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定位开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2297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墙体开槽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墙体定位开槽系统。该系统包括双片开槽器、单片开槽器,双片开槽器包括一个连接板、至少一个第一助力手柄、两个定位板、两套第一锯齿片,两个定位板分别固定在连接板的左右两端,两套锯齿片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上,左右各一套,第一助力手柄固定在定位板的外侧;单片开槽器由第二锯齿片及第二助力手柄组成,第二助力手柄连接在第二锯齿片的尾部。使用时,双片开槽器放置在加气混凝土砌块一端,以定位板对沟槽位置进行定位,通过助力手柄向前推进,初步在加气混凝土砌块表面划出一定深度的凹槽,然后以单片开槽器沿沟槽位置进行多次推拉,形成沟槽,可以快速、有效、准确的控制凹槽的位置及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定位开槽系统
本技术属于墙体开槽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墙体定位开槽系统。
技术介绍
高性能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阻燃、抗渗防潮、隔声降噪、耐久安全、绿色环保、施工便捷、经济节约等特点,受到建筑业大力推广和使用,广泛适用于各类建筑内外墙和建筑保温及建筑装饰等工程中。高性能免抹灰砌块,采用干法施工工艺。然而,现阶段所之用的砌块中的粘结剂薄灰缝仅为1-3mm,而一般灰缝中埋设的抗震拉结筋为6mm,因此需要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开槽埋设拉结筋。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开槽所使用的专用工具,因此不能快速、有效、准确的控制加气混凝土砌块凹槽位置及深度,开槽的施工效率低,凹槽的质量标准很难达到要求。基于以上描述,亟需一种灰缝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上埋设拉结筋而进行的开槽施工所需的定位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快速、有效、准确的控制加气混凝土砌块凹槽位置及深度,开槽的施工效率低,凹槽的质量标准很难达到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定位开槽系统,可以快速、有效、准确的控制加气混凝土砌块凹槽位置及深度,提高了开槽的施工效率和凹槽的质量标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墙体定位开槽系统,包括双片开槽器、单片开槽器;所述双片开槽器包括一个连接板、至少一个第一助力手柄、两个定位板、两套第一锯齿片,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左右两端,两套第一锯齿片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上,左右各一套,所述第一助力手柄固定在定位板的外侧;所述单片开槽器由第二锯齿片及第二助力手柄组成,所述第二助力手柄连接在第二锯齿片的尾部。作为优选,所述双片开槽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L型的把手。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第一助力手柄、把手、定位板及第一锯齿片均采用钢材料制作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助力手柄采用直径10~18mm的镀锌钢管制作而成。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板的边角处做呈圆弧状。作为优选,每套所述第一锯齿片由4片钢片组成,相邻两钢片间距为1.2~1.8mm,钢片下部切割成锯齿形状。作为优选,所述钢片为0.4~0.6mm厚镀锌钢片。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板呈L型。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助力手柄的个数为2,两个第一助力手柄分别设置在两侧的定位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墙体定位开槽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对传统工具的改进,研制了精准定位开槽工具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拉结筋凹槽的定位及尺寸的控制,利用其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上埋设拉结筋的沟槽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凹槽的质量标准。本申请提供的定位开槽系统由双片开槽器、单片开槽器两部分组成,加气混凝土砌块开槽前,双片开槽器放置在加气混凝土砌块一端,以定位板对沟槽位置进行定位,通过两侧的助力手柄向前推进,初步在加气混凝土砌块表面划出一定深度的凹槽,然后以单片开槽器沿沟槽位置进行反复多次推拉,形成沟槽,从而快速、有效、准确的达到精准控制加气混凝土砌块凹槽位置及深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片开槽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双片开槽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双片开槽器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单片开槽器的侧视图。附图标记,11—连接板;12—第一助力手柄;13—定位板;14—第一锯齿片;15—把手;22—第二助力手柄;24—第二锯齿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墙体定位开槽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墙体定位开槽系统包括双片开槽器、单片开槽器。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双片开槽器包括一个连接板11、一个第一助力手柄12、两个定位板13、两套第一锯齿片14。两个所述定位板13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板11的左右两端,两套第一锯齿片14分别固定在连接板11上,左右各一套。第一助力手柄12固定在定位板13的外侧。作为优选方案,定位板13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助力手柄12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定位板13上,当然,安装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助力手柄12。当然,所述第一助力手柄12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助力手柄12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的定位板13的外侧。该方案虽然比采用一个助力手柄12的方案浪费材料,但设置两个助力手柄12更方便使用。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双片开槽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L型的把手15,方便握持和搬运。当然,把手15的形状并不局限于L型,也可以呈I型,或者呈其它形状,只要方便握持即可。所述把手15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板11上,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比如在连接板11上设置安装孔,把手15通过安装孔固定。所述连接板11可以优选为L型,L型的连接板11方便固定在定位板13上。但连接板1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L型,还可以为一个平板。连接板11优选为选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定位板13上。但并不局限于此连接方式,还可以通过螺钉配合螺母进行固定,或者采用卡扣进行固定。所述第一锯齿片14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板11上,也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板11上。所述第一锯齿片14下面的锯齿的深度优选为7~9mm,但并不局限于此尺寸。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11、助力手柄12、把手15、定位板13及锯齿片14均采用钢材料制作而成。因此双片开槽器、单片开槽器分别为钢片开槽器、单钢片开槽器。采用钢材料制作硬度和强度均比较好。当然,连接板11、助力手柄12、把手15、定位板13及锯齿片14的制作材料并不局限于钢材料,也可以选用其它材质制作。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助力手柄采用直径10~18mm的镀锌钢管制作而成。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助力手柄12采用直径14mm的镀锌钢管制作而成,镀锌钢管的长度为150mm。当然,所述镀锌钢管的尺寸并不局限于此。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两定位板13之间的间距为210mm,边角处做呈圆弧状。所述定位板13采用厚度1mm的镀锌钢板制作而成,镀锌钢板长150mm,高30mm。当然,所述镀锌钢板的尺寸并不局限于此。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每套所述锯齿片24由4片钢片组成,相邻两钢片间距为1.2~1.8mm,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相邻两钢片间距为1.5mm,钢片采用0.4~0.6mm厚镀锌钢片制作而成,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钢片厚度为0.5mm,镀锌钢片高60mm,长160mm,钢片下部切割成锯齿形状。当然,所述镀锌钢片的尺寸并不局限于此。如图4所示,所述单片开槽器由第二锯齿片24及第二助力手柄22组成,所述第二助力手柄22连接在第二锯齿片24的尾部。所述第二助力手柄22和第二锯齿片24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也可以通过卡扣等其它方式固定。作为优选方案,第二锯齿片24及第二助力手柄22采用钢材料制作而成,但并不局限于钢材料。第二锯齿片24的规格尺寸同双钢片开槽器的第一锯齿片14的规格尺寸相同,第二助力手柄22的规格尺寸同双钢片开槽器的第一助力手柄12的规格尺寸相同。当然,第二助力手柄2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呈L型等其它形状。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1)将双钢片定位开槽器放置在加气混凝土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体定位开槽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双片开槽器、单片开槽器;所述双片开槽器包括一个连接板、至少一个第一助力手柄、两个定位板、两套第一锯齿片,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左右两端,两套第一锯齿片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上,左右各一套,所述第一助力手柄固定在定位板的外侧;所述单片开槽器由第二锯齿片及第二助力手柄组成,所述第二助力手柄连接在第二锯齿片的尾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定位开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片开槽器、单片开槽器;所述双片开槽器包括一个连接板、至少一个第一助力手柄、两个定位板、两套第一锯齿片,两个所述定位板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左右两端,两套第一锯齿片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上,左右各一套,所述第一助力手柄固定在定位板的外侧;所述单片开槽器由第二锯齿片及第二助力手柄组成,所述第二助力手柄连接在第二锯齿片的尾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定位开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片开槽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L型的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定位开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第一助力手柄、把手、定位板及第一锯齿片均采用钢材料制作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琦孙会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