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弹性双扭转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66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弹性双扭转弹簧,其包括简支梁、减震线圈、固定杆、固定卡扣、质芯、镀铬层、镀镍层、镀钛层、铝覆层、锌覆层、气相沉积覆层、液相沉积覆层、密封层、隔热层、绝缘层,简支梁的一侧与固定杆的顶端相连接,减震线圈的底端与固定杆的一侧相连接,固定卡扣的一侧与固定杆的底端相连接,质芯的外壁一侧与镀铬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铬层的外壁一侧与镀镍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镍层的外壁一侧与镀钛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钛层的外壁一侧与铝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铝覆层的外壁一侧与锌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双扭转弹簧的抗冲击能力,增强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弹性双扭转弹簧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转弹簧,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弹性双扭转弹簧。
技术介绍
扭转弹簧通常分为有左旋或右旋、也有更为复杂的双扭簧,当扭转弹簧的簧臂发生扭转时就会产生弹力和扭矩。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应用,扭转弹簧可以采用很多种不同的材料和变通的设计。我们通过调节弹簧的外径、线径、簧臂角度和圈数可以取得几乎无限种弹簧大小和扭力,目前我司提供的扭转弹簧定制件可生产的线径范围为0.20毫米至5.00毫米。对于密身的扭转弹簧,扭转簧臂时将在簧圈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这对固定扭矩下所能形成的扭转角度将产一定的阻碍。通常扭转弹簧是被安装在一个芯轴上的,同时外部可能还有一个用于限位和保护的圆柱形外壳。当簧臂被固定装配时,扭转弹簧也可以无需芯轴发挥限位功能。与簧体呈切线方向的簧臂是最常见,有时候放射方向或轴向方向的簧臂也是可能的。在很多应用中簧臂的方向和长度都必须配合其他装配件的要求精心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弹性双扭转弹簧,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双扭转弹簧的抗冲击能力,增强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高弹性双扭转弹簧,其包括简支梁、减震线圈、固定杆、固定卡扣、质芯、镀铬层、镀镍层、镀钛层、铝覆层、锌覆层、气相沉积覆层、液相沉积覆层、密封层、隔热层、绝缘层,简支梁的一侧与固定杆的顶端相连接,减震线圈的底端与固定杆的一侧相连接,固定卡扣的一侧与固定杆的底端相连接,质芯的外壁一侧与镀铬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铬层的外壁一侧与镀镍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镍层的外壁一侧与镀钛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钛层的外壁一侧与铝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铝覆层的外壁一侧与锌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锌覆层的外壁一侧与气相沉积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气相沉积覆层的外壁一侧与液相沉积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液相沉积覆层的外壁一侧与密封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密封层的外壁一侧与隔热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隔热层的外壁一侧与绝缘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优选地,所述减震线圈的形状为圆形。优选地,所述密封层内有真空空气。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双扭转弹簧的抗冲击能力,增强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杆的打开时一侧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高弹性双扭转弹簧,其包括简支梁1、减震线圈2、固定杆3、固定卡扣4、质芯5、镀铬层6、镀镍层7、镀钛层8、铝覆层9、锌覆层10、气相沉积覆层11、液相沉积覆层12、密封层13、隔热层14、绝缘层15,简支梁1的一侧与固定杆3的顶端相连接,减震线圈2的底端与固定杆3的一侧相连接,固定卡扣4的一侧与固定杆3的底端相连接,质芯5的外壁一侧与镀铬层6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铬层6的外壁一侧与镀镍层7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镍层7的外壁一侧与镀钛层8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钛层8的外壁一侧与铝覆层9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铝覆层9的外壁一侧与锌覆层10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锌覆层10的外壁一侧与气相沉积覆层11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气相沉积覆层11的外壁一侧与液相沉积覆层12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液相沉积覆层12的外壁一侧与密封层13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密封层13的外壁一侧与隔热层14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隔热层14的外壁一侧与绝缘层15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减震线圈2的形状为圆形,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震。所述气相沉积覆层11内有金、银等元素,这样可以减少电子束流。所述密封层13内有真空空气,这样可以保证密封性能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简支梁使得两个减震线圈在双扭转弹簧在受到冲击的时候,发生高弹形变。这样使得整个原件可以将外力通过形变来卸除。内部的绝缘层使得在形变时减少静电摩擦。隔热层则可以保证不会因为温度的变化导致形变模量发生变化。密封层使其内部的金属涂层不会因为使用时间的变长而导致机体的使用时间减少。气相沉积覆层、液相沉积覆层通过协调作用来减少电子束流。铝覆层、锌覆层能在大表面的工件上较快地沉积出较匀的金属覆层。镀铬层、镀镍层、镀钛层使得整个扭簧可以承受高抗冲性能。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双扭转弹簧的抗冲击能力,增强其内部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弹性双扭转弹簧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弹性双扭转弹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简支梁、减震线圈、固定杆、固定卡扣、质芯、镀铬层、镀镍层、镀钛层、铝覆层、锌覆层、气相沉积覆层、液相沉积覆层、密封层、隔热层、绝缘层,简支梁的一侧与固定杆的顶端相连接,减震线圈的底端与固定杆的一侧相连接,固定卡扣的一侧与固定杆的底端相连接,质芯的外壁一侧与镀铬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铬层的外壁一侧与镀镍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镍层的外壁一侧与镀钛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钛层的外壁一侧与铝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铝覆层的外壁一侧与锌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锌覆层的外壁一侧与气相沉积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气相沉积覆层的外壁一侧与液相沉积覆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液相沉积覆层的外壁一侧与密封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密封层的外壁一侧与隔热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隔热层的外壁一侧与绝缘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弹性双扭转弹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简支梁、减震线圈、固定杆、固定卡扣、质芯、镀铬层、镀镍层、镀钛层、铝覆层、锌覆层、气相沉积覆层、液相沉积覆层、密封层、隔热层、绝缘层,简支梁的一侧与固定杆的顶端相连接,减震线圈的底端与固定杆的一侧相连接,固定卡扣的一侧与固定杆的底端相连接,质芯的外壁一侧与镀铬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铬层的外壁一侧与镀镍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镍层的外壁一侧与镀钛层的内壁的一侧相连接,镀钛层的外壁一侧与铝覆层的内壁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广磊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