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预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315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预压装置,支架上部架设有拱架,所述支架包括外侧的两排第一立柱及中间的多排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竖直固定在墩底与拱架之间,包括:下扁担梁,每排第二立柱沿纵桥向的两侧的第二立柱的底部均垫设一有沿横桥向设置的下扁担梁;上分配梁,其沿纵桥向固定在所述拱架顶部,每排第二立柱的上方均对应设置一上分配梁;扁担梁,每个上分配梁对应设置一对扁担梁,每对扁担梁分别垂直固定在对应的上分配梁的两端的上方;每对预应力束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扁担梁的两端;两对千斤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低成本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支架预压装置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预压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架预压装置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预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主塔横梁支架预压、现浇箱梁支架的预压过程中,常规的做法是采用堆载预压的方法,费工费时,经济性不好,使得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利用千斤顶张拉预应力束方式对现浇支架施加荷载的方式,来模拟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支架的荷载,进而达到支架预压的目的,该技术方案安全可靠,可大幅降低预压工期、减少预压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低成本的支架预压装置。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支架预压装置,支架上部架设有拱架,所述支架包括外侧的两排第一立柱及中间的多排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竖直固定在墩底与拱架之间,包括:下扁担梁,每排第二立柱沿纵桥向的两侧的第二立柱的底部均垫设一有沿横桥向设置的下扁担梁;上分配梁,其沿纵桥向固定在所述拱架顶部,每排第二立柱的上方均对应设置一上分配梁;扁担梁,每个上分配梁对应设置一对扁担梁,每对扁担梁分别垂直固定在对应的上分配梁的两端的上方;每个扁担梁对应设置一对预应力束;每对预应力束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扁担梁的两端;所述预应力束从与其对应的扁担梁的一端竖直向下依次穿过上分配梁、下扁担梁,所述预应力束的上端通过上锚具固定在扁担梁的上方,所述预应力束的下端通过下锚具固定在下扁担梁的下方;两对千斤顶。优选地,所述上锚具包括锚板,所述锚板设置有多个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卡孔,所述卡孔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所述锚板的上端面向外凸并形成弧面;所述锚板包括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的上锚板和下锚板,所述上锚板与下锚板相贴的面为平面。优选地,所述下锚板的上端面设均匀设置多个齿状的凸起,所述上锚板的下端面内陷形成与凸起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凸起与卡槽一一对应。优选地,所述的支架预压装置,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下锚板为圆柱状,所述上锚板为类圆柱状,所述上锚板及下锚板的外壁均设置有螺纹,所述卡环通过螺纹固定在上锚板与下锚板的连接处。优选地,每个预应力束包括十根钢绞线,十根钢绞线在所述上锚具处均匀分布并固定。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与传统的堆载预压比较,可以达到相同的对支架预压的目的,但是投入的设备及人力都较少,而且采用千斤顶张拉。操作简单、施工便捷;而且,本技术使用的锚板抗变形,有效的较小张拉对锚板的损坏,将锚板分为可拆卸的上锚板及下锚板,上锚板若是损坏,更换上锚板配合下锚板使用即可,增加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工程投入成本;故本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低成本的支架预压装置。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上分配梁、扁担梁、预应力束的连接关系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锚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架预压装置,支架上部架设有拱架2,所述支架包括外侧的两排第一立柱1及中间的多排第二立柱3,所述第一立柱1竖直固定在墩底4与拱架2之间,包括:下扁担梁6,每排第二立柱3沿纵桥向的两侧的第二立柱的底部均垫设一有沿横桥向设置的下扁担梁6;上分配梁5,其沿纵桥向固定在所述拱架2顶部,每排第二立柱3的上方均对应设置一上分配梁5;扁担梁7,每个上分配梁5对应设置一对扁担梁7,每对扁担梁7分别垂直固定在对应的上分配梁5的两端的上方;每个扁担梁7对应设置一对预应力束9;每对预应力束9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扁担梁7的两端;所述预应力束9从与其对应的扁担梁7的一端竖直向下依次穿过上分配梁5、下扁担梁6,所述预应力束9的上端通过上锚具固定在扁担梁7的上方,所述预应力束6的下端通过下锚具固定在下扁担梁的下方;两对千斤顶。本实用分别在拱架2顶部及支架底部垫梁设置下扁担梁,预应力束9连接上分配梁5、下扁担梁6后采用千斤顶张拉预应力束9,每个锚固点设一束钢绞线(10根/束、标准强度1860Mpa、直径Φ15.2mm)通过夹片与15-22型工作锚板固定,预压荷载由千斤顶张拉钢绞线的拉力提供,钢绞线的拉力通过下扁担梁传递给支架,进而达到支架预压的目的。支架外侧的第一立柱1的上端与拱架固定,且下端与墩底固定。如图1中所示,立柱为五个,但实际上立柱是在内外方向设置的五排,最左侧的一排立柱及最右侧的一排立柱为第一立柱1;而中间的三排立柱为支架内侧的第二立柱3,该三排第二立柱3也为预压的位置。对于中间的三排第二立柱3来说,每排第二立柱的上方均设置有一所述上分配梁5,上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垂直设置一扁担梁7,如图2所示,且每排第二立柱下方均垫设有一下扁担梁6。每次预压时,对单排的第二立柱3进行预压,此时,每个千斤顶对应该排第二立柱的上方的分配梁上的一预应力束。图1中的第二立柱为三排。本技术所说的纵桥向从图1解释,即为水平的内外方向,而横桥向即为水平的左右方向。下扁担梁6,每排第二立柱3沿纵桥向的两侧的两根第二立柱的底部均垫设一有沿横桥向设置的下扁担梁6,每排第二立柱除去垫设有下扁担梁的第二立柱外,其他的第二立柱的下端固定在墩底,如图1只能表示出,每排第二立柱的沿纵桥向的两侧中的一侧的第二立柱垫设有下扁担梁,也就是每排第二立柱的沿纵桥向的最外侧的第二立柱的底部垫设有下扁担梁,而最内侧的第二立柱被最外侧的第二立柱挡住,图1中无法显示。每对扁担梁分别位于,其固定的上分配梁所对应的第二立柱垫设的一对下扁担梁的正上方。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均匀间隔固定有将所有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连接为一整体支架的,沿纵桥向、横桥向设置的多个连接杆。预压过程如下:S1上分配梁5、下扁担梁6、扁担梁7的安装;S2预应力束9及上锚具、下锚具的安装;S3对单排的第二立柱进行预压,两对千斤顶对称张拉该排第二立柱上的对应的预应力束;S4按分级荷载对称整束张拉钢绞线并记录数据;S5单排预压完成;从中间的单排开始预压至边上的单排;S7转换到下一排预压;S8循环步骤S3-S7,全部预压完成;S9拆除预压系统。所述上锚具包括锚板,所述锚板设置有多个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卡孔12,所述卡孔12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所述锚板的上端面向外凸并形成弧面;所述锚板包括通过螺钉14可拆卸连接的上锚板10和下锚板11,所述上锚板10与下锚板11相贴的面为平面。弧面突出的方向与锚板的受力方向相反,常规的锚板在预应力作用后容易变形,采用锚板的上端面设置为弧面,可以有效抵消锚板受力后变形,上锚板10变形后,可更换。所述下锚板11的上端面设均匀设置多个齿状的凸起8,所述上锚板10的下端面内陷形成与凸起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预压装置,支架上部架设有拱架,所述支架包括外侧的两排第一立柱及中间的多排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竖直固定在墩底与拱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扁担梁,每排第二立柱沿纵桥向的两侧的第二立柱的底部均垫设一有沿横桥向设置的下扁担梁;上分配梁,其沿纵桥向固定在所述拱架顶部,每排第二立柱的上方均对应设置一上分配梁;扁担梁,每个上分配梁对应设置一对扁担梁,每对扁担梁分别垂直固定在对应的上分配梁的两端的上方;每个扁担梁对应设置一对预应力束;每对预应力束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扁担梁的两端;所述预应力束从与其对应的扁担梁的一端竖直向下依次穿过上分配梁、下扁担梁,所述预应力束的上端通过上锚具固定在扁担梁的上方,所述预应力束的下端通过下锚具固定在下扁担梁的下方;两对千斤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预压装置,支架上部架设有拱架,所述支架包括外侧的两排第一立柱及中间的多排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竖直固定在墩底与拱架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扁担梁,每排第二立柱沿纵桥向的两侧的第二立柱的底部均垫设一有沿横桥向设置的下扁担梁;上分配梁,其沿纵桥向固定在所述拱架顶部,每排第二立柱的上方均对应设置一上分配梁;扁担梁,每个上分配梁对应设置一对扁担梁,每对扁担梁分别垂直固定在对应的上分配梁的两端的上方;每个扁担梁对应设置一对预应力束;每对预应力束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扁担梁的两端;所述预应力束从与其对应的扁担梁的一端竖直向下依次穿过上分配梁、下扁担梁,所述预应力束的上端通过上锚具固定在扁担梁的上方,所述预应力束的下端通过下锚具固定在下扁担梁的下方;两对千斤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预压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熙黄厚卿刘永峰廖林冲金志坚王东志廖文龙周先勇张健夏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