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行李厢盖的机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36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4:36
一种机动车辆包括背门,该背门可以向上旋转至后部,并且用于位于座椅后方并处于乘客舱内的行李厢的行李厢盖紧固至该背门,以便通过其后端区域围绕枢转轴而可枢转。行李厢盖在与枢转轴间隔开的区域处通过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保持于车身上,该少一个力传递部件在背门向上枢转时枢转行李厢盖,以便能够自由进入行李厢。力传递部件在安装于背门上的力偏转部件上偏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行李厢盖的机动车辆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行李厢盖的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用于覆盖行李厢的机动车辆的行李厢盖是众所周知的,其位于机动车辆的座椅后方并处于乘客舱内。一方面,这种行李厢盖在背门关闭时提供视觉屏障,使得在背门关闭的情况下不能从外部看到行李厢的内部,以及另一方面,这种行李厢盖还可以在背门已经向上枢转的同时枢转,以便自由进入行李厢,使得在背门打开的情况下可以将物体放入或移出行李厢,而无需手动移除或移开部分行李厢盖。另外,关闭的行李厢盖有利地降低了从行李厢或机动车辆后部区域传入乘客舱内的令人讨厌的噪音,并因此改善了其NVH(噪声、振动和粗糙性)性能。这种行李厢盖通常具有枢转地安装于车身上的前端区域——例如在后座靠背上边缘的区域内的行李厢的横向部件上,并具有通过安装在行李厢盖的每个侧面上的各自的带或线缆连接至背门的后端区域,因此,背门一经向上枢转至后部就也将行李厢盖向上枢转,从而自由进入行李厢。例如,在US8172296B2中示出了用于机动车辆的这种行李厢盖,其中行李厢盖另外分为前盖部(frontcoverportion)和后盖部(rearcoverportion),以便增大机动车辆行李厢的入口区域,从而使相对较大的物品容易进出行李厢。如上所述,行李厢盖的前盖部安装于机动车辆上。相反,后盖部被固定地连接至背门,以使其完全与背门一起移动,并且仅在背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以这样的方式与行李厢盖的前盖部邻接,即,使得两部分形成单一、平坦、水平的表面。此外,DE19604214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行李厢盖,其具有枢转地附接至机动车辆背门的后端区域,并在背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覆盖机动车辆的行李厢盖,其位于车辆座椅后方并处于乘客舱内。背门一经向上枢转至后部,行李厢盖就也向上枢转至后部,以便自由进入行李厢。为了确保行李厢盖在背门处于打开状态时不会在重力作用下轻易地垂直下落,其前端区域通过连接件紧固至车身——例如车辆底板,该连接件在其纵长范围内有弹性,并且在背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相对于竖直方向以一定角度沿乘客舱的方向拉住行李厢盖,以便增大行李厢的入口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背景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用于行李厢的行李厢盖的机动车辆,该行李厢盖位于机动车辆的座椅后方并处于乘客舱内,机动车辆提供在背门打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行李厢入口,以便于将大件物品放入或移出行李厢。另外,用于释放和关闭行李厢入口的机构应该具有尽可能简单的设计,并且因此可以经济有效地生产。该目的通过具有如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机动车辆来实现。应该指出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可以以任何技术上适宜的方式相互组合并且显示机动车辆的其它实施例。此外,说明书特别结合附图对机动车辆进行了描述和说明。相应地,机动车辆具有背门,该背门能够向上枢转至后部,并且用于位于座椅后方并处于乘客舱内的行李厢的行李厢盖紧固至背门,以便通过其后端区域围绕枢转轴而可枢转。为了确保背门可以向上枢转至后部,其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在其上端部区域紧固至车身——例如车顶,以便能够围绕车辆的横向轴线枢转。此外,行李厢盖在与枢转轴间隔开的区域处通过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保持于车身上,该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在背门向上枢转时枢转行李厢盖,以便自由进入行李厢。根据机动车辆,力传递部件在安装于背门上的力偏转部件上偏转。由此确保行李厢盖在背门向上枢转时被向上拉向背门,并且在背门向上枢转之后,保持与背门大体上完全平行。因此,行李厢入口的尺寸仅取决于背门的打开角度,因为在背门完全向上枢转之后,不存在设置成限制行李厢入口的行李厢盖区域。在背门处于关闭状态时,行李厢盖以传统的方式将行李厢入口完全关闭,以便在背门关闭的情况下不能从外部看到行李厢的内部。当背门打开时,提供了尽可能最大的行李厢入口,从而使大件物品进出行李厢大体上得到了简化。用于枢转行李厢盖以释放和关闭行李厢入口的机构可以具有非常简单的设计,该设计可以经济有效地生产,因为,一方面行李厢盖仅被可枢转地紧固至背门,以及另一方面力传递部件被设置于车身和行李厢盖之间,以便通过安装于背门上的力偏转部件偏转,并提供将行李厢盖保持于车身上的连接。根据优选实施例,行李厢盖上与枢转轴间隔开并且将力传递部件附接到行李厢盖所处的区域是行李厢盖的前端区域。在此,前端区域可以相当于例如行李厢盖在车辆的纵长方向上的纵向长度的大约1/3或更少,在优选示例中,可以相当于行李厢盖在车辆的纵长方向上的总纵向长度的大约1/4,以及在特别优选示例中,可以相当于行李厢盖在车辆的纵长方向上的总纵向长度的大约1/5。通过这种方式,借助于在背门上的行李厢盖的枢转轴与行李厢盖上前端区域内的力传递部件的附接点之间相对较大的空间,由于较大的杠杆作用,当背门向上枢转时,仅需施加很小的力便可将行李厢盖拉向背门。相应地,力传递部件可以设计用于传递较小的力,并因此以特别简单的形式设计力传递部件。此外,优选的是,通过选择力传递部件在行李厢盖上前端区域内的附接点,有可能在设置于背门上的力偏转部件与行李厢盖上的力偏转部件的附接点之间按以下方式固定一间隔,即该间隔与设置并安装于背门上的力偏转部件在背门向上枢转至打开位置时的枢转距离大体一致,因此,在向上枢转动作之后,行李厢盖保持与背门大体上完全平行。另外,力偏转部件沿背门的设置还可以在固定上述间隔的范围内选择。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在设置于背门上游的车柱——例如C柱或D柱——处进行力传递部件的车身侧附接。以这种方式,力传递部件可以沿直达路线引导至力偏转部件,而无需设置用于将力传递部件从车身侧附接点引导至背门侧力偏转部件的另外的力偏转部件。这使设计大大简化。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将力传递部件和力偏转部件设置于乘客舱内并因此也可由此接近,通过这一事实而使设计进一步化简。因此,例如,可以在维修状态下将它们轻松且毫不费力地更换。力传递部件的设置——例如在乘客舱周围的车身内侧上或沿乘客舱周围的车身内侧——也可以是简单的形式并且毫不费力。为了一经背门枢转打开就实现总是完全一致的、限定的行李厢盖的枢转动作(该枢转动作另外使行李厢盖与背门在背门已经向上枢转后大体上完全平行布置),根据进一步优选实施例,力传递部件在力传递方向上大体上为非弹性。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力传递部件被设计成仅传递拉力。由于力传递部件和力偏转部件必须仅设计用于拉力的传递或偏转而不另外用于推力的传递和偏转,这大体上再一次化简了具有行李厢盖的机动车辆的设计。因此,如上所述,可以凭借由车身和行李厢盖之间的力传递部件传递的拉力来实现用于在背门向上枢转进入打开位置期间释放行李厢入口的行李厢盖的枢转动作,相反,可以借助作用于行李厢盖上的重力来实现用于在背门向下枢转进入其关闭位置期间关闭行李厢入口的行李厢盖的枢转返回。这种设计可以通过简单、经济高效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在特别简单的实施例中,力传递部件可以是例如线缆或带等,其在行李厢盖与车身之间传递保持力或拉力。在另一个特别简单的优选实施例中,力偏转部件为吊环(eye)或偏转滚轮(deflectionroller),其设置或安装于背门上并使力传递部件——例如线缆——偏转,并且因此力的方向由力传递部件来引导,其中力传递部件经引导穿过吊环或越过偏转滚轮。根据进一步优选实施例,在行李厢盖的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辆,包含背门,所述背门被向上向后枢转,并且行李厢盖紧固至所述背门以通过后端区域围绕枢转轴而可枢转,所述行李厢盖在与所述枢转轴间隔开的区域处通过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保持于车身上,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在所述背门向上枢转时枢转所述行李厢盖,以便能够自由进入行李厢,其中,所述力传递部件在安装于所述背门上的力偏转部件上偏转。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2 DE 102017206309.21.一种机动车辆,包含背门,所述背门被向上向后枢转,并且行李厢盖紧固至所述背门以通过后端区域围绕枢转轴而可枢转,所述行李厢盖在与所述枢转轴间隔开的区域处通过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保持于车身上,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部件在所述背门向上枢转时枢转所述行李厢盖,以便能够自由进入行李厢,其中,所述力传递部件在安装于所述背门上的力偏转部件上偏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所述行李厢盖上与所述枢转轴间隔开并且附接所述力传递部件的所述区域是所述行李厢盖的前端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所述力传递部件的车身侧附接在设置于所述背门上游的车柱处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辆,其中,所述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蒂亚斯·鲍曼萨沙·卡特斯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