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9146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将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在不添加稳定剂的情况下利用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得到药物纳米颗粒溶液;然后将其与脂质溶液通过挤出的方法制备得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的纳米颗粒。与传统的药物纳米颗粒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具有超高的载药量,可达到60%以上,显著性地高于传统的药物纳米颗粒;且制备方法可连续化生产,批次间的差异小,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另外药物颗粒的表面包裹着脂质,这一保护层赋予药物纳米颗粒长期储存的稳定性、肿瘤组织主动靶向性和pH响应性,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纳米化疗药物输送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延长了病人的存活时间,但是癌症仍然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到目前为止,虽然已有纳米药物制剂正在开发和生产,甚至已经在被批准于临床使用,但是大多数纳米药物都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其载药量较低,通常的载药量小于10%;另外纳米药物中采用的一些载体本身没有药效,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而且纳米药物的制备过程往往涉及繁琐的工艺或者复杂的化学合成,导致不同批次的重复性差,难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快速纳米沉淀是一种微流控技术,可以通过动力学控制分子聚集过程连续生产药物纳米颗粒。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可控、分散窄、重复性好、可连续大规模化生产,适合工业化生产。它的主要机制是依靠高湍流混合器装置(例如,同轴湍流混合器,四通道涡流混合器等)实现溶剂(含药物)与非溶剂(含稳定剂)的快速交换,通过调控溶质成核与增长速率控制纳米颗粒的粒径及分散性。但是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制备的纳米药物同样存在载药量不高的缺陷。因此,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载药量、减少毒副作用以及药物智能释放,是目前纳米药剂临床转化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通过结合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和脂质挤出技术,先在不使用稳定剂的条件下将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制备成为纳米颗粒,然后再利用脂质挤出技术对药物纳米颗粒进行包裹,所述方法对于药物本身的抗癌作用无任何不良影响,制备得到载药量高,且粒径小、分散窄、稳定性好、毒副作用小的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在不使用稳定剂的条件下先将的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利用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得到药物纳米颗粒溶液;然后将其与脂质通过挤出的方法制备得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适用于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当药物为完全疏水性药物时,则经过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制备得到的药物纳米颗粒溶液,在几秒钟之内很快析出肉眼可见的沉淀,无法进行第二步的脂质挤出处理步骤;而当药物为完全亲水性药物时,则经过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制备的溶液中,药物不会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溶液中,而是溶解在溶液中,同样无法进行脂质挤出处理。优选地,所述两亲性小分子药物为甲氨蝶呤、苯丁酸氮芥或阿霉素。优选地,所述快速纳米沉淀的具体过程包括:将溶有两亲性小分子药物的溶液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3~11分别引入四通道涡流混合器中的不同通道,通过高速湍流混合制备得到药物纳米颗粒溶液。具体为将两亲性性小分子药物的有机溶液与超纯水分别引入四通道涡流混合器的第1和2、3、4通道,在涡流混合器中高速湍流混合,快速形成药物纳米颗粒溶液。本专利技术所述快速纳米沉淀的过程中,未添加稳定剂,直接将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制备成为药物纳米颗粒溶液,由于未添加稳定剂,溶液中的药物纳米颗粒完全是100%的药物,从而保证了最后制备得到的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高载药量。优选地,溶解两亲性小分子药物的溶剂包括但不限于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液;所述高速湍流混合过程中溶有两亲性小分子药物的溶液的流速为1mL/min~20mL/min。优选地,当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分别为甲氨蝶呤、苯丁酸氮芥或阿霉素时,溶有药物的溶液中药物的浓度分别为1~6mg/mL、0.5~4mg/mL或0.1~2mg/mL。当溶液中药物浓度过大时,经过快速纳米沉淀法处理后的溶液中,会析出肉眼可见沉淀,而不是形成纳米颗粒;但当浓度过低时,则药物分子又难以形成纳米颗粒。优选地,当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分别为甲氨蝶呤、苯丁酸氮芥或阿霉素时,溶有药物的溶液中药物的浓度分别为3~5mg/mL、0.5~2mg/mL或0.3~1mg/mL。更优选地,当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分别为甲氨蝶呤、苯丁酸氮芥或阿霉素时,溶有药物的溶液中药物的浓度分别为4mg/mL、1mg/mL或0.5mg/mL。优选地,所述挤出的具体过程包括:将溶有脂质的乙醇溶液与药物纳米颗粒溶液混合后,通过孔径为50~200nm的聚偏二氟乙烯膜重复挤出至少7次,即可得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更优选地,所述聚偏二氟乙烯膜的孔径为100nm,溶解脂质采用的是质量浓度为4%的乙醇。优选地,所述脂质包括但不限于1,2-二油酰-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酯、1,2-二硬酯酰-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PEG或1,2-二硬酯酰-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叶酸中至少两种。优选地,所述脂质为1,2-二油酰-SN-甘油-3-磷酰乙醇胺和胆固醇琥珀酸单酯,以及1,2-二硬酯酰-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或1,2-二硬酯酰-SN-甘油-3-磷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叶酸,三者的摩尔比为10~15:4~9:1~5;更优选地,三者的摩尔比为10:9:1。优选地,溶有脂质的乙醇溶液与药物纳米颗粒溶液混合后,溶液中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和脂质的质量比为1~4:1;更优选地,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和脂质的质量比为4:1。当脂质用量较少时,虽然最后制备的药物纳米颗粒的载药量更高,但药物纳米颗粒的稳定将显著性下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传统的药物纳米颗粒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得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具有超高的载药量,可达到60%以上,显著性地高于传统的药物纳米颗粒;另外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可连续化生产,批次间的差异小,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药物颗粒的表面包裹着脂质,这一保护层赋予药物纳米颗粒可长期储存的稳定性、肿瘤组织主动靶向性和pH响应性。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得的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有机相/水相比率对甲氨蝶呤纳米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图2为甲氨蝶呤药物纳米颗粒在脂质包裹前后的粒径和表面电位的变化情况。图3为甲氨蝶呤药物纳米颗粒在脂质包裹前后的透射电镜图。图4为有机相/水相比率苯丁酸氮芥和阿霉素药物纳米颗粒的粒径(A图)和粒径分布(B图)的影响,苯丁酸氮芥(C图)和阿霉素(D图)药物纳米颗粒脂质包裹前后的粒径和表面电位的变化情况。图5为甲氨蝶呤药物纳米颗粒在脂质包裹前后的体外稳定性。图6为甲氨蝶呤、脂质包裹甲氨蝶呤纳米颗粒的体外毒性。图7为甲氨蝶呤、脂质包裹甲氨蝶呤纳米颗粒抑制裸鼠肿瘤的试验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实施例1甲氨蝶呤纳米颗粒溶液的制备称取甲氨蝶呤,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溶剂(体积比7:3),配成4mg/mL的甲氨蝶呤有机溶液,将其引入四通道涡流混合器的第1通道,其它三个通道引入的则是超纯水,实现快速湍流混合以制备甲氨蝶呤纳米颗粒溶液。所述甲氨蝶呤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使用稳定剂的条件下用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将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制备成药物纳米颗粒溶液;然后将其与脂质通过挤出的方法制备得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使用稳定剂的条件下用快速纳米沉淀方法将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制备成药物纳米颗粒溶液;然后将其与脂质通过挤出的方法制备得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亲性小分子药物为甲氨蝶呤、苯丁酸氮芥或阿霉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纳米沉淀的具体过程包括:将溶有两亲性小分子药物的溶液与水按照体积比为1:3~11分别引入四通道涡流混合器中的不同通道,通过高速湍流混合制备得到药物纳米颗粒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有两亲性小分子药物的溶液的溶剂包括但不限于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液。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湍流混合的过程中溶有两亲性小分子药物的溶液的流速为1mL/min~20mL/min。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脂质包裹固体药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两亲性小分子药物分别为甲氨蝶呤、苯丁酸氮芥或阿霉素时,溶有药物的溶液中药物的浓度分别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鹏陈永明刘利新赵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