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530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控制单元、空气源热泵单元、地源热泵单元、空调末端,所述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与控制单元依次通过信号连接,控制单元分别通过信号连接空气源热泵单元和地源热泵单元,空气源热泵单元和地源热泵单元分别连接空调末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云端服务器接收控制单元的运行参数,并发送给移动终端,运维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下达指令,控制空气源热泵单元和地源热泵单元中设备的启闭,实现了实时调控,提高了时效性,便于精细化管控;云端服务器可以快速扩展资源和应用程序,支持耦合系统需求的变化,提高了能源管控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联合供能,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1、在供能系统中为了追求高效、经济、安全,不再是常规的采用单一的能源方式,而是采用多能互补的形式以实现优势互补。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系统既能提升单一空气源热泵的整体系统能效,又能有效的解决地源热泵冷热堆积以及地下换热空间不足的问题。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联合供能系统采用本地服务器进行控制。本地服务器内部安装有配套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以预设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先后开启,通过预设的控制程序及参数以按照预期的运行方案运行,并将运行参数信息发送至安装在本地服务器的客户端上。

2、但是,本地服务器的运维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不仅人力成本较大,而且在系统出现突发情况以及需要精细化调节的时候,不能保证运维人员马上到位,因此处理时效性较差,无法进行精细化管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运维调节的时效性,并且便于精细化管控。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控制单元、空气源热泵单元、地源热泵单元、空调末端,所述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与控制单元依次通过信号连接,控制单元分别通过信号连接空气源热泵单元和地源热泵单元,空气源热泵单元和地源热泵单元分别连接空调末端;

4、云端服务器接收控制单元的运行参数,并发送至移动终端显示;移动终端向云端服务器下达指令,云端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下达的指令,向控制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空气源热泵单元和地源热泵单元中设备的启闭,以满足空调末端的供能需求。

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6、采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云端服务器接收控制单元的运行参数,并发送给移动终端,运维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下达指令,控制空气源热泵单元和地源热泵单元中设备的启闭,实现了实时调控,提高了时效性,便于精细化管控;此外,利用云端服务器可以快速扩展资源和应用程序,支持耦合系统需求的变化,提高了能源管控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7、利用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等清洁能源来替代常规能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大地的恒温特性,解决采暖和制冷问题,系统简单且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空气源热泵通过工质循环从低温环境空气等介质中捕获低品位热源,转移并传递至高品质热能,安装简单,投资低。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源热泵单元包括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上设有空气源回水管路和空气源供水管路,空气源回水管路连接空调末端的回水端,空气源供水管路连接空调末端的供水端,空气源回水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空气源供水管路上设有循环泵;

10、空气源热泵、第一阀门与循环泵均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11、控制单元控制空气源热泵、第一阀门与循环泵的启闭;当移动终端下达启动空气源热泵单元的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空气源热泵、第一阀门与循环泵开启,从而为空调末端提供功能,控制方便。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至空气源热泵之间的空气源回水管路上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空气源供水管路上还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一调节阀;

13、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一调节阀均通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14、控制单元将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数据作为运行参数的一部分,传递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将运行参数发送至移动终端显示;同时,云端服务器可根据上述运行参数计算空气源热泵单元的热载荷、负荷比等参数,然后可通过第一调节阀调节空气源热泵单元的热载荷,便于精细化管控,时效性强,控制方便。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一调节阀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调节阀分别位于循环泵的两侧,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调节阀远离循环泵的一侧。

16、通过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可计算循环泵的输出功率;通过两个第一调节阀,可调节循环泵的输出功率;便于精细化管控。

17、进一步的,所述地源热泵单元包括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与地埋管通过管路成回路连接,地源热泵与地埋管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地源侧水泵;地源热泵上设有地源回水管路和地源供水管路,地源回水管路连接空调末端的回水端,地源供水管路连接空调末端的供水端,地源回水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地源供水管路上设有用户侧水泵;

18、地源热泵、地源侧水泵、用户侧水泵以及第二阀门均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19、控制单元控制地源热泵、地源侧水泵、用户侧水泵以及第二阀门的启闭,当移动终端下达启动地源热泵单元的指令时,控制单元控制地源热泵、地源侧水泵、用户侧水泵以及第二阀门开启,从而为空调末端提供功能,控制方便。

20、进一步的,所述地源热泵至地埋管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地埋管至地源热泵的管路上还设有第四压力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二调节阀;

21、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调节阀均通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22、控制单元将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数据作为运行参数的一部分,传递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将运行参数发送至移动终端显示;同时,云端服务器可根据上述运行参数计算地源热泵单元的热载荷、负荷比等参数,然后可通过第二调节阀调节地源热泵单元的热载荷,便于精细化管控,时效性强,控制方便。

23、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与第二调节阀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二调节阀分别位于地源侧水泵的两侧,两个第四压力传感器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调节阀远离地源侧水泵的一侧。

24、通过两个第四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可计算地源侧水泵的输出功率;通过两个第二调节阀,可调节地源侧水泵的输出功率;便于精细化管控。

25、进一步的,所述地源回水管路上还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第五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流量传感器,所述地源供水管路上还设有第六温度传感器、第六压力传感器和第三调节阀;

26、第五温度传感器、第五压力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第六温度传感器、第六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调节阀均通过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27、控制单元将第五温度传感器、第五压力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第六温度传感器以及第六压力传感器的数据作为运行参数的一部分,传递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将运行参数发送至移动终端显示;同时,云端服务器可根据上述运行参数计算地源热泵单元至空调末端的热载荷、负荷比等参数,然后可通过第三调节阀调节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1)、云端服务器(2)、控制单元(3)、空气源热泵单元(4)、地源热泵单元(5)、空调末端(6),所述移动终端(1)、云端服务器(2)与控制单元(3)依次通过信号连接,控制单元(3)分别通过信号连接空气源热泵单元(4)和地源热泵单元(5),空气源热泵单元(4)和地源热泵单元(5)分别连接空调末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单元(4)包括空气源热泵(41),空气源热泵(41)上设有空气源回水管路(42)和空气源供水管路(43),空气源回水管路(42)连接空调末端(6)的回水端,空气源供水管路(43)连接空调末端(6)的供水端,空气源回水管路(42)上设有第一阀门(44),空气源供水管路(43)上设有循环泵(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44)至空气源热泵(41)之间的空气源回水管路(42)上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21)、第一压力传感器(422)和第一流量传感器(423),所述空气源供水管路(43)上还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31)、第二压力传感器(432)和第一调节阀(4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432)和第一调节阀(433)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调节阀(433)分别位于循环泵(45)的两侧,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43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调节阀(433)远离循环泵(45)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热泵单元(5)包括地源热泵(51)和地埋管(52),地源热泵(51)与地埋管(52)通过管路成回路连接,地源热泵(51)与地埋管(5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地源侧水泵(521);地源热泵(51)上设有地源回水管路(53)和地源供水管路(54),地源回水管路(53)连接空调末端(6)的回水端,地源供水管路(54)连接空调末端(6)的供水端,地源回水管路(53)上设有第二阀门(55),地源供水管路(54)上设有用户侧水泵(5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热泵(51)至地埋管(52)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二流量传感器(522)、第三压力传感器(523)和第三温度传感器(524),所述地埋管(52)至地源热泵(51)的管路上还设有第四压力传感器(525)、第四温度传感器(526)和第二调节阀(52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525)与第二调节阀(527)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二调节阀(527)分别位于地源侧水泵(521)的两侧,两个第四压力传感器(525)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调节阀(527)远离地源侧水泵(52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回水管路(53)上还设有第五温度传感器(531)、第五压力传感器(532)和第三流量传感器(533),所述地源供水管路(54)上还设有第六温度传感器(542)、第六压力传感器(543)和第三调节阀(5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压力传感器(543)与第三调节阀(544)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三调节阀(544)分别位于用户侧水泵(541)的两侧,两个第六压力传感器(543)分别位于两个第三调节阀(544)远离用户侧水泵(541)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水净化器(7)、软水箱(8)、定压设备(9)和定压补水泵(10),定压补水泵(10)的两侧均设有第四调节阀(11),定压补水泵(10)出口侧的第四调节阀(11)的出口设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连接在地源热泵(51)与地埋管(52)之间的管路上,第二支路连接在第二支路与空调末端(6)之间的管路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1)、云端服务器(2)、控制单元(3)、空气源热泵单元(4)、地源热泵单元(5)、空调末端(6),所述移动终端(1)、云端服务器(2)与控制单元(3)依次通过信号连接,控制单元(3)分别通过信号连接空气源热泵单元(4)和地源热泵单元(5),空气源热泵单元(4)和地源热泵单元(5)分别连接空调末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单元(4)包括空气源热泵(41),空气源热泵(41)上设有空气源回水管路(42)和空气源供水管路(43),空气源回水管路(42)连接空调末端(6)的回水端,空气源供水管路(43)连接空调末端(6)的供水端,空气源回水管路(42)上设有第一阀门(44),空气源供水管路(43)上设有循环泵(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44)至空气源热泵(41)之间的空气源回水管路(42)上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21)、第一压力传感器(422)和第一流量传感器(423),所述空气源供水管路(43)上还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31)、第二压力传感器(432)和第一调节阀(4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432)和第一调节阀(433)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调节阀(433)分别位于循环泵(45)的两侧,两个第二压力传感器(43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调节阀(433)远离循环泵(45)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源热泵单元(5)包括地源热泵(51)和地埋管(52),地源热泵(51)与地埋管(52)通过管路成回路连接,地源热泵(51)与地埋管(52)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地源侧水泵(521);地源热泵(51)上设有地源回水管路(53)和地源供水管路(54),地源回水管路(53)连接空调末端(6)的回水端,地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冰洁吕文娟刘艺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