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体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7539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6:53
由于开侧缆绳22a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并且滑轮46的滑轮槽50与凸缘部51之间的连接部52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开侧缆绳22a由于如以往那样被强力地按压于角部而造成的损伤。因此,能够提高开侧缆绳22a的耐久性,进而延长驱动单元的维护周期,可获得高信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开闭体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开闭体的开闭体驱动装置,该开闭体开闭开口部。
技术介绍
以往,在单厢车等车辆中,在车身侧部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门(开闭体)。由此,能够容易地从形成于车身侧部的大的开口部进行上下车或装卸货物等。由于滑动门的重量增大,因此在车辆上搭载可自动开闭该滑动门的电动滑动门装置。在电动滑动门装置中,将一端侧从车辆的前后方向与滑动门连接的缆绳的另一端侧经由设置在固定于车身的导轨两端的反转滑轮引导到驱动单元。而且,将缆绳的另一端侧缠绕在驱动单元的卷筒上,并通过电机使该卷筒旋转,从而用缆绳牵引滑动门来开闭开口部。在如上所述的缆绳式电动滑动门装置中,滑动门由导轨的弯曲部分引导并以强大的力拉入车身的内侧。因此,缆绳有时会因长期使用而伸长而使缆绳的路径长度变长。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单元中,为了吸收缆绳的路径长度的变化,与开侧缆绳及闭侧缆绳对应地在壳体内设置一对张紧机构。由此,对各缆绳分别施加规定的张力,消除各缆绳的松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1-0746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单元中,将扁平辊用于构成张紧机构的滑轮。具体而言,在滑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圆筒状的导向面(平坦面),在其轴向两侧分别形成有凸缘部,以防止缆绳从导向面脱落。这些凸缘部从导向面向滑轮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其直径大于导向面。而且,在各凸缘部的导向面侧形成有大致直角的角部。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单元中,形成于缆绳的径向外侧而使缆绳平滑地移动的树脂制皮膜因被强力地按压在凸缘部的角部上而受到损伤,由此可能产生缆绳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缆绳的耐久性的开闭体驱动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中,提供驱动开闭开口部的开闭体的开闭体驱动装置,该开闭体驱动装置具有:壳体;卷筒,容纳于所述壳体,并在外周面具有螺旋状的引导槽;缆绳,一端侧缠绕于所述引导槽,另一端侧与所述开闭体连接;缆绳进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缆绳通过所述缆绳进出部进出于所述壳体;滑轮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卷筒与所述缆绳进出部之间,并具备滑轮轴;滑轮,以旋转自如且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滑轮轴,并具备供所述缆绳缠绕的滑轮槽;凸缘部,设置在所述滑轮的轴向两侧,防止所述缆绳从所述滑轮槽脱落;以及弹簧部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并向使所述卷筒与所述缆绳进出部之间的缆绳路径增加的方向按压所述滑轮架,所述缆绳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并且所述滑轮的所述滑轮槽与所述凸缘部之间的连接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所述滑轮槽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并且该滑轮槽的半径尺寸设为所述缆绳的直径尺寸以上的尺寸。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所述滑轮架具有:一对支撑壁,支撑所述滑轮轴的轴向两侧、且限制所述滑轮向轴向的移动;连接壁,配置在所述滑轮的径向外侧,并将所述一对支撑壁彼此连接;突出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壁,并向所述滑轮的径向外侧突出;通过通路,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内侧,允许设置于所述缆绳的一端部的卡扣块通过;以及狭缝,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内侧,引导所述缆绳从所述通过通路向所述滑轮槽进行缠绕。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所述狭缝的宽度尺寸设为允许所述缆绳通过而限制所述卡扣块通过的尺寸。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在所述通过通路与所述狭缝之间形成有锥部,所述锥部引导所述缆绳从所述通过通路向所述狭缝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沿所述滑轮轴的轴向的所述连接壁的中央部,在所述滑轮抵接于所述支撑壁的状态下,所述狭缝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尺寸设为比所述狭缝与所述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尺寸大的尺寸。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中,所述滑轮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滑轮轴摆动自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缆绳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并且滑轮的滑轮槽与凸缘部之间的连接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缆绳由于如以往那样被强力地按压于角部而造成的损伤。因此,能够提高缆绳的耐久性,进而延长开闭体驱动装置的维护周期,可获得高信赖性。附图说明图1是单厢车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滑动门向车身的安装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驱动单元(无盖)的概要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卷筒的细节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固定于缆绳的卡扣块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3的开侧张紧机构的细节的立体图。图7是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6的张紧机构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6的通过滑轮轴的线B-B的截面图。图9的(a)、(b)是用于说明滑轮相对于滑轮轴向轴向移动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图10的(a)、(b)、(c)是用于说明缆绳向滑轮槽进行缠绕的缠绕顺序的说明图。图11的(a)、(b)、(c)是用于说明缆绳不从滑轮槽脱落的说明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二的张紧机构的滑轮周边的截面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三的张紧机构的与图8对应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图1示出单厢车的侧视图,图2示出表示滑动门向车身的安装结构的平面图,图3示出表示驱动单元(无盖)的概要的主视图,图4示出表示卷筒的细节的立体图,图5示出表示固定于缆绳的卡扣块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车辆10是单厢车,在形成车辆10的车身11的侧部设置有较大的开口部12。此外,在车身11的侧部设置有开闭开口部12的滑动门(开闭体)13。如图2所示,滑动门13具备辊子组件13a,辊子组件13a沿固定于车身11的侧部的导轨14移动。而且,当辊子组件13a沿导轨14进行了移动时,滑动门13也沿车身11的侧部移动。具体而言,滑动门13在图1及图2的实线所示的“全闭位置”与图1及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全开位置”之间,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移动而开闭开口部12。这里,如图2所示,在导轨14的车辆10的前方侧的部分设置有向车厢内侧(图中上侧)弯曲的拉入部14a。由此,通过将辊子组件13a引导到拉入部14a,滑动门13封闭开口部12,并且与车身11的侧面收容在同一面中。辊子组件13a及导轨14除了如图1所示分别设置于沿车身1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部以外,还分别设置在滑动门13的车辆10的前方侧的上下部分(上部及下部)。即,滑动门13在总共三个部位处被开闭自如地支撑于车身11。如图2所示,在车辆10上搭载有自动开闭滑动门13的电动滑动门装置20。电动滑动门装置20是缆绳式开闭装置,具备驱动单元21、开侧缆绳22a、闭侧缆绳22b。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单元21配置在车身11的车厢内、且配置在导轨14的沿车辆10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此外,开侧缆绳22a及闭侧缆绳22b分别具有将驱动单元21的动力传递到滑动门13的功能。开侧缆绳22a经由导轨14的位于车辆10后方侧的第一反转滑轮23a从车辆10的后方侧被引导到辊子组件13a,由此将滑动门13牵引到打开侧。与此相对地,闭侧缆绳22b经由导轨14的位于车辆10前方侧的第二反转滑轮23b从车辆10的前方侧被引导到辊子组件13a,由此将滑动门13牵引到关闭侧。开侧缆绳22a及闭侧缆绳22b的一端侧分别被引导至驱动单元21的内部。于是,当通过驱动单元21卷绕开侧缆绳22a时,滑动门13被开侧缆绳22a牵引而自动地进行打开动作。与此相对地,当通过驱动单元21卷绕闭侧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闭体驱动装置,驱动开闭开口部的开闭体,所述开闭体驱动装置具有:壳体;卷筒,容纳于所述壳体,并在外周面具有螺旋状的引导槽;缆绳,一端侧缠绕于所述引导槽,另一端侧与所述开闭体连接;缆绳进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缆绳通过所述缆绳进出部进出于所述壳体;滑轮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卷筒与所述缆绳进出部之间,并具备滑轮轴;滑轮,以旋转自如且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滑轮轴,并具备供所述缆绳缠绕的滑轮槽;凸缘部,设置在所述滑轮的轴向两侧,防止所述缆绳从所述滑轮槽脱落;以及弹簧部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并向使所述卷筒与所述缆绳进出部之间的缆绳路径增加的方向按压所述滑轮架,所述缆绳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并且所述滑轮的所述滑轮槽与所述凸缘部之间的连接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10 JP 2016-0467261.一种开闭体驱动装置,驱动开闭开口部的开闭体,所述开闭体驱动装置具有:壳体;卷筒,容纳于所述壳体,并在外周面具有螺旋状的引导槽;缆绳,一端侧缠绕于所述引导槽,另一端侧与所述开闭体连接;缆绳进出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缆绳通过所述缆绳进出部进出于所述壳体;滑轮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卷筒与所述缆绳进出部之间,并具备滑轮轴;滑轮,以旋转自如且沿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滑轮轴,并具备供所述缆绳缠绕的滑轮槽;凸缘部,设置在所述滑轮的轴向两侧,防止所述缆绳从所述滑轮槽脱落;以及弹簧部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并向使所述卷筒与所述缆绳进出部之间的缆绳路径增加的方向按压所述滑轮架,所述缆绳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并且所述滑轮的所述滑轮槽与所述凸缘部之间的连接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滑轮槽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形状,并且该滑轮槽的半径尺寸设为所述缆绳的直径尺寸以上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野吉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