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34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其结构包括齿轮组、齿轮箱外壳、轴、备用油更换装置,齿轮组与轴机械配合,齿轮组安装在齿轮箱外壳内,齿轮箱外壳内设有备用油更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机械传动机构、门板控制机构、软管控制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输气机构、第二机械传动机构共同作用下,可以监测到需要更换润滑油时,将工作腔中原有的润滑油排出到废液腔中,并从润滑油存储腔中输出备用的润滑油进行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在等待工作人员过来更换润滑油的过程中,由于润滑油的品质问题引发该设备的其他问题,保障设备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箱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
技术介绍
润滑油的品质是影响齿轮箱润滑、效率及散热的一种重要的因素。现有的地铁用齿轮箱,为单级斜齿轮封闭式传动单元,齿轮和轴承的润滑方式为飞溅式润滑。大齿轮高速旋转,搅起箱体的油池内的润滑油到齿轮的啮合面上,及箱体的集油槽中,集油槽中的润滑油再通过油路流到轴承上,再流回到油池内,形成自循环润滑系统。地铁用齿轮箱中采用的是非接触式迷宫密封,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进水,从而会导致润滑油乳化的现象,影响润滑油的品质;而且,齿轮啮合过程中会由于磨损而产生金属碎屑,也影响润滑油的品质。当润滑油的品质受到影响时,需要更换润滑油。地铁用齿轮箱主要靠定期检查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润滑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人力资源浪费。现有技术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在检测到润滑油需要更换后,等待工作人员来更换时,存在滞后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其结构包括齿轮组、齿轮箱外壳、轴、备用油更换装置,所述的齿轮组与轴机械配合,所述的齿轮组安装在齿轮箱外壳内,所述的齿轮箱外壳内设有备用油更换装置;所述的备用油更换装置由第一机械传动机构、门板控制机构、软管控制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输气机构、第二机械传动机构、废液腔、隔层、润滑油存储腔、输油软管组成;所述的第一机械传动机构与门板控制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门板控制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机械传动机构与软管控制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软管控制机构与输油软管相连接,所述的输油软管与润滑油存储腔相通,所述的输油软管的另一端与废液腔相通,所述的废液腔设于润滑油存储腔上,所述的润滑油存储腔与废液腔之间通过隔层分割,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机械传动机构与输气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输气机构与输油软管相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机械传动机构由第一连接杆、一号板、L型密封腔、二号板、第二连接杆组成,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门板控制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一号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板与二号板分别安装在L型密封腔的两个端口上,所述的二号板与第二连接杆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杆远离二号板的一端与软管控制机构机械连接,在门板控制机构的作用下,第一连接杆推动一号板往L型密封腔内侧运动,在压差的作用下,二号板推动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反向运动,并驱动软管控制机构运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门板控制机构由第一弹簧、一号门板、凹槽、第一固定轴、凸起、第二弹簧、环形扣、二号门板组成,所述的第一弹簧与一号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门板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上固定设有凸起,所述的凸起与凹槽相卡合,所述的凹槽设于二号门板上并与二号门板呈一体结构设立,所述的二号门板与一号门板活动连接,所述的二号门板远离一号门板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的二号门板与一号门板中央均被第一固定轴贯穿并固定,所述的第一弹簧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第一弹簧受力收缩并使得一号门板与之相连接的一端随之同向运动,由于一号门板中央被第一固定轴贯穿并固定,因此,一号门板的另一端向下运动,并使得凸起与凹槽分离,使得需要更换的润滑油进入废液腔中,当凸起与凹槽分离时,二号门板推动第一连接杆与之相连接的一端向上运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软管控制机构由第一压块、第一环形槽、第三连接杆、第一槽座、第二环形槽、第二槽座、第二压块、第一活动板、三角形固定块组成,所述的第一压块、第一环形槽相配合,所述的第一环形槽固定安装在第一槽座上,所述的第一压块通过第三连接杆与第一活动板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板与三角形固定块构成杠杆结构,所述的第一活动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压块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压块与第二环形槽相卡合,所述的第二环形槽与第二槽座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压块、第一环形槽与第二槽座、第二压块分别与两个输油软管相连接,在第二连接杆的作用下,第二压块随第二连接杆同向运动,与第二环形槽分离,在第二压块的作用下,第一活动板推动第三连接杆带动第一压块与第一环形槽分离,使得两个输油软管处于通的状态。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由扇形转盘、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滑块、气缸、气缸驱动杆、第二固定轴、压板、第三驱动杆、第四驱动杆、环形腔组成,所述的扇形转盘安装在环形腔中,所述的扇形转盘与第一驱动杆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驱动杆通过第二驱动杆与滑块机械连接,所述的滑块设于矩形腔中并与矩形腔滑动配合,所述的滑块上设有延伸杆,所述的的滑块与延伸杆呈一体结构,所述的延伸杆与气缸驱动杆垂直焊接,所述的气缸驱动杆与气缸机械配合,所述的第四驱动杆与扇形转盘机械连接,所述的第四驱动杆通过第三驱动杆与压板机械连接,所述的压板的一端被第二固定轴贯穿并固定,所述的压板与第一弹簧机械连接,在气缸的作用下,气缸驱动杆带动延伸杆做活塞运动,使得滑块在矩形腔中升降,从而通过第二驱动杆牵引第一驱动杆驱动扇形转盘转动,使得第四驱动杆随之运动,并牵动第三驱动杆带动压板运动,实现第一他弹簧的拉伸或者收缩。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由第一活动杆、第三固定轴、第三弹簧、锥形轮、转盘、连接柱、旋转板、电机转轴、电机组成,所述的第一活动杆中央被第三固定轴贯穿并固定,所述的第一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二机械传动机构机械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杆与第三弹簧相连接的一端与旋转板活动连接,所述的旋转板固定在连接柱上,所述的连接柱设有四个并等距焊接在转盘上,所述的转盘中央设有锥形轮,所述的锥形轮与电机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电连接,在电机的作用下,电机转轴通过锥形轮驱动转盘旋转,从而使得旋转板在旋转的过程中对第一活动杆与第三弹簧相连接的一端施加一个力,使得第三弹簧收缩并且第一活动杆驱动第二机械传动机构运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输气机构由输气管、三角形转盘、环形密封腔、一号杆、进气管组成,所述的输气管与输油软管相通,所述的输气管与环形密封腔相通,所述的三角形转盘设于环形密封腔中,所述的三角形转盘与一号杆机械连接,所述的一号杆与第二机械传动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进气管与环形密封腔相通,在第二机械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一号杆驱动三角形转盘在环形密封腔旋转,从而将从进气管进入的气体旋转加速并通过输气管输进输油软管中,使得输油软管中形成压差,在压差的作用下,输油软管将润滑油存储腔中的备用润滑油输送到工作腔中。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第二机械传动机构由第二活动板、驱动连接杆、固定连接杆、第三活动板、二号杆、第四活动板、三号杆、四号杆组成,所述的第二活动板与驱动连接杆机械连接,所述的驱动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二号杆上,所述的二号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活动板、第四活动板上,所述的第三活动板通过固定连接杆与第一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第四活动板远离二号杆的一端通过三号杆与四号杆机械连接,所述的四号杆与一号杆机械连接,在固定连接杆的作用下,第三活动板与之相连接的一端随之运动,并根据杠杆原理,当第三活动板推动二号杆与固定连接杆反向运动,三号杆通过四号杆牵动一号杆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其结构包括齿轮组(1)、齿轮箱外壳(2)、轴(3)、备用油更换装置(4),所述的齿轮组(1)与轴(3)机械配合,所述的齿轮组(1)安装在齿轮箱外壳(2)内,所述的齿轮箱外壳(2)内设有备用油更换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备用油更换装置(4)由第一机械传动机构(401)、门板控制机构(402)、软管控制机构(403)、第一驱动机构(404)、第二驱动机构(405)、输气机构(406)、第二机械传动机构(407)、废液腔(408)、隔层(409)、润滑油存储腔(410)、输油软管(411)组成;所述的第一机械传动机构(401)与门板控制机构(402)机械连接,所述的门板控制机构(402)与第一驱动机构(404)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机械传动机构(401)与软管控制机构(403)机械连接,所述的软管控制机构(403)与输油软管(411)相连接,所述的输油软管(411)与润滑油存储腔(410)相通,所述的输油软管(411)的另一端与废液腔(408)相通,所述的废液腔(408)设于润滑油存储腔(410)上,所述的润滑油存储腔(410)与废液腔(408)之间通过隔层(409)分割,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405)通过第二机械传动机构(407)与输气机构(406)机械连接,所述的输气机构(406)与输油软管(411)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其结构包括齿轮组(1)、齿轮箱外壳(2)、轴(3)、备用油更换装置(4),所述的齿轮组(1)与轴(3)机械配合,所述的齿轮组(1)安装在齿轮箱外壳(2)内,所述的齿轮箱外壳(2)内设有备用油更换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备用油更换装置(4)由第一机械传动机构(401)、门板控制机构(402)、软管控制机构(403)、第一驱动机构(404)、第二驱动机构(405)、输气机构(406)、第二机械传动机构(407)、废液腔(408)、隔层(409)、润滑油存储腔(410)、输油软管(411)组成;所述的第一机械传动机构(401)与门板控制机构(402)机械连接,所述的门板控制机构(402)与第一驱动机构(404)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机械传动机构(401)与软管控制机构(403)机械连接,所述的软管控制机构(403)与输油软管(411)相连接,所述的输油软管(411)与润滑油存储腔(410)相通,所述的输油软管(411)的另一端与废液腔(408)相通,所述的废液腔(408)设于润滑油存储腔(410)上,所述的润滑油存储腔(410)与废液腔(408)之间通过隔层(409)分割,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405)通过第二机械传动机构(407)与输气机构(406)机械连接,所述的输气机构(406)与输油软管(411)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油品润滑油存储腔(410)监测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机械传动机构(401)由第一连接杆(4011)、一号板(4012)、L型密封腔(4013)、二号板(4014)、第二连接杆(4015)组成,所述的第一连接杆(4011)的一端与门板控制机构(402)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4011)的另一端与一号板(4012)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板(4012)与二号板(4014)分别安装在L型密封腔(4013)的两个端口上,所述的二号板(4014)与第二连接杆(4015)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杆(401)远离二号板(4014)的一端与软管控制机构(403)机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板控制机构(402)由第一弹簧(4021)、一号门板(4022)、凹槽(4023)、第一固定轴(4024)、凸起(4025)、第二弹簧(4026)、环形扣(4027)、二号门板(4028)组成,所述的第一弹簧(4021)与一号门板(40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一号门板(4022)远离第一弹簧(4021)的一端上固定设有凸起(4025),所述的凸起(4025)与凹槽(4023)相卡合,所述的凹槽(4023)设于二号门板(4028)上并与二号门板(4028)呈一体结构设立,所述的二号门板(4028)与一号门板(4022)活动连接,所述的二号门板(4028)远离一号门板(40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4011)机械连接,所述的二号门板(4028)与一号门板(4022)中央均被第一固定轴(4024)贯穿并固定,所述的第一弹簧(4021)与第一驱动机构(40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油品监测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管控制机构(403)由第一压块(4031)、第一环形槽(4032)、第三连接杆(4033)、第一槽座(4034)、第二环形槽(4035)、第二槽座(4036)、第二压块(4037)、第一活动板(4038)、三角形固定块(4039)组成,所述的第一压块(4031)、第一环形槽(4032)相配合,所述的第一环形槽(4032)固定安装在第一槽座(4034)上,所述的第一压块(4031)通过第三连接杆(4033)与第一活动板(4038)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板(4038)与三角形固定块(4039)构成杠杆结构,所述的第一活动板(4038)的另一端与第二压块(4037)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压块(4037)与第二环形槽(4035)相卡合,所述的第二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三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鑫安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