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滁州学院专利>正文

水性环氧树脂、水性OP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2720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水性环氧树脂、水性OP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水性环氧树脂,由甲基丙烯酸甲酯45~80份、丙烯酸丁酯20~50份、丙烯酸羟乙酯8~15份、丙烯酸10~18份、硅烷偶联剂1~5份、引发剂1~5份、环氧树脂4~15份、中和剂10~20份、水130~300份组成。水性OP保护剂由水性环氧树脂550~650份、固化剂65~90份、催化剂1~10份、流平剂0~3份、助溶剂20~50份、中和剂0~3份、消泡剂0~1份、水200~250份组成。制得的水性OP保护剂安全无毒、用水稀释、涂布效果好、附着力强、耐热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性环氧树脂、水性OP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包装涂层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性环氧树脂、水性OP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泡罩包装与复合软包装在医药包装、食品包装、烟酒包装、电子产品等领域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包装印刷用铝箔(简称PTP铝箔)是包装所需基材之一。其中药品食品包装PTP铝箔为多层结构,由外往里依次是保护层/外侧印刷层/铝箔层/内侧印刷层/黏合层。食品药品包装印刷用PTP铝箔保护层所用材料称为OP保护剂,主要作用是:一是防止铝箔表面的油墨在包装和使用时被破坏;二是使保护层不易脱落,延长药品的使用期;三是防止PTP铝箔收卷时外层油墨与内层胶黏剂接触而污染药品;四是保护印刷层和防止铝箔表面氧化的作用,延长药品的保质期。目前使用的PTP铝箔保护剂主要以溶剂型OP保护剂为主,虽然性能很好,但是溶剂型OP保护剂存在以下缺点:(1)保护剂中有大量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极易挥发,在高温下容易燃烧,安全性不高;(2)涂布过程中大量溶剂挥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形成危害;(3)涂布设备需有机溶剂清洗,设备清洗不易,且由于有机溶剂价格的上升,生产成本增高;(4)耐热性不强,在包装热封时产生的高温使OP保护剂容易被碳化,表面颜色变化,并且产生刺鼻味道;(5)保护剂涂布后在涂层中有机溶剂会残留,将会逐渐被药品食品所吸附,影响药品食品包装的安全;(6)由于保护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给长途运输带来了不便。申请号:200810202748.4,名称:一种环保型水性铝箔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日为2009年4月15日,具体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水性铝箔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保护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方:主树脂45%-70%、辅助树脂0%-20%、水10%-50%、助溶剂0%-35%、成膜助剂0%-0.5%、流平剂0%-0.5%、消泡剂0%-0.5%、抗擦伤剂0%~2%、pH调节剂0%-0.5%。申请号:201010208156.0,名称:新型水性铝箔保护剂和制备方法,公开日为2010年10月20日,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水性铝箔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组分配比而成:主树脂30%-75%、功能性树脂5%-30%、交联剂2%-20%、助溶剂5%-20%、水20%-60%、催化剂0.2%-1%、成膜剂0.5%-5%、消泡剂0.05%-0.5%、流平剂0.1%-0.5%、润湿剂0.2%-1%、pH调整剂0.2%-1%。申请号:201120178462.4,名称:环保水乳性OP保护剂改性药品包装用铝箔,公开日为2011年12月21日,具体公开了一种环保水乳性OP保护剂改性药品包装用铝箔,包括设有印刷层的铝箔本体,所述印刷层的表面设有聚丙烯酸酯水乳性OP保护层,但该专利未说明OP保护剂的具体成分和制备方法。申请号:201310365499.1,名称:一种食品药品PTP铝箔的水性OP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日为2013年12月18日,具体公开了一种食品药品PTP铝箔的水性OP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包含下述组分及重量份:水性树脂17-50重量份、固化剂3-12重量份、催化剂0.1-1.5重量份、消泡剂0.1-0.5重量份、助溶剂6-25重量份、助剂0.2-2重量份、余量为水,使各组分总计100重量份。申请号:201610522003.0,名称:环保型水性铝箔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日为2016年8月31日,具体公开了环保型水性铝箔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乙烯基类单体、聚二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亲水扩链剂和催化剂得到聚氨酯预聚体,封端反应后中和得泛蓝光水性聚氨酯乳液,与助溶剂、消泡剂、抗擦伤剂搅拌过滤,得到环保型水性铝箔保护剂。申请号:201611049542.3,名称:用于医药包装的水性OP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日为2017年4月26日,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医药包装的水性0P保护剂,该水性OP保护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阴离子型聚氨酯乳液40%-49.5%、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25%-30%、去离子水25%-30%和抗粘剂0.2%-2%。综上所述,目前已有少数水性OP保护剂得到制备,但在试验使用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涂布时需用部分乙醇或者异丙醇等有机溶剂稀释;(2)在施工干燥时间长、储存稳定性差等方面与溶剂型有一定的差距;(3)铝箔表面不干净及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涂布后铝箔上常出现缩孔现象;(4)耐热性和附着力与溶剂型保护剂有一定差距;(5)水性OP保护剂成本较高,现有水性OP保护剂的主树脂都是采购的,合成树脂厂家就已经赚取利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备水性OP保护剂的过程中水性环氧树脂成本高,且导致制备的水性OP保护剂的性能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OP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涂布时需用部分乙醇或者异丙醇等有机溶剂稀释、在施工、储存等方面与溶剂型有一定的差距、涂布后铝箔上常出现缩孔现象、耐热性和附着力与溶剂型保护剂有一定差距以及水性OP保护剂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性环氧树脂,按照质量份数,由甲基丙烯酸甲酯45~80份、丙烯酸丁酯20~50份、丙烯酸羟乙酯8~15份、丙烯酸10~18份、硅烷偶联剂1~5份、引发剂1~5份、环氧树脂4~15份、中和剂10~20份、水130~300份组成。进一步的,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60、KH570、Z-6040、Z-6020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者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为液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中和剂为二乙醇胺、乙醇胺、三乙胺、2-氨基-2-甲基-1-丙醇、N-甲基二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本文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S1、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45~80份、丙烯酸丁酯20~50份、丙烯酸羟乙酯8~15份、丙烯酸10~18份、引发剂1~5份和1~5份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步骤S2、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瓶中加入环氧树脂4~15份和溶剂50~100份,溶剂为异丙醇、正丙醇或无水乙醇,升温到60~85℃搅拌溶解至透明;步骤S3、将步骤S1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于1~3h内加到步骤S2的四口瓶中,并通入氮气保护,再保温回流反应40~80min;步骤S4、保温反应后升温到85~98℃,并加0.3-1.8份的引发剂,再保温2-3h,待转化率达到98%以上后,停止反应,得到聚合液;步骤S5、在70℃加热条件下,减压抽滤出溶剂,在500~800r/min搅拌状态下加入130~300份的水和10~20份中和剂,调节pH为6.5~8.5,然后搅拌30min,制得水性环氧树脂。本文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水性环氧树脂制备得到的水性OP保护剂,按照质量份数,由水性环氧树脂550~650份、固化剂65~90份、催化剂1~10份、流平剂0~3份、助溶剂20~50份、中和剂0~3份、消泡剂0~1份、水200~250份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剂为部分甲醚化三聚氰胺树脂、全甲醚化三聚氰胺树脂、高亚氨基三聚氰胺树脂、水溶性高亚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水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由甲基丙烯酸甲酯45~80份、丙烯酸丁酯20~50份、丙烯酸羟乙酯8~15份、丙烯酸10~18份、硅烷偶联剂1~5份、引发剂1~5份、环氧树脂4~15份、中和剂10~20份、水130~300份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由甲基丙烯酸甲酯45~80份、丙烯酸丁酯20~50份、丙烯酸羟乙酯8~15份、丙烯酸10~18份、硅烷偶联剂1~5份、引发剂1~5份、环氧树脂4~15份、中和剂10~20份、水130~300份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60、KH570、Z-6040、Z-6020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或者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液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剂为二乙醇胺、乙醇胺、三乙胺、2-氨基-2-甲基-1-丙醇、N-甲基二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S1、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45~80份、丙烯酸丁酯20~50份、丙烯酸羟乙酯8~15份、丙烯酸10~18份、引发剂1~5份和1~5份硅烷偶联剂混合均匀;步骤S2、在装有搅拌器、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口瓶中加入环氧树脂4~15份和溶剂50~100份,溶剂为异丙醇、正丙醇或无水乙醇,升温到60~85℃搅拌溶解至透明;步骤S3、将步骤S1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于1~3h内加到步骤S2的四口瓶中,并通入氮气保护,再保温回流反应40~80min;步骤S4、保温反应后升温到85~98℃,并加0.3-1.8份的引发剂,再保温2-3h,待转化率达到98%以上后,停止反应,得到聚合液;步骤S5、在70℃加热条件下,减压抽滤出溶剂,在500~8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贵罗晓婷张曾王攀刘羽熙葛秀涛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