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地板前横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76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地板前横梁组件,包括内侧中部设有加强筋的“几”字形前地板横梁本体、与加强筋内侧适形配合且两侧翼板Ⅰ与前地板横梁本体内侧固定连接的“几”字形中部加强件、两端分别前地板横梁本体两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的缓冲加强杆组件,两侧翼板Ⅰ的内侧面均设有滑轨,缓冲加强杆组件包括一端与一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滑块的加强杆Ⅰ和一端与另一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导向套筒Ⅰ的加强杆Ⅱ,滑块在导向套筒Ⅰ内沿轴向单自由度滑动,滑块与导向套筒Ⅰ内腔底部之间设有缓冲弹簧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地板前横梁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地板前横梁组件。
技术介绍
当汽车侧面受到撞击时,前地板前横梁会将撞击力传递给整个车架,从而减小撞击力对车内人员的伤害,所以前地板前横梁的强度越大,撞击力的传递效果越好,而且在撞击力属于瞬间爆发力,因此很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前地板前横梁断裂,传统方式制造的前地板前横梁为了保证强度,通常采用硬碰硬的方式而选用厚度很高的板材进行加工,这无疑加重了汽车的负载,增加了汽车油耗,而现在也有一些汽车制造商为了减少制造成本,满足轻量化的制造理念,想通过选用厚度较低的板材进行翻边处理,从而在减轻汽车自重的情况下保证强度,虽然此种方法具有一定效果,但仍然无法满足前地板前横梁的强度,也无法有效的消除瞬间撞击力导致的应力集中现象。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前地板前横梁,在满足汽车轻量化制造标准的情况下保证前地板前横梁的强度,而且对瞬间爆发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吸能,有效减小作用于车内人员的冲击力度,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地板前横梁组件,在满足汽车轻量化制造标准的情况下保证前地板前横梁的强度,而且对瞬间爆发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吸能,有效减小作用于车内人员的冲击力度,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性。本技术的一种前地板前横梁组件包括内侧中部设有加强筋的“几”字形前地板横梁本体、与加强筋内侧适形配合且两侧翼板Ⅰ与前地板横梁本体内侧固定连接的“几”字形中部加强件、两端分别前地板横梁本体两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的缓冲加强杆组件,所述两侧翼板Ⅰ的内侧面均设有滑轨,所述缓冲加强杆组件包括一端与一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滑块的加强杆Ⅰ和一端与另一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导向套筒Ⅰ的加强杆Ⅱ,所述滑块在导向套筒Ⅰ内沿轴向单自由度滑动,所述滑块与导向套筒Ⅰ内腔底部之间设有缓冲弹簧Ⅰ。进一步,所述缓冲加强杆组件包括分别与对应滑轨配合的两个滑座,所述两个滑座的一端分别与加强杆Ⅰ的杆身和加强杆Ⅱ的杆身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均设有与对应滑轨配合的滑块Ⅱ,所述滑轨内部设有用于对滑块Ⅱ缓冲减震的缓冲弹簧Ⅱ。进一步,所述中部加强件还包括一端适形插入对应滑轨内且另一端设置有滑块Ⅲ的次加强杆Ⅰ和一端适形插入对应滑轨内且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套筒Ⅱ的次加强杆Ⅱ,所述缓冲弹簧Ⅱ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次加强杆Ⅰ或/和次加强杆Ⅱ与对应滑块Ⅱ之间,所述滑块Ⅲ在导向套筒Ⅱ内沿轴向单自由度滑动,所述滑块Ⅲ与导向套筒Ⅱ内腔底部之间设有缓冲弹簧Ⅲ。进一步,所述滑轨为燕尾槽形滑轨,所述滑块Ⅱ与燕尾槽形滑轨适形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前地板前横梁组件,通过各部件的相互配合,从而在满足汽车轻量化制造标准的情况下保证前地板前横梁的强度,而且对瞬间爆发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吸能,有效减小作用于车内人员的冲击力度,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C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C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前地板前横梁组件包括内侧中部设有加强筋1的“几”字形前地板横梁本体2、与加强筋1内侧适形配合且两侧翼板Ⅰ3与前地板横梁本体2内侧固定连接的“几”字形中部加强件4、两端分别与前地板横梁本体2两侧翼板Ⅱ5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的缓冲加强杆组件6,所述两侧翼板Ⅰ3的内侧面均设有滑轨7,所述缓冲加强杆组件6包括一端与一侧翼板Ⅱ5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滑块8的加强杆Ⅰ9和一端与另一侧翼板Ⅱ5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与滑块8配合的导向套筒Ⅰ10的加强杆Ⅱ11,所述滑块8在导向套筒Ⅰ10内沿轴向单自由度滑动,所述滑块8与导向套筒Ⅰ10内腔底部之间设有缓冲弹簧Ⅰ12,当汽车在侧面受到冲击的时候,前地板前横梁会将撞击力传递给整个车架,但前地板前横梁的中部常常会因为应力过于集中产生断裂,导致车架对冲撞力的分担能力减弱,从而造成车内人员的重伤或死亡,所以为了保证前地板前横梁的中部设有加强筋1和与加强筋1内侧适形配合且两侧翼板Ⅰ3与前地板横梁本体2内侧固定连接的“几”字形中部加强件4,加强筋1的设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而在本申请中还适形设置了与加强筋1内侧配合的中部加强件4,从而在传统加强筋1设置的基础上对前地板前横梁的中部应力集中处进一步进行加强,由于缓冲加强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前地板横梁本体2两侧翼板Ⅱ5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加强组件可以实现前地板前横梁的所受应力进行分流,进一步增加了前地板前横梁整体强度,避免因为应力过于集中产生断裂,由于所述滑块8与导向套筒Ⅰ10内腔底部之间设有缓冲弹簧Ⅰ12,所以当滑块8在导向套筒Ⅰ10中做轴向单自由度滑动的过程实质上是对瞬间撞击力的一个缓冲吸能的过程,这个过程将瞬间撞击力平稳过渡相对平缓的弹力传递给车架,以此避免由于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前地板前横梁断裂,从而保证了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前地板前横梁组件,通过各部件的相互配合,从而在满足汽车轻量化制造标准的情况下保证前地板前横梁的强度,而且对瞬间爆发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吸能,有效减小作用于车内人员的冲击力度,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加强杆组件6包括分别与对应滑轨7配合的两个滑座13,所述两个滑座13的一端分别与加强杆Ⅰ9的杆身和加强杆Ⅱ11的杆身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均设有与对应滑轨7配合的滑块Ⅱ14,所述滑轨7内部设有用于对滑块Ⅱ14缓冲减震的缓冲弹簧Ⅱ15,所述加强杆Ⅰ9或加强杆Ⅱ11推动滑块Ⅱ14在滑轨7内沿轴向做单自由度滑动,所述缓冲弹簧Ⅱ15对滑块Ⅱ14的缓冲减震其实也是对加强杆Ⅰ9和加强杆Ⅱ11之间所承受的瞬间撞击力的二次缓冲吸能,从而再次将瞬间撞击力平稳过渡给车架,从而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加强件4还包括一端适形插入对应滑轨7内且另一端设置有滑块Ⅲ16的次加强杆Ⅰ9和一端适形插入对应滑轨7内且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套筒Ⅱ17的次加强杆Ⅱ11,所述缓冲弹簧Ⅱ15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次加强杆Ⅰ9或/和次加强杆Ⅱ11与对应滑块Ⅱ14之间,所述滑块Ⅲ16在导向套筒Ⅱ17内沿轴向单自由度滑动,所述滑块Ⅲ16与导向套筒Ⅱ17内腔底部之间设有缓冲弹簧Ⅲ,所述缓冲弹簧Ⅱ15由于滑块Ⅱ14的作用推动次加强杆Ⅰ9和次加强杆Ⅱ11相对运动,从而导致缓冲弹簧Ⅲ被压缩吸能进行第三次对瞬间撞击力的平稳过渡,从而将瞬间撞击力减到最小。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7为燕尾槽形滑轨7,所述滑块Ⅱ14与燕尾槽形滑轨7适形配合。所述滑轨7设置成燕尾槽形设为了防止滑块Ⅱ14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由于颠簸而产生的径向颠覆力矩,从而保证滑块Ⅱ14在滑轨7中沿轴向单自由度运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地板前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中部设有加强筋的“几”字形前地板横梁本体、与加强筋内侧适形配合且两侧翼板Ⅰ与前地板横梁本体内侧固定连接的“几”字形中部加强件、两端分别前地板横梁本体两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的缓冲加强杆组件,所述两侧翼板Ⅰ的内侧面均设有滑轨;所述缓冲加强杆组件包括一端与一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滑块的加强杆Ⅰ和一端与另一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导向套筒Ⅰ的加强杆Ⅱ,所述滑块在导向套筒Ⅰ内沿轴向单自由度滑动,所述滑块与导向套筒Ⅰ内腔底部之间设有缓冲弹簧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地板前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中部设有加强筋的“几”字形前地板横梁本体、与加强筋内侧适形配合且两侧翼板Ⅰ与前地板横梁本体内侧固定连接的“几”字形中部加强件、两端分别前地板横梁本体两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的缓冲加强杆组件,所述两侧翼板Ⅰ的内侧面均设有滑轨;所述缓冲加强杆组件包括一端与一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滑块的加强杆Ⅰ和一端与另一侧翼板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导向套筒Ⅰ的加强杆Ⅱ,所述滑块在导向套筒Ⅰ内沿轴向单自由度滑动,所述滑块与导向套筒Ⅰ内腔底部之间设有缓冲弹簧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地板前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加强杆组件包括分别与对应滑轨配合的两个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东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普尼朗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