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68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东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内侧设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的外侧内腔上下均安装有第四垫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螺母,所述螺纹杆与第二螺母螺纹相连。该基坑支护结构,当需要基坑支护时,从而使第一固定板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弹簧受到压力,从而做到螺纹杆与第二螺母螺纹相连从而做到对第二螺母固定,从而使第二连接杆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二固定柱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一固定柱做到固定,不会晃动,从而做到可以做到对该机构支撑体系做到方便拆卸和安装,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
,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基坑的开挖支护中,基坑支护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而现有的支撑系统主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现浇钢筋混土支撑刚度高、变形小、安全可靠,但其主要缺点在于施工工期长、拆除困难、材料无法多次重复使用,且当基坑面积较大时,混凝土支撑仅能利用转角位置两个方向上的支护桩作为混凝土支撑的支座,导致了混凝土支撑仅适合支撑基坑的4个角部位置,而无法进行基坑中部的支护,例如申请号为201620405283.2的技术专利,包括利用钢混相结合的特点,形成了一种具有同时能够满足复杂地质条件,材料重复利用性高的基坑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可以满足邻近周边区域存在建筑物的支护要求,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加斗状预应力件、千斤顶、腰梁等构件,有效减小了钢管斜撑的长细比,解决了支撑体系的失稳问题,相对于传统支护结构,本设计对节约材料用量,保证支撑体系的安全均有大幅改进,虽然做到了对该结构支撑体系的安全有大幅改进,但是无法做到对该机构支撑体系无法做到方便拆卸和安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东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内侧设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的外侧内腔上下均安装有第四垫板,所述第四垫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螺母,所述通槽的外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通槽与第一螺母螺纹相连,所述通槽的内侧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内腔内侧安装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外壁套有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柱通过弹簧与第一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下均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贯穿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外侧安装有拉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贯穿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螺母,所述螺纹杆与第二螺母螺纹相连。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内侧上下均安装有第三垫板,所述第三垫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依次贯穿第三垫板、第一垫板和底座,所述第一垫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杆。优选的,所述拉板的外壁安装有硅胶套。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外壁套有橡胶套。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基坑支护结构,当需要基坑支护时,向内侧移动拉板,从而使第三连接杆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第一固定板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弹簧受到压力,从而使第二连接杆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螺母向内侧移动,将第一固定柱移动到第一支杆的内侧,松开拉板,从而通过弹簧的压力使第一固定板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杆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螺母做到移动到第一支杆中的通槽中,顺时针旋转挡板,从而使螺纹杆顺时针转轴,从而通过第一螺母使螺纹杆向内侧移动,从而做到螺纹杆与第二螺母螺纹相连从而做到对第二螺母固定,从而使第二连接杆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二固定柱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一固定柱做到固定,不会晃动,,从而做到可以做到对该机构支撑体系做到方便拆卸和安装,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固定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固定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橡胶垫,3、第一固定杆,4、螺纹杆,5、第一固定柱,6、第一垫板,7、第二固定杆,8、第一支杆,9、第二固定柱,10、挡板,11、通槽,12、第二垫板,13、第一连接杆,14、橡胶套,15、第三垫板,16、第四垫板,17、第一螺母,18、第二螺母,19、第二连接杆,20、弹簧,21、第一固定板,22、硅胶套,23、拉板,24、第三连接杆,25、第二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东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杆8,第一支杆8的内侧设有五个通槽11,通槽11的外侧内腔上下均安装有第四垫板16,第四垫板16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3,通过第四垫板16从而使第一连接杆13做到固定,第一连接杆13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垫板12,通过第一连接杆13从而使第二垫板12做到固定,第二垫板1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螺母17,通槽11的外侧设有挡板10,挡板10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杆4,螺纹杆4贯穿通槽11与第一螺母17螺纹相连,通槽11的内侧设有第一固定柱5,第一固定柱5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柱9,第二固定柱9的内腔内侧安装有第二支杆25,第二支杆25的外壁套有弹簧20,通过第二支杆25从而使弹簧20做到不会弯折,第二固定柱9通过弹簧20与第一固定板21相连,第一固定板21的上下均安装有第三连接杆24,第三连接杆24贯穿第二固定柱9,第三连接杆24的外侧安装有拉板23,第一固定板21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杆19贯穿第二固定柱9,第二连接杆19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螺母18,螺纹杆4与第二螺母18螺纹相连,通过螺纹杆4和第二螺母18螺纹相连,从而做到可以固定第二固定柱9,底座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垫板6,第一垫板6的内侧上下均安装有第三垫板15,第三垫板15的内侧设有第二固定杆7,第二固定杆7依次贯穿第三垫板15、第一垫板6和底座1,第一垫板6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杆3,拉板23的外壁安装有硅胶套22,挡板10的外壁套有橡胶套14,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2。当需要基坑支护时,向内侧移动拉板23,从而使第三连接杆24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第一固定板21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弹簧20受到压力,从而使第二连接杆19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螺母18向内侧移动,将第一固定柱5移动到第一支杆8的内侧,松开拉板23,从而通过弹簧20的压力使第一固定板21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杆19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螺母18做到移动到第一支杆8中的通槽11中,顺时针旋转挡板10,从而使螺纹杆4顺时针转轴,从而通过第一螺母17使螺纹杆4向内侧移动,从而做到螺纹杆4与第二螺母18螺纹相连从而做到对第二螺母18固定,从而使第二连接杆19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二固定柱9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一固定柱5做到固定,不会晃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东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杆(8),所述第一支杆(8)的内侧设有多个通槽(11),所述通槽(11)的外侧内腔上下均安装有第四垫板(16),所述第四垫板(16)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垫板(12),所述第二垫板(1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螺母(17),所述通槽(11)的外侧设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贯穿通槽(11)与第一螺母(17)螺纹相连,所述通槽(11)的内侧设有第一固定柱(5),所述第一固定柱(5)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柱(9),所述第二固定柱(9)的内腔内侧安装有第二支杆(25),所述第二支杆(25)的外壁套有弹簧(20),所述第二固定柱(9)通过弹簧(20)与第一固定板(21)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上下均安装有第三连接杆(24),所述第三连接杆(24)贯穿第二固定柱(9),所述第三连接杆(24)的外侧安装有拉板(23),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9),所述第二连接杆(19)贯穿第二固定柱(9),所述第二连接杆(19)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螺母(18),所述螺纹杆(4)与第二螺母(18)螺纹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东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杆(8),所述第一支杆(8)的内侧设有多个通槽(11),所述通槽(11)的外侧内腔上下均安装有第四垫板(16),所述第四垫板(16)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垫板(12),所述第二垫板(1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螺母(17),所述通槽(11)的外侧设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贯穿通槽(11)与第一螺母(17)螺纹相连,所述通槽(11)的内侧设有第一固定柱(5),所述第一固定柱(5)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柱(9),所述第二固定柱(9)的内腔内侧安装有第二支杆(25),所述第二支杆(25)的外壁套有弹簧(20),所述第二固定柱(9)通过弹簧(20)与第一固定板(21)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板(21)的上下均安装有第三连接杆(24),所述第三连接杆(24)贯穿第二固定柱(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磊刘文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