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909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3
本案提供一种绝缘架结构,应用于马达定子,包括多个齿单元环绕一轴心排列设置,其中每一齿单元包括外周部、绕线区、内周部、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与入线沟槽。绕线区位于外周部和内周部之间,供导体缠绕于其中。内周部、绕线区以及外周部沿径向排列,内周部朝向轴心,外周部形成一外周面。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入线沟槽设置于外周部上,且沿周向排列。其中入线沟槽设置于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的一旁侧。绕线区的导体一端连接至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中的一者并通过入线沟槽,导体于绕线区缠绕后,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中的另一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案是关于一种绝缘架结构,应用于马达定子,尤指一种与马达电路板结线配对的绝缘架结构,通过绝缘架引脚与入线沟槽的位置排列,有助于实现电路板走线层数最小化,同时避免交叉绕线时发生出入线交叠现象与铜线交叠跳火风险。


技术介绍

1、一般马达结构包含有定子及转子。定子的绕组可以不同的匝数、线径以及缠绕方式完成绕线,并与马达的电路板进行结线。传统定子绝缘架结构包含多个齿单元,呈环绕轴心设计。每一齿单元包括有绕线区、入线引脚与出线引脚。入线引脚与出线引脚设置于每一齿单元的外周缘,绕线区设置于每一齿单元的内周,且位于入线引脚与出线引脚之间。于绕线时,导体需由外周缘的入线引脚进入内周的绕线区缠绕后再导出至出线引脚。换言之,传统绝缘架结构进行绕线时需于每一齿单元的入线引脚与出线引脚之间进行出入线。

2、然而当马达的电路板结线采用三相uvw并联方式结线设计,而绕组于传统绝缘架上采一般绕线方式则无法实现电路板走线层数最小化。因为,配合绕组在传统绝缘架上的绕线方式,电路板部分走线必须横跨一个焊点,则电路板至少需包含四层以上的电路设计。另一方面,若于传统绝缘架结构上改采交叉绕线,虽可以使电路板电路走线层数最小化减少至双层,但导体于入线引脚与出线引脚之间入线至绕线区,则会有使出入线产生交叠现象,易有铜线交叠跳火风险。

3、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与马达电路板结线配对的绝缘架结构,通过绝缘架引脚与入线沟槽的位置排列,有助于实现电路板走线层数最小化,同时避免交叉绕线时发生出入线交叠现象与铜线交叠跳火风险,以解决习知技术的缺失。

<br/>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马达电路板结线配对的绝缘架结构,通过绝缘架引脚与入线沟槽的位置排列,有助于实现电路板走线层数最小化,同时避免交叉绕线时发生出入线交叠现象与铜线交叠跳火风险。

2、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架结构。通过将绝缘架的入线引脚以及出线引脚位置设置于入线沟槽的旁侧,可使绝缘架结构同时满足交叉绕线与一般绕线的需求,更于交叉绕线应用时避免铜线交叠产生电气上跳火风险。再者绝缘架结构绕线方式与马达电路板结线配对后,有助于实现电路板走线层数最小化。通过绝缘架结构采交叉绕线配对双层电路板即可满足三相并联电路的需求。由于每一齿单元的两个引脚位置均设计在入线沟槽的一侧,通过导体(铜线)线体贴着绝缘架结构的外周缘走线入线,可于绕线区完成缠绕圈数后出线并固定于引脚上,有助实现交叉绕线时不会有出入线交叠现象,亦有助于实现电路板走线层数最小化,进而节省电路板零件成本30%以上。

3、为达前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种绝缘架结构,应用于马达定子,包括多个齿单元设置于定子的一铁芯并环绕马达的一轴心排列设置,其中多个齿单元中的每一者包括外周部、内周部、绕线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入线沟槽。外周部具有一外周面且远离轴心。内周部于径向上与外周部彼此相对设置,并较外周部靠近轴心。内周部、绕线区以及外周部依序沿径向排列,绕线区位于外周部以及内周部之间,且绕线区组配供一导体缠绕于其中。第一引脚设置于外周部上。第二引脚设置于外周部上。入线沟槽设置于外周部上,其中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入线沟槽沿一周向排列,入线沟槽设置于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的一旁侧,其中导体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中的一者并通过入线沟槽,并于绕线于绕线区缠绕后,导体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中的另一者。

4、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引脚位于第一引脚与入线沟槽之间,绕线时自导体一端连接第一引脚开始,沿外周面经入线沟槽导接至绕线区进行绕线,导体另一端再由绕线区连接至第二引脚。

5、于一实施例中,每一齿单元还包括凸出部设置于外周部上,自马达轴向观之凸出部至少部分于径向上凸出外周面,且位于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之间,其中绕线绕线时导体自第一引脚开始缠绕,通过凸出部的下方沿外周面导接至入线沟槽。

6、于一实施例中,中每一齿单元还包括一凹陷部,设置于外周部上,且位于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之间。

7、于一实施例中,凹陷部介于第一引脚与凸出部之间且凸出部邻近第二引脚,或凹陷部介于第二引脚与凸出部之间。

8、于一实施例中,第二引脚位于第一引脚与入线沟槽之间,绕线时自导体一端连接第二引脚开始,经入线沟槽导接至绕线区进行绕线,导体另一端再由绕线区连接至第一引脚。

9、于一实施例中,入线沟槽自轴向观之于径向上更与绕线区错位不重叠。

10、于一实施例中,缠绕于多个齿单元中任两相邻者的多个导体是采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11、于一实施例中,多个导体电连接至一电路板,电路板为一双层电路板,电路板包括多个焊点,呈环状排列,且于空间上相对于多个齿单元的第一引脚以及第二引脚配置。

12、于一实施例中,绝缘架结构包含2n或3n个齿单元,n为整数且n≧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马达的一定子,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脚位于该第一引脚与该入线沟槽之间,绕线时自该导体一端连接该第一引脚开始,沿该外周面经该入线沟槽导接至该绕线区进行绕线,该导体另一端再由该绕线区连接至该第二引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齿单元还包括一凸出部,设置于该外周部上,自该马达的一轴向观之该凸出部至少部分于径向上凸出该外周面,且位于该第一引脚以及该第二引脚之间,其中绕线时该导体自该第一引脚开始缠绕,通过该凸出部的下方沿该外周面导接至该入线沟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齿单元还包括一凹陷部,设置于该外周部上,且位于该第一引脚以及该第二引脚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介于该第一引脚与该凸出部之间且该凸出部邻近该第二引脚,或该凹陷部介于该第二引脚与该凸出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脚位于该第一引脚与该入线沟槽之间,绕线时自该导体一端连接该第二引脚开始,经该入线沟槽导接至该绕线区进行绕线,该导体另一端再由该绕线区连接至该第一引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入线沟槽自该马达的一轴向观之于该径向上更与该绕线区错位不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缠绕于该多个齿单元中任两相邻者的多个该导体是采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该导体电连接至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为一双层电路板,其中该电路板包括多个焊点,呈环状排列,且于空间上相对于该多个齿单元的该第一引脚以及该第二引脚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2N或3N个齿单元,N为整数且N≧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马达的一定子,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引脚位于该第一引脚与该入线沟槽之间,绕线时自该导体一端连接该第一引脚开始,沿该外周面经该入线沟槽导接至该绕线区进行绕线,该导体另一端再由该绕线区连接至该第二引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齿单元还包括一凸出部,设置于该外周部上,自该马达的一轴向观之该凸出部至少部分于径向上凸出该外周面,且位于该第一引脚以及该第二引脚之间,其中绕线时该导体自该第一引脚开始缠绕,通过该凸出部的下方沿该外周面导接至该入线沟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齿单元还包括一凹陷部,设置于该外周部上,且位于该第一引脚以及该第二引脚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介于该第一引脚与该凸出部之间且该凸出部邻近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凌轩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