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棉板材的制作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972409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包括至少一个支承矿棉毡的表面薄板的板材,矿棉毡由一些并排排列的条块(6)组成,条块的纵轴平行于板材的轴线,且其纤维方向垂直于表面薄板的表面,其特征是条块按伪随机分布而错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棉板及其制作方法。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墙和/或屋顶的夹层板材是人们所熟知的。这些已知的板材含有两层平的或格状的金属薄板,其中夹有一层绝缘材料,通常是具有方向性纤维的矿棉。该绝级材料夹在金属薄板之间,通常以并排条块的形式,其纵轴垂直于板材的纵轴并且纤维的方向垂直于薄板表面。其他一些情况中,该表面薄板可以是塑料、纺织品、纸板或木材,还有一些情况是只有一个表面薄板。这些已知的板材具有某些缺点,特别是—由于沿填充物的纵轴方向存在不连续性而形成低的机械弯折强度,—没有理想地利用材料的异向特性。再者,以并排条块的形式插入绝缘材料、并使其纵轴平行于板材的纵轴具有纵向不连续性的缺点,不管其构形是有共同的横向前沿,还是呈阶梯状的错位排列。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制作板材的方法来避免这些缺陷,该板基本上类似于前面所述的板,它具有良好的横向刚性,以便在受到弯曲应力时能经受切向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方法,它可以连续地或间断地实施,也可以自动地或非自动地实施。这些目的从随后的描述中将更加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些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中的板材而实现。该矿棉板材用权利要求4的方法来制作。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板材的除去部分上部金属薄板的立体图,图2是连续制作图1的板材的工厂设备的平面图,图3是沿图2中III—III线的放大视图,图4是沿图2中IV—IV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V—V线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沿图2中VI—V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沿图2中VII—VII线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沿图2中VIII—VIII线的视图,图9是另一个工厂设备的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图,图10是沿图9中X—X线的放大剖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制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板材的工厂设备主要包括—矿棉毡的供料站1,—切割装置3,—翻转装置4,—用于组装离开翻转装置4的条块6的站台5,—用于伪随机分配条块的站台。供料站1包括传输皮带7,用以传送毡垛到提升平台8,在提升平台的上行程端部位置处装有一气动推送机9。切割装置3由装在水平轴上的多个圆形片锯10和滚轮推进系统11组成。在其他情况中,该推进系统可以由传输皮带组成。切割装置3的下游有电机驱动的覆有橡胶的滚轮平台12,它相对于装置3的切割平面放置其下。在滚轮平台12的滚轮13之间装有皮带14,其移动的方向垂直于滚轮13的移动方向,在它们的卸料端有翻转装置4。翻转装置4主要由以等分角度装有四个叶片16的旋转轴15和半圆形导向件17组成。翻转装置的下游装有另一传输皮带18,它延伸到皮带19处用来向组装站5供料。组装站5包括气动推送机20,错位装置21,分隔件22和包括由引向压实装置25的传输皮带24组成的用于达到尾部连接的部件。特别是,错位装置21包括两个导引侧壁26和一些中间导向件27,它们沿条块前进的方向向上倾斜。导向件27的数目等于并排的条块数目的一半,其轴间的距离等于三块相邻条块的轴间距离。分隔件22由一些具有连接到相应中间导向件27输出端的输入端的水平导向件29组成,并发散延伸。压实装置25的下游装有粘压装置和带锯,用以连续形成板材。应当指出,推送机20、错位装置21,分隔件22、传输皮带24和压实装置都置于表示上金属薄板32和下金属薄板32′的连续重叠的腹板之间,金属薄板使板材成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众多控制件、传感器、限位开关和其它装置,用于操作循环的正常运行。所有这些元器件均属专业技术人员的正常知识范畴,因而在此不作解释和描述,但在解释生产过程时还会提到它们。当制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板材时,其纤维排列横向于其纵轴的矿棉毡垛2由叉车从仓库运送到传输皮带7上。这里,矿棉毡垛每次一个地放置到提升平台8上,平台按步进方式提升,其步进距离等于单片毡料的厚度,其时间足以使推送机9把上方位置的矿棉毡推至安装在切割装置上的滚轮推进系统上。在这一过程中,下面的矿棉毡被阻止移动,因为它顶在切割装置3上的止动件上。通过圆形锯片10之间的通道,矿棉毡被分割成条块(在本实施例中为十条),条块的长度和厚度等于原始毡料的长度和厚度,条块的宽度等于要形成的板材厚度。切割的并排着的条块沿着电机驱动的橡胶覆盖的滚轮平台12前移,平台的末端装有一个行程终端传感器,当条块移至该位置时,传感器使滚轮平台12下降,以便条块坐落在皮带14上,沿着垂直于前者的方向传送到翻转装置4。条块6通过皮带14的向前传送依次地进入翻转装置4的叶片16之间并被翻转90°,使其纤维朝上安置在传输皮带19上。应当指出,传输皮带19的圆周速度等于翻转装置叶片的圆周速度,以保证二者工作的同步性。然后条块6被传送到装配站5,在那里按所要形成的板材的宽度被组合在一起,然后推送机20将它们送入错位装置21。这里,由于有倾斜的中间导向件27,每一条块相对其相邻的条块都垂直地错开(参见图6),然后使它们发散(参见图7)。随着下一组条块的插入,第一组条块插入到分隔件22中,沿着分隔件,条块不仅保持它们的垂直错位,而且它们互相轴向分开。在分隔件22的出口处,条块沿着传送皮带24送往压实装置,并且在传送时,第一排组合条块沿纵向错位,或者是自动地例如通过垂直地置入可动挡块,或者是手动地例如通过一适当形状的样板,因而在它们置于金属腹板32′上之前,及通过压实装置时呈现伪随机的分布。由于传输皮带24的速度约为连续的金属薄板腹板给进速度的两倍,显然,从下一个矿棉毡中产生的条块移向它前面的矿棉毡并与其偏移条块的后缘接触,于是保持这一伪随机分布。在移向后缘后,一对侧向压实装置25使有间隙的纵向错位的条块进行横向接触。于是逐渐形成连续的矿棉毡,然后被粘接、置入金属薄板32、32′之间并经受压力作用而形成连续的板材,这些过程属于传统的方法,不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部份。综上所述,很显然,由于条块的伪随机分布,因而不存在特别的横向断裂线,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得到的板材具有较大的支承弯曲应力中的切向力的能力,于是使结构具有较大的刚性。上述的设备能够对要形成的纵向条块作任何的布置,即一旦设定了初始条块的构形,那么所有以后的条块都靠在前者的后缘上而不丧失其初始设定的构形。在图9和10所示的实例中,切割装置3的下游有一个分成两部分的传输皮带33,第一部分接收从切割装置来的条块6,第二部分位于传送推送机34的下方。传送推送机安装在出料皮带33的上方并由一对链条35组成,链条上装有推动叶片36和止动叶片36′。两对相邻的推动叶片36间的距离代表推动的冲程,并且能使所有来自一个同一矿棉毡的条块得以传送。出料皮带的下游处装有传输带/收集器37,其侧面装有可调节的导向件50并相对进给方向向上倾斜,以便能达到必要的高度向翻转装置38进行供料。传输带37的速度低于链条35的速度,以避免条块不需要的加速。翻转装置38主要包含有与传输带驱动轮40同心的金属板导引件39和与推动装置42进行电子或机械同步的压实装置41,推动装置由相连的曲柄连杆系统43或管状系统驱动而作往复运动,该系统由链条44带动,链条又与驱动料槽型输入装置46的滚轮45刚性连接。翻转装置38还包括当条块插入料槽之间时与条块上表面相互作用的铰接板47,以便将条块置于正确的位置上,即使它们未能恰当地落入。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材,它包括至少一个表面薄板,薄板支承一层矿棉毡,矿棉毡由众多并排排列且纵轴平行于板材轴线、纤维方向垂直于薄板表面的矿棉条块(6)组成,其特征是,条块按伪随机分布而错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吉欧托哥涅里
申请(专利权)人:默特克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