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203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液压缸六的输出端与扩孔轴相连,扩孔轴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扩孔头固定座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和扩孔头二,扩孔头一和扩孔头二平行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率低,通过固定机构先将待扩孔的热交换管固定,再利用扩孔机构进行扩孔,扩孔完成后,固定机构松开对热交换管的夹持,转运机构将热交换管夹持并运送至下一个工位。整个过程全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力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成品率高,扩孔速度快,降低了生产成本。

A Hole Expanding Device for Heat Exchange Pip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ipeline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 hole expanding device of heat exchange pipe. It includes reaming mechanism, fixing mechanism of heat exchange tube when reaming, and transferring heat exchange tube to transfer mechanism of next process after reaming. The ream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output end of hydraulic cylinder 6 and hydraulic cylinder 6 connected with the reaming shaft, the end of the ream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seat of the reaming head, and the end of the fixed seat of the reaming head. A reaming head and a reaming head two are fixed, and a reaming head and a reaming head two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low failure rate. Fixed the heat exchange pipe to be enlarged by a fixed mechanism, then enlarged by a reaming mechanism. After the enlargement is completed, the fixed mechanism loosens the clamping of the heat exchange pipe, and the transfer mechanism clamps the heat exchange pipe and transports it to the next working station. The whole process is fully automated without manual operation, which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high yield, fast hole enlargement and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管扩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管扩孔装置。
技术介绍
在热水器等产品中,缠绕在加热腔外的热交换管是必不可少的部件。热交换管在出厂时,为了便于运输,是缠绕在滚筒上的,当需要按照热水器需要的结构进行加工时,首先需要把热交换管拉直,然后再剪切至预定的长度,剪切后需要对端面进行扩孔,以便于与配套的管道进行连接,现有的生产厂家还在用人力进行扩孔操作,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且扩孔深度不统一,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管扩孔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交换管依靠人力进行扩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液压缸六的输出端与扩孔轴相连,扩孔轴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扩孔头固定座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和扩孔头二,扩孔头一和扩孔头二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六设置在支撑平台二上,支撑平台二设置在滑块三上,滑块三设置在导轨三上,所述滑块三和导轨三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平台二的两端,导轨三与扩孔轴在空间上互相垂直;扩孔轴通过支撑板四固定在支撑平台二上,且扩孔轴与支撑板四可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滑块三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四,连接板四的两端均与滑块三固定连接,连接板四的中部与液压缸五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五与导轨三互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三和液压缸五均设置在支撑平台一上方,支撑平台一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同步控制且规格相同的液压缸七,液压缸七均固定在底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夹持块一和右夹持块一,左夹持块一与右夹持块一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右夹持块一与左夹持块一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夹持块一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右夹持块一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三上,左夹持块一的左端与连接片五固定连接,连接片五的左端通过铰接点三与连接片四铰接;连接片四一端通过铰接点三与连接片四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二分别与连接片三和连接片二铰接;连接片二一端通过铰接点二与连接片三和连接片四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一与连接片一铰接;连接片一一端通过铰接点一与连接片二铰接,另一端与支架一固定连接;连接片三一端通过铰接点二与连接片二和连接片四铰接,另一端与液压缸四的输出端相连;铰接点三与左夹持块一之间还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固定在支撑板三上,且导向块内设置有供连接片五穿过的通孔,连接片五穿过导向块内的通孔与导向块可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四固定设置在支架一上,支撑板三固定设置在支架一上,支架一的底部设置在滑块二上,滑块二设置在导轨二上,导轨二与待扩孔的热交换管互相平行,滑块二通过液压缸或气缸驱动在导轨二上运动。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左夹持块二和右夹持块二,左夹持块二与右夹持块二低昂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的半径相等,右夹持块二与左夹持块二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夹持块二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左夹持块二和右夹持块二在液压缸九的驱动下张开或闭合;液压缸九的顶部与液压缸八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八的顶部通过十字连接件与同步带相连,同步带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同步轮。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九底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互相平行的固定板,固定板之间左转轮和右转轮,左转轮通过左转动轴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右转轮通过右转动轴与固定板可转动连接;左转轮为齿轮,左转轮的下方设置有左夹持块二,左转轮和左夹持块二通过左连接板连接;右转轮为齿轮,右转轮的下方设置有右夹持块二,右转轮和右夹持块二通过右连接板连接;左转轮和右转轮之间设置有齿条,齿条的两端分别与左转轮和右转轮啮合,齿条与液压缸九的输出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缸八与同步带之间还设置有截面为C形的引导槽,引导槽有两个,且两个引导槽的C形开口位置相对;所述十字连接件包括横向的滑动块和纵向的连接块,连接块与滑动块互相垂直,连接块将液压缸八与同步带相连,滑动块在两个引导槽之间形成的滑道滑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故障率低,通过固定机构先将待扩孔的热交换管固定,再利用扩孔机构进行扩孔,扩孔完成后,固定机构松开对热交换管的夹持,转运机构将热交换管夹持并运送至下一个工位。本专利技术整个过程全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力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成品率高,扩孔速度快,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扩孔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扩孔头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扩孔头二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转运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E-E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转运机构剖视示意图。图中:102、热交换管;209、刀具三;301、导轨二;302、滑块二;303、铰接点一;304、连接片一;305、支架一;306、连接片二;307、铰接点二;308、液压缸四;309、连接片三;310、连接片四;311、铰接点三;312、左夹持块一;313、右夹持块一;314、支撑板三;315、导向块;316、连接片五;317、支撑平台一;318、液压缸五;319、导轨三;320、滑块三;321、连接板四;322、支撑平台二;323、液压缸六;324、支撑板四;325、扩孔轴;326、扩孔头固定座;327、扩孔头一;328、液压缸七;329、左夹持块二;330、右夹持块二;331、左连接板;332、右连接板;333、左转动轴;334、右转动轴;335、固定板;336、液压缸八;337、十字连接件;338、引导槽;339、扩孔头二;340、同步带;341、同步轮;342、齿条;343、左转轮;344、右转轮;345、液压缸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孔机构、在扩孔时将热交换管(102)固定的固定机构和扩孔后将热交换管(102)转运至下一道工序的转运机构,所述扩孔机构包括液压缸六(323)、液压缸六(323)的输出端与扩孔轴(325)相连,扩孔轴(325)的端部设置有扩孔头固定座(326),扩孔头固定座(326)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扩孔头一(327)和扩孔头二(339)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六(323)设置在支撑平台二(322)上,支撑平台二(322)设置在滑块三(320)上,滑块三(320)设置在导轨三(319)上,所述滑块三(320)和导轨三(319)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平台二(322)的两端,导轨三(319)与扩孔轴(325)在空间上互相垂直;扩孔轴(325)通过支撑板四(324)固定在支撑平台二(322)上,且扩孔轴(325)与支撑板四(324)可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滑块三(320)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四(321),连接板四(321)的两端均与滑块三(320)固定连接,连接板四(321)的中部与液压缸五(318)的输出端相连,液压缸五(318)与导轨三(319)互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三(319)和液压缸五(318)均设置在支撑平台一(317)上方,支撑平台一(317)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同步控制且规格相同的液压缸七(328),液压缸七(328)均固定在底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夹持块一(312)和右夹持块一(313),左夹持块一(312)与右夹持块一(313)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热交换管(102)的半径相等,右夹持块一(313)与左夹持块一(312)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与左夹持块一(312)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管扩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夹持块一(313)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三(314)上,左夹持块一(312)的左端与连接片五(316)固定连接,连接片五(316)的左端通过铰接点三(311)与连接片四(310)铰接;连接片四(310)一端通过铰接点三(311)与连接片四(310)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二(307)分别与连接片三(309)和连接片二(306)铰接;连接片二(306)一端通过铰接点二(307)与连接片三(309)和连接片四(310)铰接,另一端通过铰接点一(303)与连接片一(304)铰接;连接片一(304)一端通过铰接点一(303)与连接片二(306)铰接,另一端与支架一(305)固定连接;连接片三(309)一端通过铰接点二(307)与连接片二(306)和连接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军叶跃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凯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