的地板下面布线。刚性导体10构成为具备筒状主体11和一对筒状末端部件12,筒状主体11沿全长形成为截面呈圆形,一对筒状末端部件12被固装于筒状主体11的前后两端部。筒状主体11是构成刚性导体10中的除了两端部以外的大部分的区域的较长的部件。筒状主体11的内周的截面形状是大致正圆形,在筒状主体11的内周没有形成突起状部位等。筒状末端部件12具有作为与包覆导体20连接的连接手段、即固装部13的功能。筒状末端部件12是具有筒状的主体部14以及从主体部14的内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四个滑接部15的单个部件。如图3所示,处于将包覆导体20(柔软导体21)与刚性导体10(固装部13)连接之前的状态的主体部14形成为其外径以及内径的尺寸与筒状主体11相同的圆筒形。通过利用激光焊接等将主体部14的端面与筒状主体11的端面以同轴状接合,从而筒状末端部件12和筒状主体11成为一体化。当将刚性导体10和包覆导体20连接时,主体部14通过敛紧加工而塑性变形成大致正六角形(正多角形)(参照图2)。在主体部14处于没有被敛紧加工的状态(刚性导体10与包覆导体20未连接的状态)下,四个滑接部15沿主体部14的圆周方向隔开等角度间隔配设。并且,在本实施例1中,将滑接部15的数量设定为四个,但是滑接部15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下,也可以是五个以上。在刚性导体10的以与其轴线成直角的方式被切断时的截面中,各滑接部15形成为向主体部14的中心沿径向以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各滑接部15呈壁状,沿主体部14(筒状末端部件12)的全长连续形成。四个滑接部15的突出端部彼此以在主体部14的中心部相互形成为十字形的方式相连。因此,在刚性导体10与包覆导体20处于未连接的状态下,筒状末端部件12(固装部13)的中空内部被分隔成四个四分之一圆弧形的连接空间16。包覆导体20构成为具备由多个线材22捻合而成的柔软导体21(芯线)以及沿整个周向包围柔软导体21的绝缘包覆部23。线材22(柔软导体21)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即、包覆导体20的柔软导体21与刚性导体10是相同材料。在包覆导体20中的与刚性导体10(固装部13)连接的端部,绝缘包覆部23被去除而露出柔软导体21。当将包覆导体20与刚性导体10连接时,首先,在包覆导体20的端部将绝缘包覆部23去除,从而使柔软导体21露出。接着,解除柔软导体21中的露出部分的线材22的捻合,使线材22处于以大致笔直的方式被捆扎的状态。接着,将柔软导体21分割成四份,将被分割的柔软导体21(线材22的束)分别单独地插入到固装部13(筒状末端部件12)的四个连接空间16。在插入的过程中,线材22与连接空间16的内壁面滑接。即、线材22与主体部14的内周面滑接,并且线材22与滑接部15滑接。通过该滑接,从而使得线材22的表面的氧化皮膜(图示省略)被刮除,主体部14的内周面的氧化皮膜(图示省略)被刮除,滑接部15的表面的氧化皮膜(图示省略)被刮除。像这样,在线材22与筒状末端部件12的氧化皮膜被去除之后,使主体部14以从圆形成为正六角形的方式塑性变形。此时,因为主体部14减径变形,所以连接空间16的容积(截面积)变小,主体部14和滑接部15以沿径向以及圆周方向压缩的方式与线材22的束密合,从而柔软导体21与固装部13(刚性导体10)被固装在一起。与上述的插入工序相同,就算在固装工序中,线材22的表面的氧化皮膜、主体部14的内周面的氧化皮膜以及滑接部15的表面的氧化皮膜被刮除。由此,包覆导体20的柔软导体21和刚性导体10连接成能导通且脱离被限制的状态。本实施例1的导电部件A具备包覆导体20和刚性导体10,包覆导体20通过由多个线材22捆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柔软导体,其由多个线材捆扎而成且具有可挠性;刚性导体,其具有形状保持性;固装部,其形成于所述刚性导体的端部,所述固装部将所述柔软导体包围且被固装于所述柔软导体;以及滑接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固装部的内周突出的形态,所述滑接部能与所述线材滑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5 JP 2016-0868061.一种导电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柔软导体,其由多个线材捆扎而成且具有可挠性;刚性导体,其具有形状保持性;固装部,其形成于所述刚性导体的端部,所述固装部将所述柔软导体包围且被固装于所述柔软导体;以及滑接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固装部的内周突出的形态,所述滑接部能与所述线材滑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导体具备筒状主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木匡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