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立锅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57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立锅盖,其包括锅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锅盖本体上的锅盖手柄,所述锅盖手柄具有与所述锅盖本体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以与所述锅盖本体配合站立放置的第二端部,所述锅盖手柄具有朝向所述锅盖本体的底面和背向所述锅盖本体的顶面,所述底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部处设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所在平面与所述顶面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贴合面与所述锅盖本体贴合时,所述顶面由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呈倾斜向上设置。该可立锅盖成型方便,特别适用于不易折弯的材质,如木质;而且结构新颖独特,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立锅盖
本技术涉及厨房烹饪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可立锅盖。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锅盖的放置,现有技术中有可站立放置的锅盖,即锅盖手柄固定在盖体上,锅盖手柄的一端翘起用以与盖体边缘配合以将盖体站立放置。对于这种锅盖手柄,其一端需翘起以远离盖体,另一端或者是锅盖手柄的其他某一位置需与盖体固定而应靠近盖体,因此锅盖手柄需具有朝向盖体的折弯或是凸柱等结构,例如多呈横置的L型。对于金属件或是塑胶件锅盖手柄尚容易成型该结构,若对于不易折弯的材质则成型困难或是工序复杂。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立锅盖,其成型方便、结构新颖独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立锅盖,其包括锅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锅盖本体上的锅盖手柄,所述锅盖手柄具有与所述锅盖本体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以与所述锅盖本体配合站立放置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锅盖手柄具有朝向所述锅盖本体的底面和背向所述锅盖本体的顶面,所述底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部处设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所在平面与所述顶面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以使得所述贴合面与所述锅盖本体贴合时,所述顶面由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呈倾斜向上设置。通过将贴合面与顶面设置成具有夹角,当贴合面与锅盖本体贴合时,顶面呈向上倾斜设置以远离锅盖本体,用作站立支撑,其成型方便,特别适用于不易折弯的材质,如木质;而且该结构新颖独特,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面靠近所述第二端部处设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面,所述握持面呈倾斜向上设置。握持面呈倾斜向上设置,增大锅盖手柄第二端部处与锅盖本体之间的空间,方便用户的手指握在握持面上,降低用户手指触碰到锅盖本体而烫伤的风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面还包括连接所述贴合面与所述握持面的过渡面,所述锅盖手柄自所述过渡面与所述贴合面的交界处向所述第二端部处,厚度逐渐减小。厚度逐渐减小方便用户抓取,且可进一步增大锅盖手柄第二端部处与锅盖本体之间的空间,降低用户手指触碰到锅盖本体而烫伤的风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握持面所在平面与所述贴合面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均大于5度且小于30度。夹角设置在该范围时锅盖站立放置的稳定性较好。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贴合面处安装有螺帽,所述螺帽向下凸伸出所述贴合面,所述锅盖本体上开设有螺钉孔,所述螺帽凸伸出的部分安装至所述螺钉孔内用以定位。螺帽凸伸设置,具有安装时的定位作用,方便螺钉与螺帽的连接,方便锅盖手柄的安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锅盖手柄还包括连接所述底面与顶面的侧面,所述侧面为弧形面。侧面为弧形面可提升用户握持时的手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锅盖手柄为木质手柄,所述贴合面、过渡面和握持面由圆柱形木柄的周面向内切削形成,所述顶面由所述圆柱形木柄的中部剖开形成。该木质手柄成型简单,可由圆柱形木柄两侧形成贴合面、过渡面、握持面后一剖为二形成两个锅盖手柄,提升生产效率。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锅盖手柄的第一端部为圆弧形,所述第一端部处设有圆形标识区。标识区设置在第一端部上,用户在握持时不会触及,避免了标识区被磨损;该端部设为圆弧形,在单独运输时不易磕碰损坏。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立锅盖还包括自所述锅盖本体内侧穿过所述螺钉孔连接至所述螺帽上的螺钉,所述螺钉上套设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包括垫压在所述螺钉孔外的垫片段以及凸伸至所述螺钉孔内的套接段。硅胶垫具有垫片段和套接段,可保护螺钉孔的底面和侧壁,避免螺钉损伤锅盖本体,具有较佳的防护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可立锅盖,通过将贴合面与顶面设置成具有夹角,当贴合面与锅盖本体贴合时,顶面呈向上倾斜设置以远离锅盖本体,用作站立支撑,其成型方便,特别适用于不易折弯的材质,如木质;而且该结构新颖独特,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可立锅盖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锅盖手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可立锅盖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锅盖手柄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锅盖本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螺钉和硅胶垫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可立锅盖;1-锅盖本体;101-螺钉孔;2-锅盖手柄;201-底面;2011-贴合面;2012-过渡面;2013-握持面;202-顶面;203-侧面;21-第一端部;211-标识区;22-第二端部;3-螺帽;4-螺钉;41-垫圈;5-硅胶垫;51-垫片段;52-套接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立锅盖100,所述可立锅盖100包括锅盖本体1和安装在所述锅盖本体1上的锅盖手柄2。所述锅盖本体1可为玻璃盖、金属盖、半金属半玻璃盖,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的锅盖,所述锅盖手柄2优选为木质材质,也可以为塑胶材质或其他材质。请重点参见图2至图4,所述锅盖手柄2大致呈长方体板状,其具有第一端部21和与所述第一端部21相对的第二端部22,所述锅盖手柄2在安装在锅盖本体1上时,其第一端部21与锅盖本体1连接,其第二端部22用以与锅盖本体1的边沿配合使锅盖站立放置。所述锅盖手柄2具有朝向所述锅盖本体1的底面201和背向所述锅盖本体1的顶面202,所述顶面202为平面。所述底面201靠近所述第一端部21处设有贴合面2011,所述贴合面2011所在平面与所述顶面202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以使得所述贴合面2011与所述锅盖本体1贴合时,所述顶面202由所述第一端部21向所述第二端部22呈倾斜向上设置。通过将贴合面2011与顶面202设置成具有夹角,当贴合面2011与锅盖本体1贴合时,顶面202呈向上倾斜设置以远离锅盖本体1,用作站立支撑,其成型方便,特别适用于不易折弯的材质,如木质;而且该结构新颖独特,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请重点参阅图4,所述底面201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2处设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面2013,所述握持面2013呈倾斜向上设置。握持面2013呈倾斜向上设置,增大锅盖手柄2第二端部22处与锅盖本体1之间的空间,方便用户的手指握在握持面2013上,降低用户手指触碰到锅盖本体1而烫伤的风险。所述底面201还包括连接所述贴合面2011与所述握持面2013的过渡面2012,所述锅盖手柄2自所述过渡面2012与所述贴合面2011的交界处向所述第二端部22处,厚度逐渐减小。厚度逐渐减小方便用户抓取,且可进一步增大锅盖手柄2第二端部22处与锅盖本体1之间的空间,降低用户手指触碰到锅盖本体而烫伤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用手握住锅盖手柄2时,并非仅握在握持面2013上,也可部分或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立锅盖,其包括锅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锅盖本体上的锅盖手柄,所述锅盖手柄具有与所述锅盖本体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以与所述锅盖本体配合站立放置的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手柄具有朝向所述锅盖本体的底面和背向所述锅盖本体的顶面,所述底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部处设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所在平面与所述顶面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以使得所述贴合面与所述锅盖本体贴合时,所述顶面由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呈倾斜向上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立锅盖,其包括锅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锅盖本体上的锅盖手柄,所述锅盖手柄具有与所述锅盖本体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以与所述锅盖本体配合站立放置的第二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手柄具有朝向所述锅盖本体的底面和背向所述锅盖本体的顶面,所述底面靠近所述第一端部处设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所在平面与所述顶面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以使得所述贴合面与所述锅盖本体贴合时,所述顶面由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呈倾斜向上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靠近所述第二端部处设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面,所述握持面呈倾斜向上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立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还包括连接所述贴合面与所述握持面的过渡面,所述锅盖手柄自所述过渡面与所述贴合面的交界处向所述第二端部处,厚度逐渐减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立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面所在平面与所述贴合面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徐智彬陈修伟李红亮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