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压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56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微压电饭煲,属于厨房烹饪器具领域,解决了现有微压电饭煲浮动设置的内盖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压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所述煲体中容置有内胆,所述煲盖包括上盖和安装在所述上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和所述内胆形成烹饪腔,所述上盖上还设有微压阀,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具有允许所述内盖上浮的浮动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还设有弹性预紧件,所述弹性预紧件向所述内胆方向对所述内盖施加弹性预紧力,所述烹饪腔内压力克服弹性预紧力而推动所述内盖上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压电饭煲
本技术涉及厨房烹饪器具,尤其涉及一种微压电饭煲。
技术介绍
微压控制的电饭煲与电压力锅相比,前者控制锅内压力在较低水平,在实现压力烹饪的同时能够提高使用安全性。现有微压电饭煲实现微压控制的手段通常是在锅盖上增设一个微压阀,当锅内食物开始沸腾时,微压阀间歇性的排出蒸汽,使锅内处于微压状态,食物处于间歇沸腾状态。现有一些微压电饭煲的煲盖包括上盖和浮动设置的内盖,内盖与煲体的内胆形成烹饪腔,烹饪过程中,烹饪腔内的压力可以推动内盖上浮,避免内盖受压而直接作用在上盖,有效减轻上盖的受压变形,然而,这样的设计也使得在煲盖开合盖时,内盖存在较为明显的晃动感,不了解情况的用户容易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而且浮动设置的内盖也减弱内盖与内胆之间的密封性,不利于微压控制,故需要对内盖装配结构进行优化,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压电饭煲,基于内盖的浮动设置而增加内盖预紧功能,防止内盖随意晃动,并提升内盖与内胆的密封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微压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所述煲体中容置有内胆,所述煲盖包括上盖和安装在所述上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和所述内胆形成烹饪腔,所述上盖上还设有微压阀,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具有允许所述内盖上浮的浮动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还设有弹性预紧件,所述弹性预紧件向所述内胆方向对所述内盖施加弹性预紧力,所述烹饪腔内压力克服弹性预紧力而推动所述内盖上浮。在上述的微压电饭煲中,所述弹性预紧件安装在所述上盖内侧并与所述内盖相抵。在上述的微压电饭煲中,所述弹性预紧件包括顶杆和弹性元件,所述上盖内侧具有朝向所述内盖设置的导向孔,所述顶杆部分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弹性元件提供所述顶杆向内盖方向弹出的作用力。在上述的微压电饭煲中,所述顶杆上设有限位卡扣,所述导向孔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卡扣卡入所述限位槽以限位所述顶杆。在上述的微压电饭煲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顶杆上设有弹簧容置槽,所述弹簧一端置于所述弹簧容置槽内,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孔底相抵。在上述的微压电饭煲中,所述弹性预紧件安装在所述内盖上并与所述上盖内侧面相抵。在上述的微压电饭煲中,所述上盖两侧设有卡槽和活动卡扣,所述内盖一侧插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内盖另一侧通过所述活动卡扣锁定,以使所述内盖可拆地安装在所述上盖上。在上述的微压电饭煲中,所述弹性预紧件的压缩行程大于所述浮动间隙的最小高度。在上述的微压电饭煲中,所述内盖包括内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边缘的密封圈,所述弹性预紧件作用在所述内盖本体的边缘部分。在上述的微压电饭煲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组所述弹性预紧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微压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所述煲体中容置有内胆,所述煲盖包括上盖和安装在所述上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和所述内胆形成烹饪腔,所述上盖上还设有微压阀,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具有允许所述内盖上浮的浮动间隙,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还设有弹性预紧件,所述弹性预紧件向所述内胆方向对所述内盖施加弹性预紧力,所述烹饪腔内压力克服弹性预紧力而推动所述内盖上浮。首先,由于弹性预紧件向内胆方向对内盖施加弹性预紧力,无论烹饪腔是处于压力状态还是无压状态,内盖始终保持向内胆方向的运动趋势,但烹饪腔内压力可以克服弹性预紧力而推动内盖上浮,上盖只承受弹性预紧件的反作用力,内盖受压不会直接作用在上盖上,这样的设计,在满足内盖浮动的前提下,使内盖不会在煲盖中随意晃动,安装稳定性好,提升用户体验;其次,依靠施加在内盖上的弹性预紧力,使内盖与内胆接触更加紧密,密封效果好,有利于微压控制,以提升微压电饭煲的烹饪性能。所述弹性预紧件安装在所述上盖内侧并与所述内盖相抵。将弹性预紧件安装在上盖上,无需改变内盖原有设计,对于可拆洗的内盖而言,也便于内盖的拆装和清洗。所述弹性预紧件包括顶杆和弹性元件,所述上盖内侧具有朝向所述内盖设置的导向孔,所述顶杆部分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弹性元件提供所述顶杆向内盖方向弹出的作用力。弹性预紧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上盖的导向孔可以引导顶杆的上下运动,减少顶杆的径向晃动,避免顶杆晃动而造成的异响,并施加内盖稳定的弹性预紧力。所述弹性预紧件的压缩行程大于所述浮动间隙的最小高度。如果内盖上浮时将弹性预紧件压缩到最大量,施加内盖上的压力通过弹性预紧件传递到上盖,增加了上盖受力,设计较大压缩量的弹性预紧件,可以确保内盖上浮过程中都不会直接推压上盖,减轻上盖受力。所述内盖包括内盖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内盖本体边缘的密封圈,所述弹性预紧件作用在所述内盖本体的边缘部分。一方面,使弹性预紧件正对内盖安装密封圈的部位施压,密封圈紧密贴合内胆口,密封效果好;另一方面,由于弹性预紧件相对远离上盖的中心位置,即使内盖所受压力通过弹性预紧件传递到上盖上,也能将作用力分散在上盖的边缘部分,减轻上盖的受压形变。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两组所述弹性预紧件。内盖周向受力均匀,使内盖平稳浮动,避免内盖浮动时发生倾斜。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微压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煲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煲盖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煲体、110内胆200煲盖、210内盖、211内盖本体、212密封圈、220上盖、221导向孔、222卡槽、223活动卡扣300微压阀、310阀芯、320排气孔400弹性预紧件、410顶杆、411弹簧容置槽、412限位卡扣、420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微压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所述煲体中容置有内胆,所述煲盖包括上盖和安装在所述上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和所述内胆形成烹饪腔,所述上盖上还设有微压阀,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具有允许所述内盖上浮的浮动间隙,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还设有弹性预紧件,所述弹性预紧件向所述内胆方向对所述内盖施加弹性预紧力,所述烹饪腔内压力克服弹性预紧力而推动所述内盖上浮。由于弹性预紧件向内胆方向对内盖施加弹性预紧力,无论烹饪腔是处于压力状态还是无压状态,内盖始终保持向内胆方向的运动趋势,但烹饪腔内压力可以克服弹性预紧力而推动内盖上浮,上盖只承受弹性预紧件的反作用力,内盖受压不会直接作用在上盖上,这样的设计,在满足内盖浮动的前提下,使内盖不会在煲盖中随意晃动,安装稳定性好,提升用户体验;其次,依靠施加在内盖上的弹性预紧力,使内盖与内胆接触更加紧密,密封效果好,有利于微压控制,以提升微压电饭煲的烹饪性能。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压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所述煲体中容置有内胆,所述煲盖包括上盖和安装在所述上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和所述内胆形成烹饪腔,所述上盖上还设有微压阀,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具有允许所述内盖上浮的浮动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还设有弹性预紧件,所述弹性预紧件向所述内胆方向对所述内盖施加弹性预紧力,所述烹饪腔内压力克服弹性预紧力而推动所述内盖上浮。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压电饭煲,包括煲体和煲盖,所述煲体中容置有内胆,所述煲盖包括上盖和安装在所述上盖内侧的内盖,所述内盖和所述内胆形成烹饪腔,所述上盖上还设有微压阀,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具有允许所述内盖上浮的浮动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还设有弹性预紧件,所述弹性预紧件向所述内胆方向对所述内盖施加弹性预紧力,所述烹饪腔内压力克服弹性预紧力而推动所述内盖上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压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预紧件安装在所述上盖内侧并与所述内盖相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压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预紧件包括顶杆和弹性元件,所述上盖内侧具有朝向所述内盖设置的导向孔,所述顶杆部分安装于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弹性元件提供所述顶杆向内盖方向弹出的作用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压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上设有限位卡扣,所述导向孔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卡扣卡入所述限位槽以限位所述顶杆。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赖七生周少程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