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738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6:18
在作为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产物的聚氨酯树脂中,多异氰酸酯成分含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具有异氰脲酸酯基及脲基甲酸酯基,相对于异氰脲酸酯基100摩尔而言,脲基甲酸酯基的含有比例为1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多元醇成分含有羟值为100~600mgKOH/g的聚氧亚烷基三醇及/或聚酯三醇、和羟值为100~300mgKOH/g的聚氧亚烷基二醇及/或聚酯二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氨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聚氨酯树脂通过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多元醇成分的反应而得到,并被广泛用于各种产业领域中。另一方面,对于聚氨酯树脂而言,根据用途,从外观设计性的观点考虑,有时要求透光性(透明性)。因此,已对具有透光性(透明性)的聚氨酯树脂进行研究,例如,提出了通过下述方式得到的光学用聚氨酯树脂:在铋系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包含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改性体的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平均羟值为280~1240mgKOH/g、平均官能团数超过2且小于5的多元醇成分反应。更具体而言,提出了通过下述方式得到的光学用聚氨酯树脂:在辛酸铋存在下,使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聚体(异氰脲酸酯改性体)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脲基甲酸酯改性体的混合物、与以山梨醇及丙三醇为引发剂的平均官能团数为3.8、平均羟值为550mgKOH/g的聚醚多元醇反应(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实施例1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141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1记载,使用三聚体及脲基甲酸酯改性体的混合物时,若脲基甲酸酯改性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产物,所述多异氰酸酯成分含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所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具有异氰脲酸酯基及脲基甲酸酯基,相对于异氰脲酸酯基100摩尔而言,脲基甲酸酯基的含有比例为1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所述多元醇成分含有:羟值为100mgKOH/g以上且600mgKOH/g以下的三醇;和羟值为100mgKOH/g以上且300mgKOH/g以下的二醇,所述三醇为:聚氧亚烷基三醇,其中,氧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3;及/或,聚酯三醇,所述聚酯三醇为多元酸及/或其烷基酯与多元醇的反应产物,所述二醇为:聚氧亚烷基二醇,其中,氧亚烷基的碳原子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29 JP 2016-150786;2017.03.30 JP 2017-066991.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多异氰酸酯成分与多元醇成分的反应产物,所述多异氰酸酯成分含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所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具有异氰脲酸酯基及脲基甲酸酯基,相对于异氰脲酸酯基100摩尔而言,脲基甲酸酯基的含有比例为1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所述多元醇成分含有:羟值为100mgKOH/g以上且600mgKOH/g以下的三醇;和羟值为100mgKOH/g以上且300mgKOH/g以下的二醇,所述三醇为:聚氧亚烷基三醇,其中,氧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3;及/或,聚酯三醇,所述聚酯三醇为多元酸及/或其烷基酯与多元醇的反应产物,所述二醇为:聚氧亚烷基二醇,其中,氧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3;及/或,聚酯二醇,所述聚酯二醇为多元酸及/或其烷基酯与多元醇的反应产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包含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俊彦山下达也森田广一山崎聪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