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9626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第一电极部;一第二电极部;一第三电极部,与第一电极部及第二电极部彼此分离;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仅局部覆盖第一电极部及第三电极部,且完全覆盖第二电极部,发光二极管元件并包含一导线结构,与第二电极部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本申请是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257908.0,申请日:2014年06月11日,专利技术名称:发光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具有均匀光场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固态发光元件中的发光二极管元件(LightEmittingDiode;LED)具有低耗电量、低发热量、操作寿命长、耐撞击、体积小、反应速度快、以及可发出稳定波长的色光等良好光电特性,因此常应用于家电、仪表的指示灯及光电产品等领域。与商业电子产品走向轻薄短小的趋势类似,光电元件也进入微封装的时代,而发展出管芯级封装。此外,随着光电科技的发展,固态照明在照明效率、操作寿命以及亮度等方面有显着的进步,因此近年来发光二极管已经被应用于一般的照明用途上。但是在某些应用上需要具有全方向性光场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时,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并无法满足这个需求。需注意的是,发光二极管可以与其他装置结合以形成发光装置,像是先将发光二极管放置于基板之上再连接到载体的一侧,或是以焊料接点或者黏胶等材料形成于载体与发光二极管之间以形成发光装置。此外,载体上还可以包含电路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的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光装置,包含:一第一电极部;一第二电极部;一第三电极部,与第一电极部及第二电极部彼此分离;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仅局部覆盖第一电极部及第三电极部,且完全覆盖第二电极部,发光二极管元件并包含一导线结构,与第二电极部相接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图1B及图1B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图1C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立体图,显示一导电连接线形成于载体的侧边;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图2B为图2A沿着I-I'的剖视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图3B为图3A沿着Ⅱ-Ⅱ'的剖视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图4C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图4D为图4C中的发光装置的仰视图;图4E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图4F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上视图;图4G为图4F的等效电路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视图;图5B为图5A的装置的上视图;图5C为图5A的发光装置的仰视图;图5D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视图;图5E为图5D的上视图;图6A及图6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视图;图6C为图6A及图6B的发光装置的上视图;图6D及图6E为图6A及图6B的发光装置的一电连接板的上视图及仰视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剖视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另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剖视图;图7C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另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剖视图;图7D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另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剖视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另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剖视图;图8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另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剖视图;图8C为图8B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应用于图5A的发光装置的部分剖视图;图8D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另一发光二极管件的剖视图;图8E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的空间角度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剖视图;图10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图;图10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于电路板的上视图。图11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图;图11B为图11A的上视图;图11C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于电路板的上视图;图11D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图;图11E为图11D的上视图;图11F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图;图11G为一可挠性载体于未弯曲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1H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图;图11I为一可挠性载体于未弯曲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1J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另一实施例中一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发光灯管的剖视图;图12A、图12B、及图12C为制造图12的发光灯管的流程图;图13A、图13B、图13C及图13D为制造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一发光装置的流程剖视图;图13E为图13D中发光装置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00、100A、100B、100C、100D、200、300、400、600发光装置1000、1001、1002、2000、2001、1004发光二极管单元10、10'、10”、10”'载体101、101'、101”上表面102、102'、102”下表面103透明体1031上表面1032第一透明层1033波长转换层1034第二透明层11、11A、11B、11C、11D、11E、11F、11G发光二极管元件12A、、12A1、12A2、12A3、12A4、12B、13、15发光二极管元件111、111C、111D、111E、111F、111G第一连接垫113、113C、113D、113E、113F、113G第二连接垫144第一打线垫145第二打线垫146反射结构147焊线20、20'、20”上面电极201、202、201'上面电极垫201”'第一电极垫202”'第二电极垫2011'、2011'A、2011'B、2011”第一电极部2012'、2012”第二电极部20121'、30121'、20121”次电极部2013”第三电极部2014”弯折部203、204、205、206、207上电极导线2031、2051电极区块2032、2052第一端2033、2053第二端2041、2041A、2042B第一电极区段2042、2042A第二电极区段2061第一电极条状区2062第二电极条状区2071第一电极区域2072、2072A、2072B、2072C第二电极区域2073第三电极区域208导电连接线209上面电极导线2091第一电极条20911第一区域20912第一长条20913第一分支2092第二电极条20921第二长条20922第二分支211、212、221孔洞220暂时电极222切割线25电连接板250载板251上表面252下表面253第一电极块2531第一块区2532第二块区254第二电极块2541第三块区2542第四块区255孔洞30、30'下面电极301、302、301'下面电极垫303下电极导线3011'第三电极部3012'第四电极部310下面电极导线3101第三电极条31011第二区域31012第三长条31013第三分支3102第四电极条31021第三区域31022第四长条31023第四分支35围板500、501、502灯泡50灯罩52电路板54散热件56电连接件7000、7010、140基板7001、141第一型半导体层7002、142活性层7003、143第二型半导体层7004、7004'第一导电部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灯泡,其特征在于,包含:灯罩;电连接件,与该灯罩相接;电路板,设置于该灯罩和该电连接件之间;以及第一发光装置,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包含:第一载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一厚度;第一电极部,设置于该第一载体上且自该第一侧往该第二侧延伸,并具有小于该第一厚度的一第二厚度;弯折部,设置于该第一载体上且靠近该第二侧并与该第一电极部分开一距离;第二电极部,设置于该第一载体上且自该弯折部往该第一侧延伸;以及发光元件,介于该第一电极部和该弯折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11 TW 1021208931.一种发光灯泡,其特征在于,包含:灯罩;电连接件,与该灯罩相接;电路板,设置于该灯罩和该电连接件之间;以及第一发光装置,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包含:第一载体,具有第一侧、第二侧和第一厚度;第一电极部,设置于该第一载体上且自该第一侧往该第二侧延伸,并具有小于该第一厚度的一第二厚度;弯折部,设置于该第一载体上且靠近该第二侧并与该第一电极部分开一距离;第二电极部,设置于该第一载体上且自该弯折部往该第一侧延伸;以及发光元件,介于该第一电极部和该弯折部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灯泡,其中,该第一载体具有一表面,该第一电极部及该第二电极部设置于该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灯泡,还包含第一电极垫,形成于该表面上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久琳谢明勋廖本瑜胡伟强廖世安刘俊宏宋玉玺许明祺赖柏宏
申请(专利权)人: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