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模式六足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可变模式六足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移动机器人主要有轮式、履带式、足式以及混合式等四种类型。传统的轮式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机器人的车轮与地面一直接触,对地面形廓以及地面的硬度湿度等指标有很高要求。履带式机器人采用履带与地面接触,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对机器人的稳定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针对复杂地形环境运动性能还是达不到要求。因此轮式、履带式机器人在一些场合的应用受到限制,而足式机器人由于在这些场合有很好的性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足式移动机器人按照腿的数目可以分为单足、两足、四足、六足、八足以及更多足的机器人。单足与两足机器人具有很好的灵活性,越障性能也比较好,但单足与两足机器人的平衡和步态控制相对困难。为了实现机器人静态稳定行走,只有腿不少于四条,才能保证行走过程中的每个时刻都保证至少有三条腿支撑地面,但是四足机器人每次只能移动一条腿,效率比较低;而大于六足的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六足机器人对整个足端点轨迹的要求很高,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传统的六足机器人每条腿通常采用多电机驱动,这样就使得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模式六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模式六足机器人由机架(1)、左侧腿部机构(4)、右侧腿部机构(3)和控制系统(2)组成;左侧腿部机构(4)和右侧腿部机构(3)对称地安装在机架(1)内的左侧和右侧,控制系统(2)安装在机架(1)内,控制系统(2)与左侧腿部机构(4)和右侧腿部机构(3)分别连接;机架(1)的结构是:箱型框架(14)一端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根固定连接的斜杆(5),每两根固定连接的斜杆(5)与箱型框架(14)的两个竖杆分别构成三角形框架;设两个三角形框架为前方;箱型框架(14)底部靠近前端处设有主电机固定架(13),箱型框架(14)底部靠近后端处设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模式六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模式六足机器人由机架(1)、左侧腿部机构(4)、右侧腿部机构(3)和控制系统(2)组成;左侧腿部机构(4)和右侧腿部机构(3)对称地安装在机架(1)内的左侧和右侧,控制系统(2)安装在机架(1)内,控制系统(2)与左侧腿部机构(4)和右侧腿部机构(3)分别连接;机架(1)的结构是:箱型框架(14)一端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根固定连接的斜杆(5),每两根固定连接的斜杆(5)与箱型框架(14)的两个竖杆分别构成三角形框架;设两个三角形框架为前方;箱型框架(14)底部靠近前端处设有主电机固定架(13),箱型框架(14)底部靠近后端处设有电池固定架(12);主电机固定架(13)正上方设有辅助电机轴承座(7),辅助电机轴承座(7)的前后两侧对称地设有前齿轮轴承座(6)和后齿轮轴承座(8),前齿轮轴承座(6)、辅助电机轴承座(7)和后齿轮轴承座(8)左右对称地安装在箱型框架(14)上纵向杆的下平面;电池固定架(12)的上方设有上后曲柄轴承座(10),两个上后曲柄轴承座(10)左右对称地安装在箱型框架(14)上纵向杆的下平面;箱型框架(14)的下纵向杆的上平面左右对称地装有下后曲柄轴承座(11),下后曲柄轴承座(11)位于电池固定架(12)和箱型框架(14)后端之间;箱型框架(14)的两个上纵向杆间装有辅助电机固定框架(9),辅助电机固定框架(9)位于主电机固定架(13)的正上方,辅助电机固定框架(9)为上水平板、下水平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成的矩形框架;所述箱型框架(14)是由两个相同的矩形结构通过四角的横向杆对应连接而成;左侧主电机(34)安装在主电机固定架(13)左端,左下前曲柄(33)的顶角孔与左侧主电机(34)的输出轴连接,左下前曲柄(33)的两个底角孔与左下前摇杆(36)的一端和左下中摇杆(30)的一端对应铰接;左下前曲柄(33)为顶角孔和两个底角孔的孔中心连线为等腰三角形的刚体;左侧辅助电机(19)安装在辅助电机固定框架(9)的下水平板的下平面左侧,左侧辅助电机(19)的输出轴轴端安装在辅助电机轴承座(7)内,左侧辅助电机(19)的输出轴安装有左辅助主动齿轮(18);左前从动齿轮(17)和左后从动齿轮(20)通过各自的齿轮轴对应地安装在前齿轮轴承座(6)和后齿轮轴承座(8)内,左前从动齿轮(17)和左后从动齿轮(20)分别与左辅助主动齿轮(18)啮合;左上前曲柄(16)的一端与左前从动齿轮(17)的轴连接,左上前曲柄(16)的另一端与左上前摇杆(15)的一端铰接,左上前摇杆(15)的另一端与左下前摇杆(36)的另一端铰接;左上中曲柄(21)的一端与左后从动齿轮(20)的轴连接,左上中曲柄(21)的另一端与左上中摇杆(22)的一端铰接,左上中摇杆(22)的另一端与左下中摇杆(30)的另一端铰接;左上连接杆(24)的一端与左上前曲柄(16)另一端的销轴铰接,左上连接杆(2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左上后摇杆(25)的一端和左上后曲柄(26)的一端分别铰接;左上后摇杆(25)的另一端与左下后摇杆(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宇,华兆敏,屠凯,高颖,石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