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40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塑胶可以依次经过第一入胶口、第二入胶口流入与第二入胶口贯通的第二凹槽,进而流入第一凹槽,从而将导光板与支架一体化设计,一次注塑成型,将原有的两套模具合二为一,节约了模具成本,提高了背光产品的合格率,并且在组装时,不再需要将支架固定在辅助夹具中,再放入导光板这道工序,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将导光板和支架一体成型,方便导光板的维护,不需要将导光板从支架上拆卸下来,进而避免在拆卸和再次装配过程中损伤导光板,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成型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可用于平面显示设备中,用于提供均匀亮度的面光源输出,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背光结构比较复杂和繁琐,其包括支架和导光板等零部件,加工过程中,需要分别采用多套注塑机和多套模具来分别制造相应支架和导光板,使得目前的背光制作工艺耗费成本很高,并且,对于支架和导光板的组装结构,在装配和后续维护方面也较为复杂,容易在拆装过程中损伤导光板。以上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成型模具,采用该成型模具制作的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光模组加工复杂、成本高以及不便维护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上与所述上模组件接触的位置设有用于形成导光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四周设有用于形成支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贯通,所述上模组件上设有供塑胶进入的第一入胶口,所述下模组件上设有与第一入胶口贯通的第二入胶口,所述第二入胶口与所述第二凹槽贯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导光部成型槽和自所述导光部成型槽端部朝向所述下模组件弯折延伸的入光部成型槽,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块和凹设于所述下模块内的下模芯,所述下模芯内设有第一模具镶件和与所述第一模具镶件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模具镶件,所述下模芯上设有所述第一模具镶件的位置上设有所述导光部成型槽,所述下模芯上设有所述第二模具镶件的位置上设有所述入光部成型槽。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成型槽的表面包括反光面成型槽面和与所述反光面成型槽面相对设置的出光面成型槽面;所述入光部成型槽与所述出光面成型槽面连接的一面包括依次折转连接的第一凹面成型槽面、第一平面成型槽面和第一凸面成型槽面,所述第二模具镶件上与所述导光部成型槽相对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一凹面成型槽面,所述下模芯内与所述第一凹面成型槽面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平面成型面和所述第一凸面成型槽面;所述入光部成型槽与所述反光面成型槽面连接的一面包括入光部背面成型槽面,所述反光面成型槽面与所述入光部背面成型槽面呈85°~95°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成型槽的高度自所述导光部成型槽靠近所述入光部成型槽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部成型槽的另一端均匀递减。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包括支架主体成型槽和自所述支架主体成型槽侧边朝向所述下模芯延伸的安装柱成型槽,所述支架主体成型槽与所述导光部成型槽贯通连接,所述下模芯上靠近所述支架主体成型槽的位置插设有多个斜顶柱,每两个所述斜顶柱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斜顶柱与所述下模芯之间形成所述安装柱成型槽。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柱成型槽为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包括柱体成型槽和卡爪部成型槽,所述卡爪部成型槽之间设有用于形成狭槽的封闭块。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芯内靠近所述支架主体成型槽的位置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三模具镶件和第四模组镶件,所述第三模具镶件与所述第四模具镶件接触的位置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锯齿,每两个锯齿之间形成所述导光板的容线槽。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芯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入胶口贯通的若干个用于防止粘模的顶水槽口。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块和凹设于所述上模块内的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配合,所述上模芯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模具镶件相配合的第五模具镶件,所述下模芯上设有穿设于所述柱体成型槽内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穿设于所述上模芯内,所述第二模具镶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模具镶件的一端均穿设于所述上模芯内。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上模块的上模固定座,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用于固定下模块的下模固定座,所述斜顶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模固定座上。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背光模组成型模具,通过在下模组件上与上模组件接触的位置设有用于形成导光板的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周围设有用于形成支架的第二凹槽,上模组件上设有供塑胶进入的第一入胶口,下模组件上设有与第一入胶口贯通的第二入胶口,塑胶可以依次经过第一入胶口、第二入胶口流入与第二入胶口贯通的第二凹槽,进而流入第一凹槽,从而将导光板与支架一体化设计,一次注塑成型,将原有的两套模具合二为一,节约了模具成本,只需要一台注塑机即可,进一步节约成本,并且在组装时,不再需要将支架固定在辅助夹具中,再放入导光板这道工序,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将导光板和支架一体成型,方便导光板的维护,不需要将导光板从支架上拆卸下来,进而避免在拆卸和再次装配过程中损伤导光板,延长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下模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加工出的背光模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加工出的背光模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加工出的背光模组光路图;图10为图9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图12为图11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三;图14为图13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上模组件40第一凸面成型槽面4141柱体成型槽4112下模组件41第一平面成型槽面4142卡爪部成型槽4113导光板1第一凹面成型槽面4143柱体310第一凹槽410第一凸面111卡爪部311支架3第一平面112倒勾成型槽4114第二凹槽411第一凹面113倒勾3110第一入胶口400入光部背面成型槽面4144狭槽3111第二入胶口412第一弧面成型槽面4145封闭块4114导光部成型槽413第二弧面成型槽面4146第三模具镶件4154入光部成型槽414第三弧面成型槽面4147第四模具镶件4155导光部10第四平面成型槽面4148锯齿4156入光部11第一弧面1151容线槽3000下模块415第二弧面1152顶水槽口4157下模芯4150第三弧面1153上模块401第一模具镶件4151第四平面1154上模芯4010第二模具镶件4152支架主体30支撑柱4158反光面成型槽面4130安装柱31上模固定座402出光面成型槽面4131支架主体成型槽4110下模固定座416反光面100安装柱成型槽4111光源2出光面101斜顶柱4153第五模具镶件401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背光模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上与所述上模组件接触的位置设有用于形成导光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四周设有用于形成支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贯通,所述上模组件上设有供塑胶进入的第一入胶口,所述下模组件上设有与第一入胶口贯通的第二入胶口,所述第二入胶口与所述第二凹槽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背光模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上与所述上模组件接触的位置设有用于形成导光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四周设有用于形成支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贯通,所述上模组件上设有供塑胶进入的第一入胶口,所述下模组件上设有与第一入胶口贯通的第二入胶口,所述第二入胶口与所述第二凹槽贯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包括导光部成型槽和自所述导光部成型槽端部朝向所述下模组件弯折延伸的入光部成型槽,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块和凹设于所述下模块内的下模芯,所述下模芯内设有第一模具镶件和与所述第一模具镶件端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模具镶件,所述下模芯上设有所述第一模具镶件的位置上设有所述导光部成型槽,所述下模芯上设有所述第二模具镶件的位置上设有所述入光部成型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成型槽的表面包括反光面成型槽面和与所述反光面成型槽面相对设置的出光面成型槽面;所述入光部成型槽与所述出光面成型槽面连接的一面包括依次折转连接的第一凹面成型槽面、第一平面成型槽面和第一凸面成型槽面,所述第二模具镶件上与所述导光部成型槽相对的一面设有所述第一凹面成型槽面,所述下模芯内与所述第一凹面成型槽面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一平面成型面和所述第一凸面成型槽面;所述入光部成型槽与所述反光面成型槽面连接的一面包括入光部背面成型槽面,所述反光面成型槽面与所述入光部背面成型槽面呈85°~95°连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成型槽的高度自所述导光部成型槽靠近所述入光部成型槽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入光部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言军蒋燕红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帝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