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试井是为了获取井或地层的参数将压力计下入井下测量压力或流量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测试资料分析处理的总过程。试井包括矿场测试和资料分析处理两部分。矿场测试设计测试仪器和测试工艺,测试资料的分析处理涉及油气渗流理论及其应用。试井解释方法是利用渗流理论分析测试资料,评价地层或井参数的方法,是油气渗流理论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多年来,针对不同测试类型和油藏已形成了较多的、实用的试井解释方法。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具有特殊的性质,导致常规的试井解释方法得到的解释结果与实际储层特征往往不符。
技术实现思路
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对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进行试井解释的方法及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包括:建立异常高压碳酸盐岩地层模型;所述地层模型包含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所述地层模型包含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基质假设为板状,向裂缝供油,最终原油通过裂缝流入井筒,其中基质不向井筒供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异常高压碳酸盐岩地层模型;所述地层模型包含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基质假设为板状,向裂缝供油,最终原油通过裂缝流入井筒,其中基质不向井筒供油;根据所述地层模型建立试井解释模型;获取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数据,然后根据所述试井解释模型对其进行解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异常高压碳酸盐岩地层模型;所述地层模型包含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基质假设为板状,向裂缝供油,最终原油通过裂缝流入井筒,其中基质不向井筒供油;根据所述地层模型建立试井解释模型;获取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数据,然后根据所述试井解释模型对其进行解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异常高压碳酸盐岩地层模型的步骤中,所述地层模型的假设条件进一步包括:油藏无限大,水平等厚,中心一口油井,半径为rw;流体和岩石均为微可压缩,且压缩系数为常数;流体为单相,且在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中的流动均满足达西定律;不考虑重力和毛管力的影响,并假设地层中的压力梯度较小;基于裂缝系统的渗透率远大于基质系统,假设只有裂缝系统向井筒供液;不考虑基质系统内部的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层模型建立试井解释模型包括:建立无因次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对所述无因次试井解释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无因次井底压力解;根据所述无因次井底压力解绘制特征曲线;对所述特征曲线进行敏感性分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无因次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包括:建立基本渗流方程,并设定初始条件、内边界条件和外边界条件;对所述基本渗流方程、初始条件、内边界条件和外边界条件进行无量纲转化,得到无因次试井解释数学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渗流方程为:所述初始条件为:pf(r,0)=pm(r,0)=0;所述内边界条件为:所述外边界条件为:pf(∞,t)=pw(∞,t)=pi;上述公式中:ctm为基质系统综合压缩系数,MPa-1;ctf为裂缝系统综合压缩系数,MPa-1;为基质系统孔隙度,小数;为裂缝系统孔隙度,小数;km为基质系统渗透率,mD;kf为裂缝系统渗透率,mD;pm为基质系统压力,MPa;pf为裂缝系统压力,MPa;α为形状因子,无因次;μ为粘度,mPa·s;r为距井眼的距离,m;t为时间,s;q为井底流量,m3/d;B为体积系数,无因次;C为井筒储存系数,m3/MPa;S为污染系数,无因次;pw为考虑污染效应后的井底压力,MPa;pi为原始地层压力,MPa;rw为井筒半径,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因次基本渗流方程为:无因次初始条件为:pDf(rD,tD=0)=pDm(rD,tD=0)=0;无因次所述内边界条件为:无因次外边界条件为:pDf(∞,tD)=pDw(∞,tD)=0;上述公式中:pDm为基质系统无因次压力;pDf为裂缝系统无因次压力;tD为无因次时间;ω为弹性储容比,无因次;rD为无因次距离;CD为无因次井筒储存系数;pwD为无因次井底压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常高压碳酸盐岩挥发性油藏的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试井解释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的无因次井底压力解包括:(1)对无因次试井解释数学模型进行Laplace变换,得在Laplace空间上的无因次井底压力为:上述公式中:u为Laplace变量;f(u)为函数,且K0和K1分别为零阶、一阶的虚宗量贝塞尔函数;(2)采用Sthfest数值反演方法,得到真实空间的无因次井底压力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聪鸽,赵伦,许安著,范子菲,罗二辉,何军,张安刚,单发超,陈礼,曾行,薄兵,赵文琪,孙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