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寇金生专利>正文

一种抗震的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01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震的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房屋,包括设置在基础底板或其上的基础梁上的预制外墙板、内墙板和楼板,其相互连接构成一层或多层的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房屋,构成房屋外墙的外墙板和用于分割房屋内水平空间的内墙板的相邻的接合侧面,为相匹配的榫槽结构,即在墙板的左右两侧的接合端的端面上凸设榫头,榫头之间构成沟槽,该种墙板在组构房屋时,相邻墙板的两端连接边缘的榫头和沟槽匹配插接构成榫槽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墙板的榫槽连接结构使得墙板之间的连接摩擦力增大,再加上榫槽连接节点上设有的铆楔结构,更使得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由此,使全装配房屋墙板连接可以使得全装配式房屋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房屋,尤其是一种具有抗震性的 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房屋。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其结构体系要不断的完善,而 这一完善过程是围绕着解决荷载与结构构件体系的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物的正 常安全使用这对基本矛盾来展开的。随着人们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入,认识了构 成矛盾的诸多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了解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 其共性与特性、特征,使建筑技术得到不断的完善。构成矛盾的主体双方的因 素是不断变化的,有些问题在初始阶段就开始发生,其中判断问题因素有利与 不利能否保持矛盾体的平衡是研究问题的主要课题,技术层面为结构选型的合 理性,力学模型的合理性,概念设计的合理性,即要考虑构筑物构成的主导应 力即结构杆件在承载过程中的相互约束。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各个构件之间要产生约束应力,而由地基不均匀沉 降,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体积收縮以及温度变化差异带来的胀縮不均匀等因素 会产生次应力,由此使杆件上产生的应变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而在自然条件的 环境下,建筑物所产生的一些受力状态下的变化就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方法 来改变,以加强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房屋是由单独成片受力的墙板、楼板相互的空间联系形 成空间结构体系,其连接节点十分重要,既要保证结构体系有足够的整体刚性 和整个结构承载能力的安全性,又要构造简单、传力明确,施工方便、易于调 整安装误差,如果构件连接不牢固,支承长度不够及构件失稳等,都会使结构 丧失整体性而破坏,保证承重构件的强度、刚度,加强连接节点的强度,刚度, 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完成各种荷载的传递过程,是构成理想的立体空间结构体 系的关键之一。现有技术中全装配式房屋各个墙板之间的连接结构通常是在连接端的平 面端头上设置连接件,墙板之间应力全靠固于墙板内的连接件承受,连接强度 较低,这一缺陷限制了全装配式房屋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组成 房屋的各个墙板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抗震效果好的抗震性的混凝土结 构全装配式房屋。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抗簾的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房屋,包括设置在基础底板 或其上的基础梁上的预制外墙板、内墙板和楼板,其相互连接构成一层或多层的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房屋,其特征是构成房屋外墙的外墙板和用于分割房 屋内水平空间的内墙板的相邻的接合侧面,为相匹配的榫槽结构,即在所述墙 板的左右两侧的接合端的端面上凸设榫头,榫头之间构成沟槽,该种墙板在组 构房屋时,相邻墙板的两端连接边缘的榫头和沟槽匹配插接构成榫槽连接结构。进一步地,在墙板的榫头上沿竖直方向穿设预留孔,当若干块该墙板插接 在一起时,在各墙板的榫头上设有的各该预留孔上下对齐,组成一孔道,在该 孔道内穿设钢筋,孔道内灌注水泥砂浆,构成榫槽铆楔结构。该榫槽铆楔连接结构保证了节点接头的摩擦面积。在榫槽结合处可留有缝隙,其可方便组装,装设完成,其中填充水泥砂桨 或掺有微膨剂的水泥砂浆。所述带有榫槽结构的墙板的所述榫头可以作成直榫和/或燕尾榫,和/或楔 型直榫;所述燕尾榫为其上的榫头上下侧面垂直于墙板立面但至少一个侧面倾斜 于墙板的横截面的榫头,其可以分为单燕尾榫头和双燕尾榫结构,所述单燕尾榫是上下榫头侧面中的一侧面倾斜于墙板的横截面而另一侧 面为平行于横截面的燕尾榫,其间构成一侧为平直边、 一侧为倾斜边的槽;所述双燕尾榫是上下榫头两侧面为相对称倾斜于墙横截面的燕尾榫,其间 构成两侧为对称倾斜面的燕尾槽。当墙板沿水平纵向受力时,燕尾榫头相互约束产生受压机制,可发挥混凝 土受压性能好的受力特点,提高房屋墙板连接节点的连接强度。 所述直榫即所述榫头的上下两侧面均为水平面的榫头。 所述直榫构成矩形截面榫头,其形成两侧为平直边的直槽。 所述楔型直榫为榫的上下两个侧面在墙板的厚度方向上倾斜于墙板横截 面,在墙板的立面上的投影为上下两侧边为平直边,在墙板的端面方向的投影 为对称的或不对称的双燕尾形状。具有上述各种榫头的墙板在构成房屋时组成两块板、三块板或四块板的 连接节点,在节点上各种榫头的接合可以是如下情形在两块墙板构成平面墙面的连接节点处,相邻的墙板端头可以均为所述 双燕尾榫匹配插接连接。在三块墙板构成丁字型连接节点处,两块平对的墙板的两个连接端中, 一个连接端可以是上侧面倾斜的单燕尾榫,另一连接端为下侧面倾斜的单燕尾 榫, 一块垂直对应的墙板的连接端为直榫,两块所述单燕尾榫墙板插接,相应 的倾斜面匹配接合,两平直侧面之间设有间隙供对应垂直墙板的直榫匹配插入 该间隙接合。构成丁字型连接节点的还可以是两块墙板,在一块墙板的立面的竖直方 向开设一排榫槽孔,该榫槽口为沿墙板厚度方向的通孔,另一块墙板的连接端 面设有与所述榫槽孔相匹配的榫头,其插设在所述榫槽中接合。这种结构下, 所述墙板的榫头可以是直榫。在四块墙板构成十字型连接节点处,其中两块平对的墙板中一块的连接 端为上侧面倾斜的单燕尾榫,另一块的连接端为下侧面倾斜的单燕尾榫,另外 两块墙板的连接端为直榫,两块所述单燕尾榫墙板插接,相应的倾斜面接合, 两平直侧面之间设有间隙供两块垂直对应墙板的直榫匹配插入接合。在屋体转角处,相邻两块墙板相接的端头分别为 一个是该楔型直榫端 头,另一个是所述双燕尾榫端头,该楔型直榫端头与双燕尾榫端头成角度例如 成90度角匹配插接。这种榫槽连接结构的结合面的摩擦力较大,受力情况好。还可以在墙板端头部位预埋铁件,安装墙板时待墙板校正后,相邻墙板 上的预埋铁件相互焊接。如此既可提高承载能力,又可提高安装精度和速度。施工作业中,待节点上各墙板插接安装完毕后,在所述预留孔洞构成的 孔道内灌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其内可以掺微澎剂。墙板的水平接缝可以在安装 墙板时预铺水泥砂浆,常温下施工,要先用水湿润节点、墙面和模板。还可以在榫头中配筋,该筋的一端锚固在墙板内混凝土中,另一端从墙板 的榫头端面伸出形成墙板端头甩筋,用于相邻墙板以及与房屋其它构件之间的 连接。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墙板的榫槽连接结构使得墙板之间的连接摩擦力 增大,再加上榫槽连接节点上设有的铆楔结构,更使得墙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 提高。由此,使全装配房屋墙板连接可以使得全装配式房屋得到广泛应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房屋的一种类型的墙板组合结构立面透视示意图 图2为本房屋的一种一侧是下单燕尾榫一侧为上单燕尾榫的外墙板2的正 立面图图3为本房屋的一种一侧双燕尾榫一侧为下单燕尾榫的外墙板1的仰视结 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墙板的正立面图图5为图3所示墙板右侧端头上平面大样示意图图6a为图3所示墙板内预埋铁件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3所示墙板内预埋铁件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所示墙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所示墙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一侧双燕尾榫一侧为下单燕尾榫的外墙板7的正立面图 图10为一侧双燕尾榫一侧为上单燕尾榫的外墙板3的正立面图 图11为一侧为楔型直榫一侧为下单燕尾榫的外墙板4的正立面图 图12为一侧为下单燕尾榫一侧为上单燕尾榫的外墙板5的正立面图 图13为两侧均为直榫的内墙板11的正立面图 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的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房屋,包括设置在基础底板或其上的基础梁上的预制外墙板、内墙板和楼板,其相互连接构成一层或多层的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房屋,其特征是:构成房屋外墙的外墙板和用于分割房屋内水平空间的内墙板的相邻的接合侧面,为相匹配的榫槽结构,即在所述墙板的左右两侧的接合端的端面上凸设榫头,榫头之间构成沟槽,该种墙板在组构房屋时,相邻墙板的两端连接边缘的榫头和沟槽匹配插接构成榫槽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金生
申请(专利权)人:寇金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