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543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其中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侧围端板固定部、螺杆部和高度调节旋钮。所述螺杆部固定在所述侧围端板固定部上;所述高度调节旋钮套设在所述螺杆部上,所述高度调节旋钮与所述螺杆部螺纹连接以使得所述高度调节旋钮相对所述螺杆部的位置可调,所述高度调节旋钮包括前翼子板固定部。该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可便于调节前翼子板相对于侧围端板的法向高度,使前翼子板在装配到整车时具有调节的余量,能够更好的与其周边件进行搭接固定,保证车辆前部的面差及稳定性。

Front fender height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ront fender height adjusting mechanism and a vehicle, in which the front fender height adjus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ide end plate fixing part, a screw part and a height adjusting knob. The screw part is fixed on the fixed part of the side peripheral plate; the height adjustment knob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screw part, and the height adjustment knob is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thread to make the position of the height adjustment knob relative to the screw part adjustable, and the height adjustment knob includes the front fender plate fixed part. The height adjusting mechanism of the front fender can easily adjust the normal height of the front fender relative to the side fender end plate, so that the front fender has the adjustment allowance when assembled into the vehicle, can better overlap and fix with its peripheral parts, and ensure the surface differe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的翼子板上安装支架采用金属材料,并与车身进行刚性连接,其存在安装面法向不可调的缺点,使前翼子板在装配时无法调节导致自由度受到限制,影响与周边零件安装匹配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该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可便于调节前翼子板相对于侧围端板的法向高度,同时采用螺纹配合方式结构简单,调节行程大。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侧围端板固定部;螺杆部,所述螺杆部固定在所述侧围端板固定部上;高度调节旋钮,所述高度调节旋钮套设在所述螺杆部上,所述高度调节旋钮与所述螺杆部螺纹连接以使得所述高度调节旋钮相对所述螺杆部的位置可调,所述高度调节旋钮包括前翼子板固定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该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可便于调节前翼子板相对于侧围端板的法向高度,同时采用螺纹配合方式结构简单,调节行程大。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翼子板固定部内嵌在所述高度调节旋钮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翼子板固定部为金属的内嵌螺母,所述高度调节旋钮为塑料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嵌螺母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内嵌螺母的两个端面间隔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部上且适于止抵所述高度调节旋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度调节旋钮之间夹设有橡胶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高度调节旋钮为圆筒形且包括顶壁和周壁,所述顶壁内嵌设固定所述前翼子板固定部,所述顶壁的下表面与所述螺杆部的上表面间隔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周壁的内周面上设置有螺纹段和光面段,所述螺纹段位于所述光面段的下方,所述光面段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顶壁的下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嵌螺母为自锁螺母。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安装在车辆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侧围端板固定部1,螺杆部2,高度调节旋钮3,前翼子板固定部31,环形凹槽311,锁紧螺母4,橡胶圈5,顶壁32,周壁33,螺纹段331,光面段332,前翼子板6,前翼子板翻边61,侧围端板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可以包括:侧围端板固定部1、螺杆部2和高度调节旋钮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适于安装在车辆的侧围端板7与前翼子板6之间,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用来调节前翼子板6相对于侧围端板7在法向上的高度。其中,侧围端板固定部1适于固定在车辆前端的侧围端板7的上表面上,以将整个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牢靠地固定在侧围端板7上。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螺杆部2固定在侧围端板固定部1上。具体地,螺杆部2固定在侧围端板固定部1的上表面并垂直向上延伸,换言之,螺杆部2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即法向延伸,以便于配合高度调节旋钮3在法向上对前翼子板6的高度进行调节。进一步,为达到前翼子板6相对侧围端板7高度可调的目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还设置有高度调节旋钮3,高度调节旋钮3套设在螺杆部2上,并且通过高度调节旋钮3上的前翼子板固定部31将前翼子板6固定在高度调节旋钮3的上端。其中,高度调节旋钮3与螺杆部2螺纹连接以使得高度调节旋钮3相对螺杆部2的位置可调,即整个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的高度可变,进而实现了设置在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上端的前翼子板6相对于下端的侧围端板7的高度可调。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该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可便于调节前翼子板6相对于侧围端板7的法向高度,使前翼子板6在装配到整车时具有调节余量,能够更好的与其周边件进行搭接固定,保证车辆前部的面差及稳定性。而且,通过采用螺纹调节方式,使得调节机构结构简单,调节行程大。参照图3,前翼子板固定部31内嵌在高度调节旋钮3内,且前翼子板固定部31为金属的内嵌螺母。具体地,前翼子板6具有前翼子板翻边61,前翼子板翻边61位于侧围端板7的正上方,其中,高度调节旋钮3的顶端具有通孔,前翼子板翻边61适于通过螺栓紧固件穿设过通孔与内嵌在高度调节旋钮3内的内嵌螺母紧固,以将前翼子板翻边61固定在高度调节旋钮3上,又由于设置在前翼子板翻边61正下方的侧围端板7与侧围端板固定部1固定。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端板固定部(1);螺杆部(2),所述螺杆部(2)固定在所述侧围端板固定部(1)上;高度调节旋钮(3),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套设在所述螺杆部(2)上,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与所述螺杆部(2)螺纹连接以使得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相对所述螺杆部(2)的位置可调,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包括前翼子板固定部(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端板固定部(1);螺杆部(2),所述螺杆部(2)固定在所述侧围端板固定部(1)上;高度调节旋钮(3),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套设在所述螺杆部(2)上,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与所述螺杆部(2)螺纹连接以使得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相对所述螺杆部(2)的位置可调,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包括前翼子板固定部(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子板固定部(31)内嵌在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翼子板固定部(31)为金属的内嵌螺母,所述高度调节旋钮(3)为塑料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螺母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311),所述环形凹槽(311)与所述内嵌螺母的两个端面间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翼子板高度调节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晨杨莹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