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雪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51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3:57
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包括的弧顶边、弧底边之间夹有左弧边、右弧边,且弧顶边、弧底边、左弧边、右弧边共围成同一个盖板,该盖板上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经控制器后与电源电路连接,控制器设置于盖板上近弧顶边的部位,电源设置于盖板上近弧底边的部位;所述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斜滑板、导电滚球与蜡块,所述斜滑板的右端与金属外壳的右侧壁相连接,斜滑板的左端与金属外壳的左侧壁相连接。本设计不仅散热效率较高,而且控制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具体适用于提高散热效率,增强控制性。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机动车辆,如轿车、客车或特种车辆的发动机盖基本都是封闭结构,缺乏散热设计,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车头的散热口进行发散,散热效果较差。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439763Y,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9月19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散热性能好的发动机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在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通风孔,在所述通风孔上设有散热通风罩,在所述散热通风罩上设有若干通气孔,且在所述散热通风罩上设有由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交叉构成的加强筋。所述散热通风罩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通风孔上,在所述通风孔的周边设有安装孔,在所述散热通风罩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装到所述安装孔中。虽然该专利技术增加了发动机的散热量,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首先,该专利技术依赖通风孔自然通风散热,散热效率较低;其次,该专利技术的散热不与发动机内部温度相挂钩,控制性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效率较低、控制性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控制性较强的汽车前端发动机盖。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包括弧顶边、弧底边、左弧边与右弧边,所述弧顶边的一端、弧底边的一端分别与左弧边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弧顶边的另一端、弧底边的另一端分别与右弧边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弧顶边、弧底边、左弧边、右弧边共围成同一个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散热孔,该散热孔内设置有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经控制器后与电源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于盖板上近弧顶边的部位,所述电源设置于盖板上近弧底边的部位;所述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斜滑板、导电滚球与蜡块,所述斜滑板的右端与金属外壳的右侧壁相连接,斜滑板的左端与金属外壳的左侧壁相连接,斜滑板的右端高于其左端设置,斜滑板的顶面上近其右端的部位与导电滚球的底部相接触,导电滚球的顶部通过蜡块与金属外壳的顶壁相连接,斜滑板的中部开设有板洞,该板洞的直径大于导电滚球的直径,板洞的正下方设置有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的顶端间距大于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的底端间距,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的底端间距小于导电滚球的直径,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分别经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后与电源、散热风扇对应连接。所述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的底端与绝缘座的顶面固定连接,绝缘座的底面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相连接。所述散热风扇上叶片的数量为两片、三片或四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中,在盖板上开设有散热孔,该散热孔内设置有散热风扇,该散热风扇经控制器后与电源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于盖板上近弧顶边的部位,所述电源设置于盖板上近弧底边的部位,使用时,可通过散热风扇的旋转进行散热,大大提高现有的散热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效率较高。2、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中,其包括的控制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输入导电片、输出导电片、斜滑板、导电滚球与蜡块,使用中若温度过高,则控制器内的蜡块融化,导电滚球沿斜滑板滚动,直至导电滚球从板洞落下,并卡在输入、输出导电片之间,从而导通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从而导通风扇、电源,以自动开启风扇,从而实现温控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散热效率较高,而且控制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右弧边4、散热风扇5、控制器6、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斜滑板66、板洞661、导电滚球67、蜡块68、绝缘座69、电源7、盖板8、散热孔8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图2,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包括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与右弧边4,所述弧顶边1的一端、弧底边2的一端分别与左弧边3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弧顶边1的另一端、弧底边2的另一端分别与右弧边4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右弧边4共围成同一个盖板8;所述盖板8上开设有散热孔81,该散热孔81内设置有散热风扇5,该散热风扇5经控制器6后与电源7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6设置于盖板8上近弧顶边1的部位,所述电源7设置于盖板8上近弧底边2的部位;所述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斜滑板66、导电滚球67与蜡块68,所述斜滑板66的右端与金属外壳61的右侧壁相连接,斜滑板66的左端与金属外壳61的左侧壁相连接,斜滑板66的右端高于其左端设置,斜滑板66的顶面上近其右端的部位与导电滚球67的底部相接触,导电滚球67的顶部通过蜡块68与金属外壳61的顶壁相连接,斜滑板66的中部开设有板洞661,该板洞661的直径大于导电滚球67的直径,板洞661的正下方设置有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的顶端间距大于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的底端间距,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的底端间距小于导电滚球67的直径,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分别经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后与电源7、散热风扇5对应连接。所述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的底端与绝缘座69的顶面固定连接,绝缘座69的底面与金属外壳61的底壁相连接。所述散热风扇5上叶片的数量为两片、三片或四片。使用时,发动机产生的高温会升高金属外壳61的温度,若温度过高,则控制器内的蜡块68融化,导电滚球67沿斜滑板66滚动,直至导电滚球67从板洞661落下,并卡在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之间,从而导通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以搭接成电路,从而导通散热风扇5、电源7,启动后的散热风扇5会产生强风以有效散热。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包括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与右弧边(4),所述弧顶边(1)的一端、弧底边(2)的一端分别与左弧边(3)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弧顶边(1)的另一端、弧底边(2)的另一端分别与右弧边(4)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右弧边(4)共围成同一个盖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上开设有散热孔(81),该散热孔(81)内设置有散热风扇(5),该散热风扇(5)经控制器(6)后与电源(7)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6)设置于盖板(8)上近弧顶边(1)的部位,所述电源(7)设置于盖板(8)上近弧底边(2)的部位;所述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斜滑板(66)、导电滚球(67)与蜡块(68),所述斜滑板(66)的右端与金属外壳(61)的右侧壁相连接,斜滑板(66)的左端与金属外壳(61)的左侧壁相连接,斜滑板(66)的右端高于其左端设置,斜滑板(66)的顶面上近其右端的部位与导电滚球(67)的底部相接触,导电滚球(67)的顶部通过蜡块(68)与金属外壳(61)的顶壁相连接,斜滑板(66)的中部开设有板洞(661),该板洞(661)的直径大于导电滚球(67)的直径,板洞(661)的正下方设置有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的顶端间距大于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的底端间距,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的底端间距小于导电滚球(67)的直径,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分别经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后与电源(7)、散热风扇(5)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端发动机盖,包括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与右弧边(4),所述弧顶边(1)的一端、弧底边(2)的一端分别与左弧边(3)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弧顶边(1)的另一端、弧底边(2)的另一端分别与右弧边(4)的上下两端相连接,且弧顶边(1)、弧底边(2)、左弧边(3)、右弧边(4)共围成同一个盖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上开设有散热孔(81),该散热孔(81)内设置有散热风扇(5),该散热风扇(5)经控制器(6)后与电源(7)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6)设置于盖板(8)上近弧顶边(1)的部位,所述电源(7)设置于盖板(8)上近弧底边(2)的部位;所述控制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输入导电片(64)、输出导电片(65)、斜滑板(66)、导电滚球(67)与蜡块(68),所述斜滑板(66)的右端与金属外壳(61)的右侧壁相连接,斜滑板(66)的左端与金属外壳(61)的左侧壁相连接,斜滑板(66)的右端高于其左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
申请(专利权)人:张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