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746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S1:将100份蓝莓果搅拌破碎10~20min,分别收集果肉和果汁;S2:向S1中的果肉中加入与果汁同体积的水,分别收集果渣和提取液;S3:将S1中的果汁和S2中的提取液混合,加入0.2~0.5份分解酶,40~50℃保持24~48h;S4:向S2中的果渣中加入果汁体积1/5~1/2的水和0.1~0.3份发酵酶,20~30℃保持72~96h;S5:混合S3和S4中所得物,20~30℃保持24~48h;S6:将S5中所得物蒸发掉20~30%的液体,升温至95℃保持10~20min,降温至20℃,即得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产品进行了浓缩,提高产品的酒精度;然后进行升温灭酶,使得各批次的产品具有相同的发酵起点和终点,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酒制备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蓝莓酒一般采用天然野生的蓝莓,经多道工序酿造而成。蓝莓发酵成酒后,不仅营养物质毫无损失,还使得花青素、硒、氨基酸、维生素、钙、磷、铁、锌、多种营养元素更丰富且更易被人体吸收,口感也比普通蓝莓果、蓝莓汁更有吸引力,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蓝莓原浆酒为生产蓝莓酒的原料,现有技术中制备蓝莓原浆酒一般步骤为:蓝莓破碎→添加酵母、蛋白酶等→装罐发酵10d以上。现有技术中蓝莓酒制备工艺步骤粗略,一些参数依靠人工经验,还需要大量手工操作,同时,制备的蓝莓原浆酒品质往往不稳定,且其中的花青素等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感官等较差,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质量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工艺用于制备蓝莓原浆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按重量计,包括以下步骤:S1:将100份蓝莓果搅拌破碎10~20min,分别收集果肉和果汁;S2:向S1中的果肉中加入与果汁同体积的水,搅拌破碎5~10min,分别收集果渣和提取液;S3:将S1中的果汁和S2中的提取液混合,加入0.2~0.5份分解酶,40~50℃保持24~48h,升温至95℃保持10~20min,降温至20℃待用;S4:向S2中的果渣中加入果汁体积1/5~1/2的水和0.1~0.3份发酵酶,20~30℃保持72~96h,降温至20℃待用;S5:混合S3和S4中所得物,20~30℃保持24~48h,降温至20℃后过滤;S6:将S5中所得物蒸发掉20~30%的液体,升温至95℃保持10~20min,降温至20℃,即得产品。进一步地,按重量计,S3中分解酶包括3份蛋白酶和1份果胶酶。进一步地,按重量计,S4中发酵酶包括2份发酵酵母、1份蛋白酶和1份果胶酶。进一步地,S3和S4在保持过程中均伴随间断性搅拌,每隔1h搅拌一次。进一步地,按重量计,S5中过滤方式采用板框过滤,在滤液中加入有助滤剂。进一步地,助滤剂为硅藻土。进一步地,S6中采用蒸发平板方式在80℃下进行蒸发。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有益之处:1)对蓝莓进行了果、汁分离,分别对果肉和汁液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有利于保证蓝莓中不同成分得到相应的处理,这样能提高各成分的保留率,同时保证在制备过程中不会造成成分之间的影响;2)采用板框过滤方式对产品进行过滤,并加入硅藻土作为助滤剂,有利于除去产品中的果肉、果粒等发酵残渣;3)对产品进行了浓缩,提高产品的酒精度;然后进行升温灭酶,使得各批次的产品具有相同的发酵起点和终点,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将100kg蓝莓用破碎机破损10min(破碎机转速为200r/min),收集破碎后产生的果汁和果肉,向果肉中加入水使果肉的重量恢复至100kg,继续破碎5min,收集果渣;并将产生的汁液加入到前述的果汁中进行混合,得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150g蛋白酶和50g果胶酶,在40℃下搅拌保持24h,每隔1h搅拌一次,然后升温至95℃保持10min,最后降温至20℃得果汁处理液备用;向果渣中加入加入果汁1/2体积的水和50g发酵酵母、25g蛋白酶和25g果胶酶,在20℃下搅拌保持72h,每隔1h搅拌一次,最后降温至20℃得果渣处理液备用;将果汁处理液和果渣处理液混合,在20℃下继续保持24h,降温至20℃后加入硅藻土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板框过滤,得滤液,将滤液采用蒸发平板方式在80℃下进行蒸发掉20%的液体质量,然后升温至95℃保持10分钟,最后降温至20℃即得产品。实施例2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将100kg蓝莓用破碎机破损15min(破碎机转速为200r/min),收集破碎后产生的果汁和果肉,向果肉中加入水使果肉的重量恢复至100kg,继续破碎8min,收集果渣;并将产生的汁液加入到前述的果汁中进行混合,得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200g蛋白酶和100g果胶酶,在45℃下搅拌保持36h,每隔1h搅拌一次,然后升温至95℃保持15min,最后降温至20℃得果汁处理液备用;向果渣中加入加入果汁1/3体积的水和100g发酵酵母、50g蛋白酶和50g果胶酶,在20℃下搅拌保持84h,每隔1h搅拌一次,最后降温至20℃得果渣处理液备用;将果汁处理液和果渣处理液混合,在25℃下继续保持36h,降温至20℃后加入硅藻土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板框过滤,得滤液,将滤液采用蒸发平板方式在80℃下进行蒸发掉25%的液体质量,然后升温至95℃保持15分钟,最后降温至20℃即得产品。实施例3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将100kg蓝莓用破碎机破损20min(破碎机转速为200r/min),收集破碎后产生的果汁和果肉,向果肉中加入水使果肉的重量恢复至100kg,继续破碎10min,收集果渣;并将产生的汁液加入到前述的果汁中进行混合,得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350g蛋白酶和150g果胶酶,在50℃下搅拌保持48h,每隔1h搅拌一次,然后升温至95℃保持20min,最后降温至20℃得果汁处理液备用;向果渣中加入加入果汁1/5体积的水和150g发酵酵母、75蛋白酶和75g果胶酶,在20℃下搅拌保持96h,每隔1h搅拌一次,最后降温至20℃得果渣处理液备用;将果汁处理液和果渣处理液混合,在30℃下继续保持48h,降温至20℃后加入硅藻土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板框过滤,得滤液,将滤液采用蒸发平板方式在80℃下进行蒸发掉30%的液体质量,然后升温至95℃保持20分钟,最后降温至20℃即得产品。对照组将100kg蓝莓用破碎机破碎20min,向其中加入250g蛋白酶、150g果胶酶和200g发酵酵母,装罐发酵10d,后经过滤得产品。取实施例1~3及对照组中所得产品进行感官评定,结果如下:实施例色泽(25分)香气(25分)味道(25分)形态(25分)总分(100分)121221823842232324249432421212086对照组2017151466注:以上指标分别指色泽紫黑色、浓郁蓝莓果香、酒味和果味协调且摇晃酒杯没有发现杂质。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3的得分均在80分以上,其中实施例2的得分最高,达到96分,说明本工艺制备的原浆酒得到了参加评定人员的认可,对照组的得分为66分,与实施例1~3的差距较大,质量较差。另,对实施例1~3及对照组中的产品进行成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实施例花青素(mg/L)酒精度(%)单宁酸(mg/L)122112.4412223513507321511.9187对照组14210.1349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3所得产品的花青素和单宁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本工艺更大程度地保留了蓝莓的有效成分。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包括以下步骤:S1:将100份蓝莓果搅拌破碎10~20min,分别收集果肉和果汁;S2:向S1中的果肉中加入与果汁同体积的水,搅拌破碎5~10min,分别收集果渣和提取液;S3:将S1中的果汁和S2中的提取液混合,加入0.2~0.5份分解酶,40~50℃保持24~48h,升温至95℃保持10~20min,降温至20℃待用;S4:向S2中的果渣中加入果汁体积1/5~1/2的水和0.1~0.3份发酵酶,20~30℃保持72~96h,降温至20℃待用;S5:混合S3和S4中所得物,20~30℃保持24~48h,降温至20℃后过滤;S6:将S5中所得物蒸发掉20~30%的液体,升温至95℃保持10~20min,降温至20℃,即得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莓原浆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重量计,包括以下步骤:S1:将100份蓝莓果搅拌破碎10~20min,分别收集果肉和果汁;S2:向S1中的果肉中加入与果汁同体积的水,搅拌破碎5~10min,分别收集果渣和提取液;S3:将S1中的果汁和S2中的提取液混合,加入0.2~0.5份分解酶,40~50℃保持24~48h,升温至95℃保持10~20min,降温至20℃待用;S4:向S2中的果渣中加入果汁体积1/5~1/2的水和0.1~0.3份发酵酶,20~30℃保持72~96h,降温至20℃待用;S5:混合S3和S4中所得物,20~30℃保持24~48h,降温至20℃后过滤;S6:将S5中所得物蒸发掉20~30%的液体,升温至95℃保持10~20min,降温至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当阳市红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