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02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旨在解决软土地区基坑强度及安全要求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在基坑侧壁设置有若干相互咬合设置的混凝土桩,还包括纵向固定设置于基坑中心的中心柱、滑动设置于中心柱的下支撑机构、滑动设置于中心柱的上支撑机构,下支撑机构与上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于混凝土桩侧壁,中心柱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中心柱顶端的安装台、转动连接于安装台并呈梯形的四个防护板、设置于安装台并用于控制防护板转动的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具有支撑更牢固安全性更高的优点。

A Foundation Pit Enclosure Structure for Soft Soil Are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tain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 used in soft soil area,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high strength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of foundation pit in soft soil area.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re as follows: a retaining structure of foundation pit used in soft soil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concrete piles with interlocking arrangement on the side wall of foundation pit, and also includes longitudinal consolidation. The center pillar fixed at the center of the foundation pit, the lower support mechanism sliding at the center pillar, the upper support mechanism sliding at the center pillar, the free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 mechanism and the upper support mechanism are tighten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crete pile, and the top of the center pillar i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ve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the safety mechanism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center pillar. Four protective panels connected to the installation platform and trapezoidal in shape are installed on the installation platform and rotated to control the control components of the rotation of the protective panel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used in soft soil area,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er support and higher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必然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影响,严重的将危及正常使用和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深基设计和坑施工中会增加支护系统来稳定基坑安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平撑、斜撑及反向锚固结构。反向锚固技术是近年推广的新技术,反向锚固的优点是基坑呈敞口开放式,挖土及结构施工便利但是容易产生群锚效应安全系数小稳定性差,施工工艺繁琐周期长,因锚固体超出用地红线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斜撑多用于超大型基坑的中心环岛式施工,相对于平撑更具经济优势但施工中需先在基坑中心开挖,待底板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斜撑施工,且在建筑结构施工时必须预留施工缝,程序繁琐施工周期长,后期拆除及结构处理困难。对于软土地区来说,更加容易发生坍塌的现象,对支护结构的要求则更高,不仅要求其支撑结构牢固,而且安全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具有支撑结构牢固安全性高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在基坑侧壁设置有若干相互咬合设置的混凝土桩,还包括纵向固定设置于基坑中心的中心柱、滑动设置于中心柱的下支撑机构、设置于中心柱与下支撑机构之间并用于驱动下支撑机构沿中心柱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滑动设置于中心柱的上支撑机构、设置于中心柱与上支撑机构之间并用于驱动上支撑机构沿中心柱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下支撑机构自由端抵紧于混凝土桩侧壁,所述上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于混凝土桩侧壁,所述中心柱顶端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所述中心柱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中心柱顶端的安装台、转动连接于安装台并呈梯形的四个防护板、设置于安装台并用于控制防护板转动的控制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先将中心柱底部埋设于基坑底面的中心,使得中心柱纵向固定在基坑内,之后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使得下支撑机构沿中心柱由上向下移动至基坑底部,并且下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在基坑侧壁的底部,从而对基坑的底部进行加固,之后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上支撑机构沿中心柱向下移动,使得上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在基坑侧壁靠上的位置,不仅可以实现安装方便的效果,而且从基坑的上方和下方同时对基坑侧壁实现加固,从而降低基坑发生坍塌的风险;四块梯形的防护板可以相互拼接呈四棱台形状,从而使得落到防护板上的杂物可以沿防护板斜面向外侧滑落,避免有杂物落到基坑内,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防护板的转动,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组件带动四块防护板向上转动,使得基坑上方呈打开状态,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组件带动四块防护板向下转动,当转动至四块防护板相互拼接时,四块防护板拼接形成四棱台形状,从而起到对基坑上方的开口闭合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支撑机构包括滑动套设于中心柱的下套筒、连接于下套筒周缘的四根下支撑柱,四根所述下支撑柱自由端连接有横向设置的下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套筒可以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沿中心柱上下移动,四根下支撑柱沿下套筒周缘等距分布,并且每根下支撑柱分别对应基坑的一条边,当下套筒带动下支撑柱移动至基坑底部时,下压板抵紧在基坑的侧壁上,从而对基坑实现加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沿纵向开设于中心柱侧壁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底面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下套筒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控制下套筒实现升降时,第一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啮合,这样当第一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下套筒沿中心柱实现上下升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套筒侧壁沿圆周等距开设有四个安装槽,所述下支撑柱端部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下支撑柱的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套筒向下移动时,为了避免下压板碰到基坑侧壁,通过第一气缸带动下支撑柱向中间收缩一定的距离,这样当下支撑柱向下移动时,下压板不会碰到基坑侧壁,当下套筒带动下压板移动到基坑底部时,第一气缸伸长并带动四个下支撑柱向外伸出,使得下压板抵紧在基坑侧壁的底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支撑机构包括套设于中心柱的上套筒、连接于上套筒周缘的四根上支撑柱,四根所述上支撑柱自由端连接有横向设置的上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套筒可以在第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沿中心柱上下移动,四根上支撑柱沿上套筒周缘等距分布,并且每根上支撑柱分别对应基坑的一条边,当上套筒带动上支撑柱移动至基坑顶部时,上压板抵紧在基坑的侧壁上,从而对基坑上部实现加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纵向开设于中心柱侧壁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底面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上套筒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与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控制上套筒实现升降时,第二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啮合,这样当第二齿轮转动时,可以带动上套筒沿中心柱实现上下升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中心柱顶端的四个绕线盘、卷绕于绕线盘并连接于防护板的绳索,每个绕线盘均连接有用于控制绕线盘转动的控制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防护板的转动时,控制电机启动并带动绕线盘转动,从而实现对绳索的收卷或放卷,当绕线盘对绳索进行收卷时,绳索拉动防护板向上转动,从而使得基坑上方开口打开,当绕线盘对绳索进行放卷时,防护板向下转动,从而将基坑上方开口闭合,对基坑内工作人员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下边沿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并且在防护板下边沿设置有用于将防护板撑起的通风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下边沿伸出基坑上边沿,这样杂物在沿防护板的斜面滑落至防护板下边沿时,不会掉落到基坑内,并且当防护板向下转动至闭合状态时,通风组件的上端连接防护板下边沿,通风组件的下端支撑在基坑上边沿,从而使得防护板下边沿和基坑上边沿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间隙,改善基坑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铰接于防护板下边沿的支杆,所述防护板内壁转动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于支杆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板向下转动至闭合状态时,第二气缸伸长并推动支杆呈竖直状态,从而使得支杆的上端连接防护板上边沿,支杆的下端支撑在基坑上边沿,从而使得防护板下边沿与基坑上边沿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间隙,保证基坑内的通风。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先将中心柱底部埋设于基坑底面的中心,使得中心柱纵向固定在基坑内,之后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使得下支撑机构沿中心柱由上向下移动至基坑底部,并且下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在基坑侧壁的底部,从而对基坑的底部进行加固,之后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上支撑机构沿中心柱向下移动,使得上支撑机构的自由端抵紧在基坑侧壁靠上的位置,不仅可以实现安装方便的效果,而且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基坑侧壁设置有若干相互咬合设置的混凝土桩(23),还包括纵向固定设置于基坑中心的中心柱(1)、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下支撑机构(2)、设置于中心柱(1)与下支撑机构(2)之间并用于驱动下支撑机构(2)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上支撑机构(4)、设置于中心柱(1)与上支撑机构(4)之间并用于驱动上支撑机构(4)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5),所述下支撑机构(2)自由端抵紧于混凝土桩(23)侧壁,所述上支撑机构(4)的自由端抵紧于混凝土桩(23)侧壁,所述中心柱(1)顶端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所述中心柱(1)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24),所述防护机构(24)包括固定连接于中心柱(1)顶端的安装台(25)、转动连接于安装台(25)并呈梯形的四个防护板(26)、设置于安装台(25)并用于控制防护板(26)转动的控制组件(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基坑侧壁设置有若干相互咬合设置的混凝土桩(23),还包括纵向固定设置于基坑中心的中心柱(1)、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下支撑机构(2)、设置于中心柱(1)与下支撑机构(2)之间并用于驱动下支撑机构(2)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上支撑机构(4)、设置于中心柱(1)与上支撑机构(4)之间并用于驱动上支撑机构(4)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5),所述下支撑机构(2)自由端抵紧于混凝土桩(23)侧壁,所述上支撑机构(4)的自由端抵紧于混凝土桩(23)侧壁,所述中心柱(1)顶端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所述中心柱(1)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24),所述防护机构(24)包括固定连接于中心柱(1)顶端的安装台(25)、转动连接于安装台(25)并呈梯形的四个防护板(26)、设置于安装台(25)并用于控制防护板(26)转动的控制组件(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机构(2)包括滑动套设于中心柱(1)的下套筒(6)、连接于下套筒(6)周缘的四根下支撑柱(7),四根所述下支撑柱(7)自由端连接有横向设置的下压板(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沿纵向开设于中心柱(1)侧壁的第一滑槽(9),所述第一滑槽(9)底面设置有第一齿条(10),所述下套筒(6)设置有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有与第一齿条(10)啮合的第一齿轮(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北勘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