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13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包括定子部件和转子部件,定子部件包括轴线为水平的筒体,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接通有上、下瓶子主输送管;转子部件包括十字导通管,十字导通管设于筒体内并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转动,十字导通管的转动中心与筒体同轴心,十字导通管一相对管体的管口开放而形成直通通道,另一相对管体被堵头封堵而形成封闭通道,封闭通道被堵头分隔成接瓶区和出气区,十字导通管上设有引导上、下主输送管之间的气流绕过堵头的导气管,在接瓶区的管体内部形成接收传输瓶的减速缓冲气垫。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多工位灵活变换的特性,可实现双向直通、双向发送和即到即停的双向缓冲接收,实现更高效平稳的气动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具体为一种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
技术介绍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借助机电与微电脑技术自动控制,通过网络式管道传输物品,实现任意两个收发站之间安全、高效的物品传输,免除工作人员奔波之苦,节约大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式工作站是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中使用得最多的收发站形式,目前所有的通过式工作站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由于工位数量有限,限制了工作站的功能,在单管双向管路传输系统中不能实现既到既停的最优接收方式,传输效率低下,而且在接收物品时由于缓冲能力不足,在惯性力作用下会使传输物品对工作站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授权公告号为CN2552878Y的《气动管道物流传输收发站箱》,其设计方案是相对于传输管道的定子,将转子设计为包括输送管段、接收管段和发送栅栏仓的三位制工作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多工位灵活变换且避免工作站受冲击的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其技术方案包括定子部件和转子部件,所不同的是所述定子部件包括轴线为水平的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接通有上、下瓶子主输送管;所述转子部件包括十字导通管,所述十字导通管设于筒体内并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转动,十字导通管的转动中心与筒体同轴心,十字导通管一相对管体的管口开放而形成直通通道,另一相对管体被堵头封堵而形成封闭通道,所述封闭通道被堵头分隔成接瓶区和出气区,十字导通管上设有引导上、下主输送管间的气流绕过堵头的导气管,在保持主管路气流通畅的情况下,在接瓶区的管体内部形成接收传输瓶的减速缓冲气垫。优化方案中,所述接瓶区的管体长度大于进气区的管体长度且接瓶区的管体长度至少可容纳一个传输瓶。所述接瓶区的堵头上设有缓冲垫,通过气、垫的双重缓冲作用,进一步增强缓冲效果,最大程度减缓传输瓶的冲击力。常规上,所述导气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接瓶区和进气区的管口。按常规,所述筒体的下部接通有向下倾斜的出瓶管,筒体的上部接通有向上倾斜的放瓶管。优选的,所述出收管和放瓶管同处一侧。按常规,所述十字导通管的四个管口均与筒体内壁贴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具备多工位灵活变换的特性,可实现双向直通、双向发送和即到即停的双向缓冲接收,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平稳的气动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实施方式中,十字导通管处于工位1的位置示意图。图2(b)为图1实施方式中,十字导通管处于工位2的位置示意图。图3(a)为图1实施方式中,十字导通管处于工位3的位置示意图。图3(b)为图1实施方式中,十字导通管处于工位4的位置示意图。图号标识:1、筒体;2、直通通道;3、封闭通道;4、导气管;5、上主输送管;6、下主输送管;7、出瓶管;8、放瓶管;9、十字导通管;10、堵头;11、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其结构包括作为定子的环形筒体1和作为转子的十字导通管9,所述筒体1水平放置(轴线平行于水平方向),筒体1的顶部接通有竖直的上主输送管5,筒体1的底部接通有竖直的下主输送管6,筒体1的上部左侧接通有向左上方倾斜45°的放瓶管8,筒体1的下部左侧接通有向左下方倾斜45°的出瓶管7;所述十字导通管9置于筒体1内,十字导通管9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于多工位间转换,十字导通管9的转动中心处于筒体1的轴心线上,十字导通管9的四个管口均与筒体1内壁贴合,如图1所示。所述十字导通管9中,其中一个管体内部不设封堵而形成两端管口连通的直通通道2,另一个管体内部被设置的堵头10塞堵而形成封闭通道3,所述堵头10将封闭通道3分隔成长度较长的接瓶区和长度较段的出气区,所述接瓶区的长度可至少容纳一个传输瓶,接瓶区管体内的堵头10上设有缓冲垫11;所述封闭通道3外设有连通接瓶区域和出气区的导气管4,所述导气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在接瓶区的管口和进气区的管口,导气管4引导上、下主输送间的气流能够绕过堵头10,在保持主管路气流通畅的情况下,接瓶区管体内的气流形成接收传输瓶的减速缓气垫,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方式为:如图2(a)所示的工位1,所述十字导通管9的封闭通道3转动至竖直方向,所述封闭通道3的接瓶区管口与上主输送管5对接连通(此时的出气区管口与下主输送管6对接连通),该位置的封闭通道3可以接收从上方气动输送来的传输瓶,传输瓶进入封闭通道3时可通过接瓶区内的气垫减速而缓慢进入,直至顶到缓冲垫11后完全停止,减缓传输瓶对封闭通道3的冲击。如图2(b)所示的工位2,所述十字导通管9的封闭通道3转动至45°角的倾斜方向,所述封闭通道3的接瓶区管口与出瓶管7对接连通,传输瓶在气垫的作用下缓慢滑出封闭通道3并从出瓶管7倒出工作站;而在此工位2,直通通道2的左上管口与放瓶管8对接连通,可将需要发送的传输瓶通过放瓶管8放置于直通通道2内。如图3(a)所示的工位3,所述十字导通管9的直通通道2转动至竖直方向,所述直通通道2的上、下管口分别与上、下主输送管5、6对接连通,从工位2接收到的传输瓶旋转到本工位后被导入上主输送管5或下主输送管6而完成发送;该工位3也可使传输瓶直通本工作站。如图3(b)所示的工位4,所述十字导通管9的封闭通道3转动至竖直方向,所述封闭通道3的接瓶区管口与下主输送管6对接连通(此时的出气区管口与上主输送管5对接连通),该位置的封闭通道3可以接收从下方气动输送来的传输瓶,传输瓶进入封闭通道3时可通过接瓶区管体内的气垫减速而缓慢进入,直至顶到缓冲垫11后完全停止,减缓传输瓶对封闭通道3的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包括定子部件和转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件包括轴线为水平的筒体(1),所述筒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接通有上、下主输送管(5、6);所述转子部件包括十字导通管(9),所述十字导通管(9)设于筒体(1)内并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转动,十字导通管(9)的转动中心与筒体(1)同轴心,十字导通管(9)一相对管体的管口开放而形成直通通道(2),另一相对管体被堵头(10)封堵而形成封闭通道(3),所述封闭通道(3)被堵头(10)分隔成接瓶区和出气区,十字导通管(9)上设有引导上、下主输送管(5、6)间的气流绕过堵头(10)的导气管(4),在保持主管路气流通畅的情况下,在接瓶区的管体内部形成接收传输瓶的减速缓冲气垫。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包括定子部件和转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件包括轴线为水平的筒体(1),所述筒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接通有上、下主输送管(5、6);所述转子部件包括十字导通管(9),所述十字导通管(9)设于筒体(1)内并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转动,十字导通管(9)的转动中心与筒体(1)同轴心,十字导通管(9)一相对管体的管口开放而形成直通通道(2),另一相对管体被堵头(10)封堵而形成封闭通道(3),所述封闭通道(3)被堵头(10)分隔成接瓶区和出气区,十字导通管(9)上设有引导上、下主输送管(5、6)间的气流绕过堵头(10)的导气管(4),在保持主管路气流通畅的情况下,在接瓶区的管体内部形成接收传输瓶的减速缓冲气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环形通过式工作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军科董明福廖森陆蔷欢苏华显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曼彻彼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