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202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包括两个靠背侧板,两个所述靠背侧板相对设置,二者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连接有过渡板,两个过渡板之间卡设有上横梁,两个第一调角器的中心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同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座椅骨架肩部位置不仅可调还能同时实现同步调节,且骨架的肩部不再是传统的一体式结构,而采用分体式连接,安装、拆卸都非常方便,另外上横梁上主要支撑肩部的位置更靠前,可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乘员,同时其与下方下横梁上的刚度加强尖部相互配合,有效提升了整个靠背骨架的抗剪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普及。汽车座椅是汽车零部件中主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对汽车座椅而言,不仅要满足驾驶的需求,座椅的安全、舒适、美观等也成为赢取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汽车座椅设计时,为适应不同乘员,满足不同体态、不同体型的乘客对舒适性的要求,座椅靠背的角度一般可调节,为进一步提升座椅的舒适度,部分座椅还增加了座椅靠背颈肩部的角度调节功能,但目前现有的肩部可调的座椅其调节的同步性较差,造成其舒适性提升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包括两个靠背侧板和两个过渡板,其关键在于:两个所述靠背侧板相对设置,二者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连接有一个所述过渡板,两个所述过渡板之间卡设有上横梁,两个第一调角器的中心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同步杆,两个所述靠背侧板的下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调角器,两个第二调角器的中心轴之间连接有第二同步杆,两个所述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包括两个靠背侧板(5)和两个过渡板(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靠背侧板(5)相对设置,二者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3)连接有一个所述过渡板(2),两个所述过渡板(2)之间卡设有上横梁(1),两个第一调角器(3)的中心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同步杆(4),两个所述靠背侧板(5)的下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调角器,两个第二调角器的中心轴之间连接有第二同步杆,两个所述靠背侧板(5)的下部连接有同一根下横梁(6),该下横梁(6)为上部开口的半包围状结构,所述第二同步杆位于所述下横梁(6)的半包围状结构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包括两个靠背侧板(5)和两个过渡板(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靠背侧板(5)相对设置,二者的上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3)连接有一个所述过渡板(2),两个所述过渡板(2)之间卡设有上横梁(1),两个第一调角器(3)的中心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同步杆(4),两个所述靠背侧板(5)的下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调角器,两个第二调角器的中心轴之间连接有第二同步杆,两个所述靠背侧板(5)的下部连接有同一根下横梁(6),该下横梁(6)为上部开口的半包围状结构,所述第二同步杆位于所述下横梁(6)的半包围状结构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杆(4)包括沿同一直线设置的装配段(4a)和破坏段(4b),所述破坏段(4b)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装配段(4a),所述装配段(4a)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调角器(3)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破坏段(4b)的强度小于所述装配段(4a)的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坏段(4b)为弹性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坏段(4b)或为空心管,或为塑料棒,或为截面积小于所述装配段(4a)截面积的实心杆。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肩部角度可调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2)包括过渡板本体(201),所述过渡板本体(201)的两侧边分别朝内弯折形成第一对接板(202)和第二对接板(203),其中所述第一对接板(202)位于所述第二对接板(203)的前方,所述第一对接板(202)上设有第一对接区(204),第二对接板(203)上设有第二对接区(205)和第三对接区(206);所述上横梁(1)包括横梁本体(101),该横梁本体(10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朝后翻折形成上翻折边(102)和下翻折边(103),所述横梁本体(10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接台面(105),所述上翻折边(10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对接台面(104),所述下翻折边(10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对接台面(106),所述第一对接台面(105)从后方抵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坤霖杨双华张明粟朝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