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268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加工机构包括加工台、夹持组件和压合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以及用于夹紧固定轴承外轴的夹持气缸,夹持座的顶面的中部向内凹进形成矩形凹槽,夹持座的顶面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和第三弧形凹槽;压合组件包括用于压合轴承内圈和外圈的压合头;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台以及用于将第一送料台上的轴承外圈转运到加工台上的第一抓料组件;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第二送料台以及用于将第二送料台上的轴承内圈转运到加工台上的第二抓料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对轴承进行自动组装,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轴承加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生产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分别人工搁置于加工台上,而后通过,压合气缸两两者压合,而后再人工将轴承从工作台上取下,操作复杂,加工效率低下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包括工作台以及设于工作台上的加工机构、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所述加工机构包括加工台、夹持组件和压合组件,加工台固定安装于工作台上,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和夹持气缸,夹持座固定安装于加工台上,夹持座的顶面的中部向内凹进形成矩形凹槽,矩形凹槽沿夹持座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夹持座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和第三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三弧形凹槽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于第二弧形凹槽的前后两侧,第二弧形凹槽的凹面低于第一弧形凹槽的凹面;第二弧形凹槽的左右两侧的夹持座的外侧分别安装有气缸座,气缸座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夹持气缸,夹持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夹持顶块,第二弧形凹槽的左右两侧的夹持座上分别开设有贯穿槽,夹持顶块设于贯穿槽中并可在贯穿槽中左右移动,夹持顶块的相对面为弧形凹面;压合组件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夹持组件的前后两侧,压合组件包括压合气缸和压合头,压合气缸安装于加工台上,压合头为柱状结构,两个压合头分别设于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三弧形凹槽中,压合头与对应侧的压合气缸的活动端相连并可在压合气缸的带动下前后水平移动;所述第一上料机构设于加工机构的右侧,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架、第一送料台和第一抓料组件,第一送料台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第一矩形台和第二矩形台,第一矩形台的顶部开口且内部空腔,第一矩形台中架设有第一水平输送带,第二矩形台的顶部向下凹设形成输送槽,输送槽的顶面与第一水平输送带的顶面相平齐,第一水平输送带从右往左输送移动,第一矩形台的左侧的后部与第二矩形台的右侧的前部相互连通,第一矩形台的左侧的前部安装有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水平输送带推动到输送槽中的推料气缸,推料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推料头;第一送料架设于第二矩形台的后侧,第一抓料组件包括第一夹爪气缸、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一水平滑板,第一水平滑板可左右水平滑动地设于第一送料架上,第一夹爪气缸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可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水平滑板上;第一夹爪气缸的活动端连接的两个爪部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水平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第二送料架、第二送料台和第二抓料组件,第二送料架设于加工台的前侧,第二送料台设于第二送料架的一侧,第二送料台上架设有第二水平输送带,第二水平输送带从前往后输送移动,第二抓料组件包括第二夹爪气缸、第二升降组件和第二水平滑板,第二水平滑板可左右水平滑动地设于第二送料架上,第二夹爪气缸通过第二升降组件可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二水平滑板上,第二夹爪气缸的活动端连接的两个爪部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水平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输送带上和第二水平输送带上沿其各自的输送方向分别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第一搁置凹槽和第二搁置凹槽,第一搁置凹槽和第二搁置凹槽分别沿第一水平输送带和第二水平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开设,且第一搁置凹槽和第二搁置凹槽均为弓形凹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组将包括第一升降气缸以及固定于第一水平滑板上的第一立板,第一升降气缸固定于第一立板上,第一夹爪气缸与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动端相连并可在第一升降气缸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第二升降组将包括第二升降气缸以及固定于第二水平滑板上的第二立板,第二升降气缸固定于第二立板上,第二夹爪气缸与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动端相连并可在第二升降气缸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进一步的,还包括卸料机构,卸料机构设于加工机构的左侧,卸料机构与第一上料机构结构相同且两者关于加工台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第一夹爪气缸将轴承外圈转运至第二弧形凹槽中,通过夹持气缸带动夹持顶块对轴承外圈的环形侧壁的两侧进行夹紧固定,第二夹爪气缸将轴承内圈转运至第一弧形凹槽或第三弧形凹槽中,两个压合气缸分别带动两个压合头相互靠拢从而将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压合成一体;通过卸料夹爪气缸将完成加工的轴承转运到卸料台上,轴承从卸料台的右侧滚动到左侧,通过卸料气缸将轴承推动到卸料输送带上从卸料输送带的左侧送出。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对轴承进行自动加工组装,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轴承加工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轴承的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轴承的组装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包括工作台10以及设于工作台10上的加工机构200、第一上料机构300和第二上料机构400。加工机构200包括加工台21、夹持组件和压合组件,加工台21固定安装于工作台10上。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22和夹持气缸23,夹持座22固定安装于加工台21上。夹持座22的顶面的中部向内凹进形成矩形凹槽,矩形凹槽沿夹持座22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夹持座22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221、第二弧形凹槽222和第三弧形凹槽223。轴承外圈设于第二弧形凹槽222中,轴承内圈设于第一弧形凹槽221中。第一弧形凹槽221与第三弧形凹槽223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于第二弧形凹槽222的前后两侧,第二弧形凹槽222的凹面低于第一弧形凹槽221的凹面。第二弧形凹槽222的左右两侧的夹持座22的外侧分别安装有气缸座,气缸座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夹持气缸23。夹持气缸23的活动端连接有夹持顶块231,第二弧形凹槽222的左右两侧的夹持座22上分别开设有贯穿槽。夹持顶块231设于贯穿槽中并可在贯穿槽中左右移动,夹持顶块231的相对面为弧形凹面。压合组件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夹持组件的前后两侧,压合组件包括压合气缸24和压合头241。压合气缸24安装于加工台21上,压合头241为柱状结构。两个压合头241分别设于第一弧形凹槽221和第三弧形凹槽223中,压合头241与对应侧的压合气缸24的活动端相连并可在压合气缸24的带动下前后水平移动。第一上料机构300设于加工机构的右侧,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架31、第一送料台和第一抓料组件。第一送料台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第一矩形台321和第二矩形台322,第一矩形台321的顶部开口且内部空腔。第一矩形台321中架设有第一水平输送带323,第二矩形台322的顶部向下凹设形成输送槽。输送槽的顶面与第一水平输送带323的顶面相平齐,第一水平输送带323从右往左输送移动。第一矩形台321的左侧的后部与第二矩形台322的右侧的前部相互连通。第一矩形台321的左侧的前部安装有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水平输送带323推动到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以及设于工作台上的加工机构、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所述加工机构包括加工台、夹持组件和压合组件,加工台固定安装于工作台上,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和夹持气缸,夹持座固定安装于加工台上,夹持座的顶面的中部向内凹进形成矩形凹槽,矩形凹槽沿夹持座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夹持座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和第三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三弧形凹槽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于第二弧形凹槽的前后两侧,第二弧形凹槽的凹面低于第一弧形凹槽的凹面;第二弧形凹槽的左右两侧的夹持座的外侧分别安装有气缸座,气缸座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夹持气缸,夹持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夹持顶块,第二弧形凹槽的左右两侧的夹持座上分别开设有贯穿槽,夹持顶块设于贯穿槽中并可在贯穿槽中左右移动,夹持顶块的相对面为弧形凹面;压合组件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夹持组件的前后两侧,压合组件包括压合气缸和压合头,压合气缸安装于加工台上,压合头为柱状结构,两个压合头分别设于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三弧形凹槽中,压合头与对应侧的压合气缸的活动端相连并可在压合气缸的带动下前后水平移动;所述第一上料机构设于加工机构的右侧,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架、第一送料台和第一抓料组件,第一送料台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第一矩形台和第二矩形台,第一矩形台的顶部开口且内部空腔,第一矩形台中架设有第一水平输送带,第二矩形台的顶部向下凹设形成输送槽,输送槽的顶面与第一水平输送带的顶面相平齐,第一水平输送带从右往左输送移动,第一矩形台的左侧的后部与第二矩形台的右侧的前部相互连通,第一矩形台的左侧的前部安装有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水平输送带推动到输送槽中的推料气缸,推料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推料头;第一送料架设于第二矩形台的后侧,第一抓料组件包括第一夹爪气缸、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一水平滑板,第一水平滑板可左右水平滑动地设于第一送料架上,第一夹爪气缸通过第一升降组件可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一水平滑板上;第一夹爪气缸的活动端连接的两个爪部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水平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第二送料架、第二送料台和第二抓料组件,第二送料架设于加工台的前侧,第二送料台设于第二送料架的一侧,第二送料台上架设有第二水平输送带,第二水平输送带从前往后输送移动,第二抓料组件包括第二夹爪气缸、第二升降组件和第二水平滑板,第二水平滑板可左右水平滑动地设于第二送料架上,第二夹爪气缸通过第二升降组件可上下移动地设于第二水平滑板上,第二夹爪气缸的活动端连接的两个爪部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水平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以及设于工作台上的加工机构、第一上料机构和第二上料机构,所述加工机构包括加工台、夹持组件和压合组件,加工台固定安装于工作台上,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和夹持气缸,夹持座固定安装于加工台上,夹持座的顶面的中部向内凹进形成矩形凹槽,矩形凹槽沿夹持座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夹持座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第二弧形凹槽和第三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三弧形凹槽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于第二弧形凹槽的前后两侧,第二弧形凹槽的凹面低于第一弧形凹槽的凹面;第二弧形凹槽的左右两侧的夹持座的外侧分别安装有气缸座,气缸座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夹持气缸,夹持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夹持顶块,第二弧形凹槽的左右两侧的夹持座上分别开设有贯穿槽,夹持顶块设于贯穿槽中并可在贯穿槽中左右移动,夹持顶块的相对面为弧形凹面;压合组件有两个且对称设于夹持组件的前后两侧,压合组件包括压合气缸和压合头,压合气缸安装于加工台上,压合头为柱状结构,两个压合头分别设于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三弧形凹槽中,压合头与对应侧的压合气缸的活动端相连并可在压合气缸的带动下前后水平移动;所述第一上料机构设于加工机构的右侧,第一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架、第一送料台和第一抓料组件,第一送料台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第一矩形台和第二矩形台,第一矩形台的顶部开口且内部空腔,第一矩形台中架设有第一水平输送带,第二矩形台的顶部向下凹设形成输送槽,输送槽的顶面与第一水平输送带的顶面相平齐,第一水平输送带从右往左输送移动,第一矩形台的左侧的后部与第二矩形台的右侧的前部相互连通,第一矩形台的左侧的前部安装有用于将物料从第一水平输送带推动到输送槽中的推料气缸,推料气缸的活动端连接有推料头;第一送料架设于第二矩形台的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青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安必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