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781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后车架和前车架,所述前车架安装有正反两用操纵装置,所述后车架上设有车厢,所述后车架与所述车厢之间设有举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应电动三轮车的反向行驶,给操纵人员带来了极大方便,并且完全能够满足人们进行较高作业环境的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尤其涉及一种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三轮车是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交通、载人载物工具,因其价格低廉、便于操纵、结构轻便、节能而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的电动三轮车多为前行控制的结构方式,其也为按照前行控制的方式进行设计,但是在狭小的作业环境中如田间窄道、大棚内等情况下使用时,由于作业空间狭小,无法转向调头,现有电动三轮车的结构使得控制电动三轮车反向行驶时非常的不方便,并且目前人们进行较高作业环境如果木修剪或收果作业时,可以借用电动三轮车的车厢以增加作业高度,但是目前电动三轮车的车厢也多为与后车架固定在一起,增加高度有限,需要在车厢使用登高工具方可进行作业,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电动三轮车的反向行驶,给操纵人员带来了极大方便,并且完全能够满足人们进行较高作业环境作业的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后车架和前车架,所述前车架安装有正反两用操纵装置,所述后车架上设有车厢,所述后车架与所述车厢之间设有举升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内框架,所述内框架的后端两侧分别与所述后车架后部铰接,所述车厢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上滑槽,所述内框架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伸入所述上滑槽的上滑轮,所述内框架的外侧分别设有外撑杆,两所述外撑杆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内框架转动连接,且两所述外撑杆的转动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两所述外撑杆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车厢后端底部铰接,所述后车架两侧分别设有下滑槽,两所述外撑杆的前端分别设有伸入所述下滑槽的下滑轮,所述内框架下部设有推举连杆,所述推举连杆上设有推举摆杆,所述推举摆杆与所述后车架之间设有电动推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所述外撑杆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反两用操纵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前端的支架,所述支架上端设有转向支筒,所述转向支筒内转动设有前悬架,所述前悬架上端设有转向把手,所述转向把手的前方设有反用把手。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车架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向前上方倾斜延伸的插接筒,所述前悬架的前方设有反用座椅,所述反用座椅底部设有两分别插入所述插接筒的插接柱。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所述插接筒的下部外侧分别设有反用踏板,所述反用踏板的上表面朝向前上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后车架和前车架,所述前车架安装有正反两用操纵装置,所述后车架上设有车厢,所述后车架与所述车厢之间设有举升装置。使用时通过正反两用操纵装置控制电动三轮车前行和反向行驶的方向,使得电动三轮车具有倒三轮的功能,能够在狭小的作业环境中如田间窄道、大棚内等情况下前行和反向行驶使用,给操纵人员带来了极大方便;并且通过举升装置实现车厢的升降,完全能够满足人们进行较高作业环境的作业,使用非常的方便。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举升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后车架;11-下滑槽;2-前车架;21-支架;22-转向支筒;23-转向把手;24-反用把手;25-前悬架;26-插接筒;27-反用座椅;28-插接柱;29-反用踏板;3-车厢;31-上滑槽;4-外撑杆;41-下滑轮;5-内框架;51-上滑轮;6-电动推杆;61-推举连杆;62-推举摆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后车架1和前车架2,所述前车架2安装有正反两用操纵装置,所述后车架1上设有车厢3,所述后车架1与所述车厢3之间设有举升装置。使用时通过正反两用操纵装置控制电动三轮车前行和反向行驶的方向,使得电动三轮车具有倒三轮的功能,能够在狭小的作业环境中如田间窄道、大棚内等情况下前行和反向行驶使用,给操纵人员带来了极大方便;并且通过举升装置实现车厢3的升降,完全能够满足人们进行较高作业环境的作业,使用非常的方便。如图1所示,所述正反两用操纵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车架2前端的支架21,所述支架21上端设有转向支筒22,所述转向支筒22内转动设有前悬架25,所述前悬架25上端设有转向把手23,所述转向把手23的前方设有反用把手24。使用时操作人员位于电动三轮车的前端,通过控制反用把手24来控制电动三轮车反向行驶的方向,使得电动三轮车具有倒三轮的功能,控制电动三轮车反向行驶非常方便,完全适应了电动三轮车的反向行驶的操作,给操纵人员带来了极大方便。所述前车架2前端两侧分别设有向前上方倾斜延伸的插接筒26,所述前悬架25的前方设有反用座椅27,所述反用座椅27底部设有两分别插入所述插接筒26的插接柱28。使用时,通过两插接柱28分别便插接在电动三轮车前车架2前端的支架21上的插接筒26内,这样操作人员乘坐在反用座椅27上控制电动三轮车反向行驶的方向,非常方便,操作省时省力。两所述插接筒26的下部外侧分别设有反用踏板29,所述反用踏板29的上表面朝向前上方,便于操纵人员反向驾驶的使用。如图2所示,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内框架5,所述内框架5的后端两侧分别与所述后车架1后部铰接,所述车厢3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上滑槽31,所述内框架5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伸入所述上滑槽31的上滑轮51,所述内框架5的外侧分别设有外撑杆4,两所述外撑杆4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内框架5转动连接,且两所述外撑杆4的转动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两所述外撑杆4的后端分别与所述车厢3后端底部铰接,所述后车架1两侧分别设有下滑槽11,两所述外撑杆4的前端分别设有伸入所述下滑槽11的下滑轮41,所述内框架5下部设有推举连杆61,所述推举连杆61上设有推举摆杆62,所述推举摆杆62与所述后车架1之间设有电动推杆6,结构简单,车厢3升降稳定,并且上滑槽31、下滑槽11和上滑轮51、下滑轮41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车厢3升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两所述外撑杆4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提高了外撑杆4升降的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后车架和前车架,所述前车架安装有正反两用操纵装置,所述后车架上设有车厢,所述后车架与所述车厢之间设有举升装置,所述正反两用操纵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前端的支架,所述支架上端设有转向支筒,所述转向支筒内转动设有前悬架,所述前悬架上端设有转向把手,所述转向把手的前方设有反用把手。

【技术特征摘要】
1.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固定连接的后车架和前车架,所述前车架安装有正反两用操纵装置,所述后车架上设有车厢,所述后车架与所述车厢之间设有举升装置,所述正反两用操纵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前车架前端的支架,所述支架上端设有转向支筒,所述转向支筒内转动设有前悬架,所述前悬架上端设有转向把手,所述转向把手的前方设有反用把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升降式正反两用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内框架,所述内框架的后端两侧分别与所述后车架后部铰接,所述车厢底部两侧分别设有上滑槽,所述内框架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伸入所述上滑槽的上滑轮,所述内框架的外侧分别设有外撑杆,两所述外撑杆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内框架转动连接,且两所述外撑杆的转动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山义李晓芹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红石星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