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87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将三级胺溶解于溶剂中,制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移入吸收装置中,通入酸性气体反应分相,至吸收装置重量不变停止通气;将吸收装置中的贫相移出,富相移入75~100℃冷凝回流的方式解吸,将吸收装置中的贫相与解吸后所得液相混合,用于循环吸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原料采用含有碳环的三级胺和高沸点有机溶剂,实现了非水体系下液‑固或液液相变吸收酸性气体,实现了吸收‑解吸可逆循环吸收工业酸性气体,解决了传统吸收技术解吸能耗高,溶剂损失严重等问题,可以将其应用于化工行业酸性气体的捕集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属于吸收分离工业废气、烟道气中的酸性气体及环境保护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这导致酸性气体如CO2和SO2的过度排放。前者CO2被认为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后者SO2是导致酸性雨水,疾病和建筑物的腐蚀的主要因素。另外酸性气体H2S主要是炼油厂和天然气厂排出的剧毒气体,它对设备和人类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因此酸性气体捕集技术的发展成了关键。到现在为止,很多种类的材料已被用于研究酸性气体CO2和SO2、H2S的捕获,如钙基材料,沸石,碳材料,低共熔溶剂和金属有机物框架,有机胺水溶液是一种商业化的酸性气体吸收剂,可以用于SO2、CO2、H2S的捕集。虽然有机胺水溶液对于除去酸性气体是有效和可靠的,但由于水的蒸发和高热容,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离子液体具有低挥发性、可再生、结构可调的特性,通过引入一系列的官能团来不断改善其吸收酸性气体的性能,这使得离子液体在酸性气体捕集的领域有广泛的研究,但是离子液体吸收酸性气体的键合力比较强,解吸困难,同样存在着解吸能耗高的问题。为了减少CO2去除期间的能量消耗,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材料和技术。其中,相变溶剂被认为是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方法。在吸收过程中,这些均相溶剂会与CO2发生液-液或液-固相变反应,形成两个不混溶的相:CO2的富相和贫相。这时只需将CO2富相送到汽提塔进行再生,且CO2贫相可以直接重复使用,所以需要的总溶剂再生能量将大大降低。IFPEnergiesnouvelles专利技术了一种DMX™技术,DMX溶剂会在特定条件下形成两种不混溶的液相。此技术再生能量过程(2.3GJ/tCO2)远低于30wt%单乙醇胺(MEA)溶液(3.7GJ/tCO2)。在非水系统中,一些链烷醇胺-醇混合物比如由MEA/异辛醇和DEA/异辛醇溶液吸收CO2后也会形成两个液液相。在含水体系中,碱金属碳酸盐、氨、氨基酸盐如脯氨酸钾和肌氨酸钾可与CO2反应形成碳酸氢盐沉淀。除此之外室温离子液体(RTIL)也可实现液-固相变吸收CO2,如MEA,DEA和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可与CO2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其是一种从离子液体中沉淀出来的铵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三级胺为主要吸收剂,在于不同非水溶剂中,通过相变吸收来解决工业烟道气中低含量酸性气体捕集难、传统吸收技术中解吸能耗高、吸收溶剂损失严重等问题。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三级胺溶解于溶剂中,制得混合溶液;(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移入吸收装置中,在混合溶液中通入酸性气体,在19~35℃下反应分相,至吸收装置重量不变停止通气;(3)将步骤(2)吸收装置中的贫相移出,贫相是与富相相对的,为酸性气体富集量少的那一相,富相移入75~100℃的恒温油浴中,采用冷凝回流的方式解吸,解吸时间为30~60min;(4)将步骤(2)吸收装置中的贫相与步骤(3)解吸后所得液相混合,用于步骤(2)进行循环吸收。步骤(1)所述三级胺为带有碳环的三级胺,为N,N,N,N-四甲基对苯二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二苄胺、N-甲基苄胺、N-乙基苄胺、N,N-二甲基环己胺、N-甲基-N-环己苄基胺、N,N-二甲基苄胺、N-甲基二环己基胺、1-甲基苯并咪唑、1-苄基咪唑中的一种。步骤(1)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醇、醚、酮、酯、有机酸中的一种,所述醇为正丁醇、乙二醇、异丁醇、二乙二醇中的一种;所述醚为乙二醇乙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苯基醚中的一种;所述酮为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酯为碳酸丙烯酯、醋酸丁酯、碳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所述有机酸为甲酸、乙酸、丙酸、乳酸、苯甲酸、丙烯酸中的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醇、醚、酮、酯时,按照有机溶剂与三级胺的质量比为(4~10):1的比例将三级胺溶解于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有机酸时,按照有机溶剂与三级胺的摩尔比为(1~2):1的比例将三级胺溶解于有机溶剂。步骤(2)所述酸性气体为SO2、H2S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混合。步骤(3)所述冷凝回流为水冷冷凝回流或空冷冷凝回流。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可应用于工业酸性气体捕集与分离。与现有的传统合成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原料采用含有碳环的三级胺和高沸点有机溶剂,实现了非水体系下液-固或液液相变吸收酸性气体,可以将其应用于化工行业酸性气体的捕集领域。(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吸收-解吸可逆循环吸收工业酸性气体,解决了传统吸收技术解吸能耗高,溶剂损失严重等问题。(3)本专利技术吸收液经多次吸收/解吸后,其吸收能力仍然很稳定,且吸收效果良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不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1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常温常压,将N,N,N,N-四甲基对苯二胺与正丁醇以质量比1:4制得混合溶液;(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移入三口烧瓶中,在混合溶液中通入酸性气体SO2,在19℃下反应分相,至吸收装置重量不变停止通气,得到液固相变吸收产物;(3)将步骤(2)吸收装置中的贫相即液相移出,贫相是与富相相对的,为酸性气体富集量少的那一相,富相即剩余固相移入75℃的恒温油浴中,采用水冷冷凝的方式冷凝回流进行解吸,解吸时间为30min;(4)将步骤(2)吸收装置中的贫相与步骤(3)解吸后所得液相混合,用于步骤(2)进行循环吸收酸性气体,五个循环后,其吸收能力基本没有下降。实施例2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常温常压,将N,N-二甲基苯胺与乙二醇乙醚以质量比1:6制得混合溶液;(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移入三口烧瓶中,在混合溶液中通入酸性气体SO2,在25℃下反应分相,至吸收装置重量不变停止通气,得到液固相变吸收产物;(3)将步骤(2)吸收装置中的贫相即液相移出,贫相是与富相相对的,为酸性气体富集量少的那一相,富相即剩余固相移入85℃的恒温油浴中,采用空冷冷凝的方式冷凝回流进行解吸,解吸时间为40min;(4)将步骤(2)吸收装置中的贫相与步骤(3)解吸后所得液相混合,用于步骤(2)进行循环吸收酸性气体,五个循环后,其吸收能力基本没有下降。实施例3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常温常压,将二苯胺与N-甲基吡咯烷酮以质量1:10制得混合溶液;(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移入三口烧瓶中,在混合溶液中通入酸性气体SO2,在35℃下反应分相,至吸收装置重量不变停止通气,得到液固相变吸收产物;(3)将步骤(2)吸收装置中的贫相即液相移出,贫相是与富相相对的,为酸性气体富集量少的那一相,富相即剩余固相移入100℃的恒温油浴中,采用水冷冷凝的方式冷凝回流进行解吸,解吸时间为60min;(4)将步骤(2)吸收装置中的贫相与步骤(3)解吸后所得液相混合,用于步骤(2)进行循环吸收酸性气体,五个循环后,其吸收能力基本没有下降。实施例4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常温常压,将二苄胺与碳酸丙烯酯以质量比1:4制得混合溶液;(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移入三口烧瓶中,在混合溶液中通入酸性气体H2S,在19℃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三级胺溶解于溶剂中,制得混合溶液;(2)在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酸性气体,在19~35℃下反应分相,至吸收装置重量不变停止通气;(3)将步骤(2)中的贫相移出,富相在75~100℃冷凝回流解吸,解吸时间为30~60min;(4)将步骤(2)的贫相与步骤(3)解吸后所得液相混合,用于步骤(2)进行循环吸收酸性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三级胺溶解于溶剂中,制得混合溶液;(2)在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酸性气体,在19~35℃下反应分相,至吸收装置重量不变停止通气;(3)将步骤(2)中的贫相移出,富相在75~100℃冷凝回流解吸,解吸时间为30~60min;(4)将步骤(2)的贫相与步骤(3)解吸后所得液相混合,用于步骤(2)进行循环吸收酸性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三级胺为带有碳环的三级胺,为N,N,N,N-四甲基对苯二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二苄胺、N-甲基苄胺、N-乙基苄胺、N,N-二甲基环己胺、N-甲基-N-环己苄基胺、N,N-二甲基苄胺、N-甲基二环己基胺、1-甲基苯并咪唑、1-苄基咪唑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相变吸收酸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波陈玲李根明柴牧原徐志勇陈媛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