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60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5:32
一种输送设备,包括一承载台以及一输送轨道。承载台包括至少一承载台引导结构。输送轨道包括一第一轨道、一第二轨道以及一转向控制单元。第一轨道包括至少一第一传动部件。第二轨道包括至少一第二传动部件。转向控制单元包括一第一引导槽、一第二引导槽以及一转向部件,该第一引导槽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一轨道,该第二引导槽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二轨道,该转向部件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设备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输送设备,特别有关于一种具有转向功能的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具有转向功能的输送线,必须使用顶升转向单元(lifttransferunits)和转向输送单元(Transverseconveyors)等设备单元来达成转向的目的,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线体间的高低差来转向。然而,现有的转向设计,所需的步骤繁多,当有转向需求时,主线传输都必须暂停,待转向动作完成后,主线才能继续输送,因此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输送设备,包括一承载台以及一输送轨道。承载台包括至少一承载台引导结构。输送轨道包括一第一轨道、一第二轨道以及一转向控制单元。第一轨道包括至少一第一传动部件。第二轨道包括至少一第二传动部件。转向控制单元包括一第一引导槽、一第二引导槽以及一转向部件,该第一引导槽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一轨道,该第二引导槽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二轨道,该转向部件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直行状态下,该转向部件处于该第一位置,该承载台引导结构进入该第一引导槽后,经过该转向部件上方,该承载台仍得以继续于该第一轨道上进行输送,在一分流状态下,该转向部件处于该第二位置,该承载台引导结构进入该第一引导槽后,被该转向部件所引导,并进入该第二引导槽,使该承载台被分流至该第二轨道上进行输送。在一实施例中,该等承载台引导结构包括多个承载台引导柱,该等承载台引导柱适于相对该承载台而旋转。在一实施例中,该等承载台引导柱设于该承载台的两侧。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轨道垂直于该第二轨道,该转向部件位于该第一引导槽与该第二引导槽之间,该第一引导槽与该第二引导槽之间的夹角为90度,该承载台进行90度的转向。在一实施例中,该输送设备更包括一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设于该第一轨道之中,在该分流状态下,该支撑单元支撑该承载台。在一实施例中,该支撑单元包括一支撑滚珠。在一实施例中,该承载台包括一第一半部以及一第二半部,在该分流状态下,该支撑单元支撑该承载台的该第一半部,而该第二半部位于该第一半部与该转向控制单元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轨道平行于该第二轨道。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引导槽包括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该第二引导槽包括一第三段部以及一第四段部,该第一段部平行于该第一轨道,该第四段部平行于该第二轨道,该第二段部平行于该第三段部,该转向部件位于该第一段部与该第二段部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在该分流状态下,该转向部件处于该第二位置,该等承载台引导结构进入该第一段部后,被该转向部件所引导,并进入该第二段部以及该第三段部,接着该承载台被该第二引导槽引导至该第四段部,而使该承载台被分流至该第二轨道上进行输送。在一实施例中,该输送设备更包括一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设于该第一轨道以及该第二轨道之间,在该分流状态下,该支撑单元支撑该承载台。在一实施例中,该支撑单元包括一支撑滚珠。在一实施例中,该转向控制单元更包括一第一分流导引柱以及一第二分流导引柱,该承载台包括一第一承载台导槽以及一第二承载台导槽,当该承载台于该第二段部以及该第三段部之间移动时,该第一分流导引柱以及该第二分流导引柱分别进入该第一承载台导槽以及该第二承载台导槽,藉此引导该承载台。在一实施例中,当该承载台于该第二段部以及该第三段部之间移动时,该承载台沿一分流方向滑动,该分流方向与该第一轨道之间的夹角为45度。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分流导引柱与该第三段部的一入口端位于同一直在线,该直线平行于该第一轨道。在一实施例中,该转向控制单元更包括一第三分流导引柱,在该分流方向上,该第二分流导引柱与该第三分流导引柱位于同一直线。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承载台导槽以及该第二承载台导槽的两端均呈渐开结构。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输送设备,在承载台转向时,主要的运输轨道(如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仍可持续运作,因此可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输送设备的构造简单,因此可提高可靠度。附图说明图1A、1B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输送设备,其处于直行状态下。图1C、1D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输送设备,其处于分流状态下。图1E以及1F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转向部件于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承载台的细部结构。图3A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输送设备,其处于直行状态下。图3B、3C、3D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输送设备,其处于分流状态下。其附图标记为:T1、T2~输送设备1~承载台101~第一半部102~第二半部11~承载台引导结构121~第一承载台导槽122~第二承载台导槽2~输送轨道21~第一轨道211~第一传动部件22~第二轨道221~第二传动部件3~转向控制单元31~第一引导槽311~第一段部312~第二段部32~第二引导槽321~第三段部322~第四段部33~转向部件341~第一分流导引柱342~第二分流导引柱343~第三分流导引柱4~支撑单元W~分流方向θ~夹角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A,其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输送设备T1,包括一承载台1以及一输送轨道2。参照图2,其为显示承载台1的细部结构。承载台1包括至少一承载台引导结构11。再参照图1A、1B、1C以及1D,输送轨道2包括一第一轨道21、一第二轨道22以及一转向控制单元3。第一轨道21包括至少一第一传动部件211。第二轨道22包括至少一第二传动部件221。转向控制单元3包括一第一引导槽31、一第二引导槽32以及一转向部件33,该第一引导槽31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一轨道21,该第二引导槽32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二轨道22,该转向部件33于一第一位置(图1A、1B)以及一第二位置(图1C、1D)之间移动。参照图1E以及1F,其为显示转向部件33于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在一直行状态下,该转向部件33处于该第一位置(图1B),该承载台引导结构11进入该第一引导槽31后,经过该转向部件33上方,该承载台1仍得以继续于该第一,轨道21上进行输送。在一分流状态下,该转向部件33处于该第二位置(图1C、1D),该承载台引导结构进入该第一引导槽31后,被该转向部件33所引导,并进入该第二引导槽32,使该承载台1被分流至该第二轨道22上进行输送。在此实施例中,该转向部件33为可升降的引导挡墙。第一传动部件211以及第二传动部件221为皮带。然而,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专利技术。例如,第一传动部件211以及第二传动部件221亦可能为链带或其他设计。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等承载台引导结构11包括多个承载台引导柱,该等承载台引导柱适于相对该承载台1而旋转。在此实施例中,该等承载台引导柱设于该承载台1的两侧。参照图1A,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轨道21垂直于该第二轨道22,该转向部件33位于该第一引导槽31与该第二引导槽32之间,该第一引导槽31与该第二引导槽32之间的夹角为90度,该承载台1进行90度的转向。参照图1A,在此实施例中,该输送设备T1更包括一支撑单元4,该支撑单元4设于该第一轨道21之中,在该分流状态下,该支撑单元4支撑该承载台1,以降低摩擦力,使该承载台1顺利进行转向。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该支撑单元4包括一支撑滚珠。参照图1C、1D,在一实施例中,该承载台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台,包括至少一承载台引导结构;以及一输送轨道,包括:一第一轨道,包括至少一第一传动部件;一第二轨道,包括至少一第二传动部件;以及一转向控制单元,包括一第一引导槽、一第二引导槽以及一转向部件,该第一引导槽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一轨道,该第二引导槽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二轨道,该转向部件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直行状态下,该转向部件处于该第一位置,该承载台引导结构进入该第一引导槽后,经过该转向部件上方,该承载台仍得以继续于该第一轨道上进行输送,在一分流状态下,该转向部件处于该第二位置,该承载台引导结构进入该第一引导槽后,被该转向部件所引导,并进入该第二引导槽,使该承载台被分流至该第二轨道上进行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台,包括至少一承载台引导结构;以及一输送轨道,包括:一第一轨道,包括至少一第一传动部件;一第二轨道,包括至少一第二传动部件;以及一转向控制单元,包括一第一引导槽、一第二引导槽以及一转向部件,该第一引导槽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一轨道,该第二引导槽至少部分平行于该第二轨道,该转向部件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直行状态下,该转向部件处于该第一位置,该承载台引导结构进入该第一引导槽后,经过该转向部件上方,该承载台仍得以继续于该第一轨道上进行输送,在一分流状态下,该转向部件处于该第二位置,该承载台引导结构进入该第一引导槽后,被该转向部件所引导,并进入该第二引导槽,使该承载台被分流至该第二轨道上进行输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等承载台引导结构包括多个承载台引导柱,该等承载台引导柱适于相对该承载台而旋转。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等承载台引导柱设于该承载台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轨道垂直于该第二轨道,该转向部件位于该第一引导槽与该第二引导槽之间,该第一引导槽与该第二引导槽之间的夹角为90度,该承载台进行90度的转向。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一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设于该第一轨道之中,在该分流状态下,该支撑单元支撑该承载台。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包括一支撑滚珠。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台包括一第一半部以及一第二半部,在该分流状态下,该支撑单元支撑该承载台的该第一半部,而该第二半部位于该第一半部与该转向控制单元之间。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轨道平行于该第二轨道。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原坤赖建璋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