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长青专利>正文

地下室支护施工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444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支护施工技术,其特征是在地下室中部设置圆环支撑,地下室设置十字交叉对撑梁,圆环支撑与十字交叉对撑梁交叉部位设置钢格构柱,钢格构柱上面设置预应力张拉墩;地下室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外围设置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梁;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5m时,地下室中部设置混凝土腰梁。竖向平面采用两排支护结构。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asement Suppor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sement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etting ring support in the middle of the basement, setting cross-bracing beams in the basement, setting steel lattice column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ring support and cross-bracing beams, setting prestressing tension piers on the top of steel lattice columns, and adopting bored cast-in-place piles for basement retaining piles. The water-proof curtain of cement mixing pile is set on the periphery of bored cast-in-place pile; the concrete jacking beam is set on the top of bored cast-in-place pile; when the excavation depth of basement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3.5m, the concrete waist beam is set in the middle of basement. Two rows of support structure are adopted in the vertical pl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支护施工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支护施工技术。
技术介绍
当地下室开挖较深时设置混凝土对撑来抵抗被动土压力,混凝土对撑过多设置不但会增加工程成本,而且不利于挖土,混凝土对撑所受到的水平轴力会很大,如何既减少混凝土对撑的轴力又能确保安全是工程人员面临的课题。但是,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如何减少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支护施工技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地下室中部设置圆环支撑,圆环支撑面积为30~80m2,圆环支撑中心为地下室几何形状的形心处,圆环支撑高度为500~700mm,圆环支撑宽度为250~300mm。地下室设置十字交叉对撑梁,十字交叉对撑梁的交叉点在地下室几何形状的形心处。十字交叉对撑梁高度为600~800mm,十字交叉对撑梁宽度为250~300mm。圆环支撑与十字交叉对撑梁交叉部位设置钢格构柱,钢格构柱插入工程桩500~600mm,钢格构柱高出混凝土压顶梁顶面标高0.7~0.9m,钢格构柱上面设置预应力张拉墩。地下室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外围设置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所采用的水泥搅拌桩直径为500mm,相邻水泥搅拌桩相互咬合300~400mm;钻孔灌注桩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梁,混凝土压顶梁宽度为300mm,高度为500~600mm;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5m时,地下室中部设置混凝土腰梁,混凝土腰梁设置位置在竖向平面上与混凝土压顶梁是相同的,混凝土腰梁宽度为300mm,高度为500~600mm。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小于等于3.5m时,竖向平面采用一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这里跨度是指十字交叉对撑梁与混凝土压顶梁交叉点和圆环支撑与十字交叉对撑梁交叉点之间的距离。钢悬索采用预应力张拉。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大于3.5m时,竖向平面采用两排支护结构;第一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四个角部设置混凝土现浇板,混凝土现浇板面积大于等于5m2,混凝土现浇板厚度为12~15mm,配筋采用直径为12~14mm的钢筋;由于第一排支护结构的四个角部会出现应力集中,设置了混凝土现浇板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些部位的应力。第二排支护结构设置在开挖深度的1/2处,第二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钢悬索采用预应力张拉;在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设置钢管对撑。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大于3.5m时,施工步骤包括:(1)施工围护桩;(2)围护桩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梁;(3)在设置钢格构柱的工程桩施工时,待工程桩混凝土未硬化时插入钢格构柱;(4)浇筑第一排圆环支撑和第一排十字交叉对撑梁混凝土;(5)浇筑第一排支护结构的混凝土现浇板;(6)设置第一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拉结点;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主钢筋焊接吊钩作为钢悬索上拉结点;钢悬索下拉结点设置如下:十字交叉对撑梁中设置斜向塑料小圆管,钢悬索在斜向塑料小圆管内,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主钢筋焊接吊钩作为钢悬索下拉结点;(7)对第一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顺序采用如下:采用三次张拉,第一次张拉参数采用如下:先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再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然后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最后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张拉应力采用总张拉应力的30%。第二次张拉参数采用如下:先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再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然后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最后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张拉应力采用总张拉应力的60%。第三次张拉参数采用如下:先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再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然后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最后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张拉应力采用总张拉应力的100%。对于不同土方开挖深度和不同跨度,采用不同的总张拉力,如表1所示,不同的开挖深度或者不同的跨度根据插值方式确定总张拉力。表1不同情况下总张拉力(8)开挖土方至第二排支护结构底标高以下2cm;(9)浇筑混凝土腰梁;(10)浇筑第二排圆环支撑和十字交叉对撑梁混凝土;(11)设置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管对撑;(12)设置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拉结点;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主钢筋焊接吊钩作为钢悬索上拉结点;钢悬索下拉结点设置如下:十字交叉对撑梁中设置斜向塑料小圆管,钢悬索在斜向塑料小圆管内,钢悬索下拉结点焊接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主钢筋;(13)对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进行预应力张拉;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张拉参数与第一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张拉参数相同;(14)开挖第二排圆环支撑与混凝土腰梁之间的土方至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保留第二排圆环支撑范围内土方以形成中心岛效应,有利于地下室稳定;(15)浇筑第二排圆环支撑与混凝土腰梁之间的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侧壁;在圆环支撑部位的地下室底板设置钢板止水带;(16)开挖第二排圆环支撑范围内土方至地下室底板底标高;(17)浇筑第二排圆环支撑范围内地下室底板;(18)先拆除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再拆除第二排圆环支撑和十字交叉对撑梁混凝土;(19)先拆除第一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再拆除第一排圆环支撑和十字交叉对撑梁混凝土。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小于等于3.5m时,施工步骤包括:(1)施工围护桩;(2)围护桩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梁;(3)在设置钢格构柱的工程桩施工时,待工程桩混凝土未硬化时插入钢格构柱;(4)浇筑圆环支撑和十字交叉对撑梁混凝土;(5)浇筑支护结构的混凝土现浇板;(6)设置支护结构的钢悬索拉结点;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主钢筋焊接吊钩作为钢悬索上拉结点;钢悬索下拉结点设置如下:十字交叉对撑梁中设置斜向塑料小圆管,钢悬索在斜向塑料小圆管内,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主钢筋焊接吊钩作为钢悬索下拉结点;(7)对支护结构的钢悬索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顺序采用如下:采用三次张拉,第一次张拉参数采用如下:先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再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然后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最后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张拉应力采用总张拉应力的30%。第二次张拉参数采用如下:先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再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然后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最后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下拉结点的钢悬索,张拉应力采用总张拉应力的60%。第三次张拉参数采用如下:先张拉圆环支撑范围内上拉结点的钢悬索,再张拉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范围内上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地下室中部设置圆环支撑,圆环支撑面积为30~80m2,圆环支撑中心为地下室几何形状的形心处,圆环支撑高度为500~700mm,圆环支撑宽度为250~300mm;地下室设置十字交叉对撑梁,十字交叉对撑梁的交叉点在地下室几何形状的形心处;十字交叉对撑梁高度为600~800mm,十字交叉对撑梁宽度为250~300mm;圆环支撑与十字交叉对撑梁交叉部位设置钢格构柱,钢格构柱插入工程桩500~600mm,钢格构柱高出混凝土压顶梁顶面标高0.7~0.9m,钢格构柱上面设置预应力张拉墩;地下室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外围设置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梁,混凝土压顶梁宽度为300mm,高度为500~600mm;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5m时,地下室中部设置混凝土腰梁,混凝土腰梁设置位置在竖向平面上与混凝土压顶梁是相同的,混凝土腰梁宽度为300mm,高度为500~600mm;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小于等于3.5m时,竖向平面采用一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钢悬索采用预应力张拉;四个角部设置混凝土现浇板;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大于3.5m时,竖向平面采用两排支护结构;第一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四个角部设置混凝土现浇板;第二排支护结构设置在开挖深度的1/2处,第二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钢悬索采用预应力张拉;在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设置钢管对撑;混凝土现浇板面积大于等于5m2;混凝土现浇板厚度为12~15mm,配筋采用直径为12~14mm的钢筋;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大于3.5m时,施工步骤包括:(1)施工围护桩;(2)围护桩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梁;(3)在设置钢格构柱的工程桩施工时,待工程桩混凝土未硬化时插入钢格构柱;(4)浇筑第一排圆环支撑和第一排十字交叉对撑梁混凝土;(5)浇筑第一排支护结构的混凝土现浇板;(6)设置第一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拉结点;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主钢筋焊接吊钩作为钢悬索上拉结点;钢悬索下拉结点设置如下:十字交叉对撑梁中设置斜向塑料小圆管,钢悬索在斜向塑料小圆管内,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主钢筋焊接吊钩作为钢悬索下拉结点;(7)对第一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进行预应力张拉;(8)开挖土方至第二排支护结构底标高以下2cm;(9)浇筑混凝土腰梁;(10)浇筑第二排圆环支撑和十字交叉对撑梁混凝土;(11)设置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管对撑;(12)设置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拉结点;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主钢筋焊接吊钩作为钢悬索上拉结点;钢悬索下拉结点设置如下:十字交叉对撑梁中设置斜向塑料小圆管,钢悬索在斜向塑料小圆管内,钢悬索下拉结点焊接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主钢筋;(13)对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进行预应力张拉;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张拉参数与第一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张拉参数相同;(14)开挖第二排圆环支撑与混凝土腰梁之间的土方至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保留第二排圆环支撑范围内土方以形成中心岛效应,有利于地下室稳定;(15)浇筑第二排圆环支撑与混凝土腰梁之间的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侧壁;在圆环支撑部位的地下室底板设置钢板止水带;(16)开挖第二排圆环支撑范围内土方至地下室底板底标高;(17)浇筑第二排圆环支撑范围内地下室底板;(18)先拆除第二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再拆除第二排圆环支撑和十字交叉对撑梁混凝土;(19)先拆除第一排支护结构的钢悬索,再拆除第一排圆环支撑和十字交叉对撑梁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地下室中部设置圆环支撑,圆环支撑面积为30~80m2,圆环支撑中心为地下室几何形状的形心处,圆环支撑高度为500~700mm,圆环支撑宽度为250~300mm;地下室设置十字交叉对撑梁,十字交叉对撑梁的交叉点在地下室几何形状的形心处;十字交叉对撑梁高度为600~800mm,十字交叉对撑梁宽度为250~300mm;圆环支撑与十字交叉对撑梁交叉部位设置钢格构柱,钢格构柱插入工程桩500~600mm,钢格构柱高出混凝土压顶梁顶面标高0.7~0.9m,钢格构柱上面设置预应力张拉墩;地下室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外围设置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梁,混凝土压顶梁宽度为300mm,高度为500~600mm;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大于等于3.5m时,地下室中部设置混凝土腰梁,混凝土腰梁设置位置在竖向平面上与混凝土压顶梁是相同的,混凝土腰梁宽度为300mm,高度为500~600mm;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小于等于3.5m时,竖向平面采用一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钢悬索采用预应力张拉;四个角部设置混凝土现浇板;当地下室开挖深度大于3.5m时,竖向平面采用两排支护结构;第一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四个角部设置混凝土现浇板;第二排支护结构设置在开挖深度的1/2处,第二排支护结构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上部1/8跨度、1/4跨度、3/4跨度和7/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上拉结点,在十字交叉对撑梁下部3/8跨度、1/2跨度和5/8跨度部位设置钢悬索下拉结点,钢悬索采用预应力张拉;在圆环支撑与混凝土压顶梁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奎
申请(专利权)人:叶长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