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转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34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扭转弹簧,包括扭簧本体以及分别活动设置于扭簧本体两端的两个扭动杆,扭动杆包括扭动杆本体以及可拆卸的套设于扭动杆本体上的延长杆,扭动杆下端固设有与扭簧本体端部相配合的转动套,扭簧本体端部上沿弹簧钢丝横截面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半球形卡槽,转动套内壁上开设有盲孔,盲孔内活动设置有与半球形卡槽相配合的卡珠,卡珠与转动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应用了活动设置于扭簧本体两端的扭动杆以及可拆卸的套设于扭动杆本体上的延长杆,扭动杆可以带动转动套围绕扭簧本体端部旋转,使用时扭动杆伸出,存放和运输时扭动杆可以贴服于扭簧本体两侧,极大的节省了运输空间也有效避免了多个扭簧本体的互相勾连。

A torsion sp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orsion spring, which comprises a torsion spring body and two torsion rods movably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torsion spring body. The torsion rod comprises a torsion rod body and a detachable extension rod sleeved on the torsion rod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torsion rod is fixed with a rotating sleeve matching the end of the torsion spring body and a torsion spring plate. A number of hemispherical chucks are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body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spring steel wire, and blind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rotating sleeve, and the chucks matching the hemispherical chucks are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blind holes, and the first elastic elem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hucks and the rotating sleeve. The moving rod and the detachable extension rod set on the torsion rod body can drive the rotating sleeve to rotate around the end of the torsion spring body. When the torsion rod is used, the torsion rod can be extended. When stored and transported, the torsion rod can be attached to both sides of the torsion spring body, which greatly saves transportation space and effectively avoids the hooking of multiple torsion spring bodies. Li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转弹簧
本技术涉及弹簧
,尤其是涉及一种扭转弹簧。
技术介绍
扭转弹簧属于螺旋弹簧,扭转弹簧的端部固定到其他组件上,当其他组件绕着扭转弹簧中心旋转时,扭转弹簧会产生扭矩或旋转力,其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子、家电、照相机、仪器、门、摩托车、收割机以及汽车等行业,现有的扭转弹簧的扭动杆多为和扭转弹簧本体一体连接,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需求,扭动杆的长度差异很大,扭动杆较长的扭转弹簧在运输和取放时多个扭转弹簧容易钩连在一起,不便于取放和运输,另一方面,一体连接的扭动杆的长度不可调节,无法满足多种安装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扭转弹簧,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扭转弹簧,包括扭簧本体以及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扭簧本体两端的两个扭动杆,扭簧本体由弹簧钢丝卷制而成,所述扭动杆包括扭动杆本体以及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扭动杆本体上的延长杆,所述扭动杆下端固设有与扭簧本体端部相配合的转动套,转动套可转动的套设于扭簧本体端部的弹簧钢丝上,扭簧本体端部上沿弹簧钢丝横截面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半球形卡槽,所述转动套内壁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活动设置有与所述半球形卡槽相配合的卡珠,所述卡珠与转动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扭动杆本体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所述扭动杆本体上还可滑动的套设有延长杆抵紧环,所述延长杆抵紧环与转动套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延长杆包括下部开口的延长杆本体,延长杆本体内壁下沿上固设有与所述“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相配合的滑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弹簧,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卡珠和转动套相固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弹簧,第二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所述延长杆抵紧环下端面和转动套上端面相固连。进一步的,所述延长杆抵紧环上端面固设有石墨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应用了活动设置于扭簧本体两端的扭动杆以及可拆卸的套设于扭动杆本体上的延长杆,扭动杆可以带动转动套围绕扭簧本体端部旋转,使用时扭动杆伸出,存放和运输时扭动杆可以贴服于扭簧本体两侧,极大的节省了运输空间也有效避免了多个扭簧本体的互相勾连,方便取出;另一方面,可拆卸的延长杆可以灵活满足用户对扭动杆长度的不同需求,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本申请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转动套与扭簧本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扭动杆本体贴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扭转弹簧,包括扭簧本体1以及分别活动设置于扭簧本体1两端的两个扭动杆2,扭簧本体1由弹簧钢丝卷制而成,扭动杆2包括扭动杆本体3以及可拆卸的套设于扭动杆本体3上的延长杆4,扭动杆2下端固设有与扭簧本体1端部相配合的转动套5,转动套5可转动的套设于扭簧本体1端部的弹簧钢丝上,扭动杆2可以带动转动套5围绕扭簧本体1端部旋转,使用时扭动杆2伸出,存放和运输时扭动杆2可以贴服于扭簧本体1两侧,极大的节省了运输空间也有效避免了多个扭簧本体1的互相勾连,方便取出;另一方面,可拆卸的延长杆4可以灵活满足用户对扭动杆2长度的不同需求,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扭簧本体1端部上沿弹簧钢丝横截面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半球形卡槽6,转动套5内壁上开设有盲孔7,盲孔7内活动设置有与半球形卡槽6相配合的卡珠8,卡珠8与转动套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9;扭动杆本体3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10,扭动杆本体3上还可滑动的套设有延长杆抵紧环11,延长杆抵紧环11与转动套5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12,延长杆4包括下部开口的延长杆本体13,延长杆本体13内壁下沿上固设有与“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10相配合的滑块14。第一弹性元件9为弹簧,第一弹性9元件两端分别与卡珠8和转动套5相固连,第二弹性元件12为弹簧,第二弹性元件12两端分别与延长杆抵紧环11下端面和转动套5上端面相固连,延长杆抵紧环11上端面固设有石墨层15,石墨层15使得延长杆4在延长杆抵紧环11上端面上的转动更加顺畅。安装延长杆4时,将延长杆本体13对准扭动杆本体3,扭动杆本体3插入延长杆本体13下部开口内并保证滑块14进入“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10内,延长杆4下端面压迫延长杆抵紧环11上端面,第二弹性元件12被压缩,滑块14接触到“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10底面后,旋转延长杆本体13使滑块14对准“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10较短的竖直槽,松开延长杆本体13,延长杆抵紧环11在第二弹性元件12的作用下顶起延长杆本体13直至滑块14与“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10较短的竖直槽的顶面相接触,延长杆本体13被固定,完成延长杆4的安装,拆卸延长杆4时,反向操作即可;当需要运输和存放扭簧本体1时,将延长杆4拆下,把持扭动杆本体3并旋转,卡珠8缩回盲孔7内,第一弹性元件9被压缩,扭动杆本体3贴服于扭簧本体1两侧时,卡珠8正好对准半球形卡槽6,卡珠8在第一弹性元件9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6内,完成扭动杆本体3的固定,使扭动杆本体3不易晃动,极大的方便了扭簧本体1的存放和运输。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转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簧本体以及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扭簧本体两端的两个扭动杆,所述扭动杆包括扭动杆本体以及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扭动杆本体上的延长杆,所述扭动杆下端固设有与扭簧本体端部相配合的转动套,扭簧本体端部上沿弹簧钢丝横截面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半球形卡槽,所述转动套内壁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活动设置有与所述半球形卡槽相配合的卡珠,所述卡珠与转动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扭动杆本体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所述扭动杆本体上还可滑动的套设有延长杆抵紧环,所述延长杆抵紧环与转动套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延长杆包括下部开口的延长杆本体,延长杆本体内壁下沿上固设有与所述“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相配合的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扭簧本体以及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扭簧本体两端的两个扭动杆,所述扭动杆包括扭动杆本体以及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扭动杆本体上的延长杆,所述扭动杆下端固设有与扭簧本体端部相配合的转动套,扭簧本体端部上沿弹簧钢丝横截面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半球形卡槽,所述转动套内壁上开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活动设置有与所述半球形卡槽相配合的卡珠,所述卡珠与转动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扭动杆本体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J”形延长杆安装滑槽,所述扭动杆本体上还可滑动的套设有延长杆抵紧环,所述延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保树
申请(专利权)人:海兴县越达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