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02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6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旨在解决传统的基坑支护结构安全防护性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底面的中心柱,所述中心柱顶端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所述中心柱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中心柱顶端的安装台、转动连接于安装台并呈梯形的四个防护板、设置于安装台并用于控制防护板转动的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有效避免杂物落入基坑,可以提高基坑内的安全性,防护性更强。

A good protective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foundation p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with good protection,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oor safety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The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as follows: a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with good protection, including a central column at the bottom of the foundation pit, the top of the central column is extended beyo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foundation pit. A protective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central column.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 includes a mounting platform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central column, four protective plates rotating and trapezoidal connected to the mounting platform, and a control component set at the mounting platform and used to control the rotation of the protectiv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tective foundation pit retaining structure, which effectively avoids sundries falling into the foundation pit, and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foundation pit, and has stronger protective proper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必然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对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影响,严重的将危及正常使用和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深基设计和坑施工中会增加支护系统来稳定基坑安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平撑、斜撑及反向锚固结构。反向锚固技术是近年推广的新技术,反向锚固的优点是基坑呈敞口开放式,挖土及结构施工便利但是容易产生群锚效应安全系数小稳定性差,施工工艺繁琐周期长,因锚固体超出用地红线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斜撑多用于超大型基坑的中心环岛式施工,相对于平撑更具经济优势但施工中需先在基坑中心开挖,待底板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斜撑施工,且在建筑结构施工时必须预留施工缝,程序繁琐施工周期长,后期拆除及结构处理困难。例如公告号为CN264792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建筑基坑支护用的斜撑,其承台安放在拟建地下室下面的基坑底土体内,斜梁的下端与承台连为一体,上端与挡土物相连接或与挡土物顶上的冠梁相连接。该技术采用此种斜撑方式,具有挖土容易的特点,但是工人在基坑内施工时,基坑上方呈开口状态,缺少防护措施,导致工人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具有防护性好,施工更安全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底面的中心柱,所述中心柱顶端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所述中心柱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中心柱顶端的安装台、转动连接于安装台并呈梯形的四个防护板、设置于安装台并用于控制防护板转动的控制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块梯形的防护板可以相互拼接呈四棱台形状,从而使得落到防护板上的杂物可以沿防护板斜面向外侧滑落,避免有杂物落到基坑内,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防护板的转动,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组件带动四块防护板向上转动,使得基坑上方呈打开状态,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组件带动四块防护板向下转动,当转动至四块防护板相互拼接时,四块防护板拼接形成四棱台形状,从而起到对基坑上方的开口闭合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中心柱顶端的四个绕线盘、卷绕于绕线盘并连接于防护板的绳索,每个绕线盘均连接有用于控制绕线盘转动的控制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防护板的转动时,控制电机启动并带动绕线盘转动,从而实现对绳索的收卷或放卷,当绕线盘对绳索进行收卷时,绳索拉动防护板向上转动,从而使得基坑上方开口打开,当绕线盘对绳索进行放卷时,防护板向下转动,从而将基坑上方开口闭合,对基坑内工作人员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下边沿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并且在防护板下边沿设置有用于将防护板撑起的通风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下边沿伸出基坑上边沿,这样杂物在沿防护板的斜面滑落至防护板下边沿时,不会掉落到基坑内,并且当防护板向下转动至闭合状态时,通风组件的上端连接防护板下边沿,通风组件的下端支撑在基坑上边沿,从而使得防护板下边沿和基坑上边沿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间隙,改善基坑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铰接于防护板下边沿的支杆,所述防护板内壁转动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于支杆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护板向下转动至闭合状态时,第二气缸伸长并推动支杆呈竖直状态,从而使得支杆的上端连接防护板上边沿,支杆的下端支撑在基坑上边沿,从而使得防护板下边沿与基坑上边沿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间隙,保证基坑内的通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由透明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保证基坑内的采光,合理利用自然光,节约照明用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基坑侧壁设置有若干相互咬合设置的混凝土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混凝土桩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基坑侧壁的强度,降低基坑侧壁坍塌的风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板侧边呈阶梯形设置,相邻的防护板转动至拼接时,相邻防护板的阶梯形侧边相互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当防护板处于闭合状态时,相邻防护板之间能够相互卡接嵌合,使得拼接更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柱滑动设置有下支撑机构和上支撑机构,所述下支撑机构和上支撑机构的自由端均抵紧于基坑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支撑机构对基坑的上侧壁进行加固,通过下支撑机构对基坑的下侧壁进行加固,从而对基坑上下两端实现同时加固,加固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四块梯形的防护板可以相互拼接呈四棱台形状,从而使得落到防护板上的杂物可以沿防护板斜面向外侧滑落,避免有杂物落到基坑内,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防护板的转动,当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组件带动四块防护板向上转动,使得基坑上方呈打开状态,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组件带动四块防护板向下转动,当转动至四块防护板相互拼接时,四块防护板拼接形成四棱台形状,从而起到对基坑上方的开口闭合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其二,防护板下边沿伸出基坑上边沿,这样杂物在沿防护板的斜面滑落至防护板下边沿时,不会掉落到基坑内,并且当防护板向下转动至闭合状态时,通风组件的上端连接防护板下边沿,通风组件的下端支撑在基坑上边沿,从而使得防护板下边沿和基坑上边沿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间隙,改善基坑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通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柱;2、下支撑机构;3、第一驱动组件;4、上支撑机构;5、第二驱动组件;6、下套筒;7、下支撑柱;8、下压板;9、第一滑槽;10、第一齿条;11、第一电机;12、第一齿轮;13、安装槽;14、第一气缸;15、上套筒;16、上支撑柱;17、上压板;18、第二滑槽;19、第二齿条;20、第二电机;21、第二齿轮;22、底座;23、混凝土桩;24、防护机构;25、安装台;26、防护板;27、控制组件;28、绕线盘;29、绳索;30、控制电机;31、通风组件;32、支杆;33、第二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纵向固定设置在基坑中心的中心柱1、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下支撑机构2、设置于中心柱1与下支撑机构2之间并用于驱动下支撑机构2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滑动设置于中心柱1的上支撑机构4、设置于中心柱1与上支撑机构4之间并用于驱动上支撑机构4沿中心柱1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5,下支撑机构2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上支撑机构4的自由端抵紧于基坑侧壁;在安装时,先将中心柱1底部埋设于基坑底面的中心,使得中心柱1纵向固定在基坑内,之后在第一驱动组件3的驱动下使得下支撑机构2沿中心柱1由上向下移动至基坑底部,并且下支撑机构2的自由端抵紧在基坑侧壁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底面的中心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顶端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所述中心柱(1)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24),所述防护机构(24)包括固定连接于中心柱(1)顶端的安装台(25)、转动连接于安装台(25)并呈梯形的四个防护板(26)、设置于安装台(25)并用于控制防护板(26)转动的控制组件(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底面的中心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顶端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所述中心柱(1)顶端设置有防护机构(24),所述防护机构(24)包括固定连接于中心柱(1)顶端的安装台(25)、转动连接于安装台(25)并呈梯形的四个防护板(26)、设置于安装台(25)并用于控制防护板(26)转动的控制组件(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27)包括设置于中心柱(1)顶端的四个绕线盘(28)、卷绕于绕线盘(28)并连接于防护板(26)的绳索(29),每个绕线盘(28)均连接有用于控制绕线盘(28)转动的控制电机(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性好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26)下边沿伸出基坑上边沿设置,并且在防护板(26)下边沿设置有用于将防护板(26)撑起的通风组件(31)。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春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北勘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