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含嘌呤环的苯磺酰胺查尔酮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958334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嘌呤环的苯磺酰胺查尔酮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具有以下的通式(I):式中:R1为4‑氧甲基、4‑叔丁基、4‑甲基、4‑氟、4‑氯、4‑溴、2‑甲基、2‑氟、2‑氯、2‑溴、和氢原子;R2为甲基、乙基、苄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抑制抗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含嘌呤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嘌呤环的苯磺酰胺查尔酮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来说涉及含嘌呤的环苯磺酰胺查尔酮类衍生物,同时涉及该类含嘌呤的环苯磺酰胺查尔酮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及该类含嘌呤环的苯磺酰胺查尔酮类衍生物在抗烟草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植物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类重大病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它对农作物的危害仅次于真菌病害,如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都是世界性重要病害。由于病毒在植物体内绝对寄生性且缺乏完整的免疫代谢系统,加之高效抗植物病毒药剂极度缺乏,使得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较为困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找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抗病毒剂已成为了当前农药创制的热点。2015年宋宝安等(Chen,Z.W.;Li,P.;Hu,D.Y.;Dong,L.R.;Pan,J.K.;Luo,L.Z.;Zhang,W.Y.;Xue,W.;Jin,L.H.;Song,B.A.Arab.J.Chem.2015,doi:10.1016/j.arabjc.2015.05.003.)以取代苯乙酮、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三步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吡啶杂环的α-查尔酮丙二酸酯类衍生物。采用半叶枯斑法,在浓度为500μg/mL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生物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2017年宋宝安等(Dong,L.R.;Hu,D.Y.;Wu,Z.X.;Chen,J.X.;Song,B.A.Studyofthesynthesis,antiviralbioactivityandinteractionmechanismsofnovelchalconederivativesthatcontainthe1,1-dichloropropenemoiety.Chin.Chem.Lett.2017,28,1566–1570.)以1,1,1,3-四氯丙烷、查尔酮、硝基甲烷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1,1-二氯丙烯基新型查尔酮衍生物。采用半叶枯斑法,在浓度为500μg/mL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生物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中等到高的抑制活性。2017年,宋宝安等(Li,T.X.;Zhang,J.;Pan,J.K.;Wu,Z.X.;Hu,D.Y.;Song,B.A.Design,synthesis,andantiviralactivitiesof1,5-benzothiazepinederivativescontainingpyridinemoiety.Eur.J.Med.Chem.2017,125,657–662.)以查尔酮衍生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改造,设计合成出一系列含吡啶的苯并硫氮杂卓类衍生物。采用半叶枯斑法,在浓度为500μg/mL下,测试了含吡啶的苯并硫氮杂卓类化合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TMV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2015年,胡德禹等(Wu,F.;Li,P.;Hu,D.Y.;Song,B.A.Design,synthesis,andantiviralactivityofnovelpurinederivativescontaining1,4-pentadien-3-onemoiety.ResChemIntermed.2016,42,7153–7168.)以对羟基苯甲醛、6-氯嘌呤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戊二烯酮部分的嘌呤类衍生物。采用半叶枯斑法,在浓度为500μg/mL下,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CMV活性。2017年,胡德禹等(Wang,Y.J.;Zhou,D.G.;He,F.C.;Chen,J.X.;Chen,Y.Z.;Gan,X.H.;Hu,D.Y.;Song,B.A.Synthesisandantiviralbioactivityofnovelchalconederivativescontainingpurinemoiety.Chin.Chem.Lett.2018,29,127–130.)以对羟基苯甲醛、不同取代的苯乙酮、6-氯嘌呤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嘌呤环的查尔酮类衍生物。采用半叶枯斑法,在500μg/mL浓度下,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所有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2004年,HuangPeggyP等(Huang,P.P.;Randolph,J.T.;Klein,L.L.;Vasavanonda,S.;Dekhtyar,T.;Stoll,V.S.;Kempf,D.J.SynthesisandantiviralactivityofP10arylsulfonamideazacyclicureaHIVproteaseinhibitors.Bioorg.Med.Chem.Lett.2004,14,4075–4078.)以氮杂环脲、不同取代的苯磺酰氯等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芳基磺酰胺氮杂环脲HIV蛋白酶抑制剂类衍生物。抗病毒活性测试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HIV抑制活性。2011年,唐国志等(Tang,G.Z.;Lin,X.f.;Qiu,Z.X.;Li,W.T.;Zhu,L.;Wang,L.S.;Li,S.H.;Li,Hao.D.;Lin,W.B.;Yang,M.;Guo,T.;Chen,L.;Lee,D.;Wu,J.Z.;Yang,W.G.ACSMed.Chem.Lett.2011,2,603–607.)基于水杨酰胺血凝素(HA)抑制剂的结构优化发现顺式-3-(5-羟基-1,3,3-三甲基环己基甲胺基)苯磺酰胺及其衍生物可以有效的防止由流感A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综上所述,查尔酮、嘌呤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TMV或CMV活性,但它们的抗病毒活性较为单一,缺乏对TMV、CMV、PVY及SRBSDV活性都好的化合物。因此,我们在查尔酮嘌呤结构中引入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苯磺酰胺活性基团,希望找到对TMV、CMV、PVY及SRBSDV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查尔酮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此备受医药学家和农药学家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查尔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嘌呤类化合物广泛的存在动植物体内,是生命体的一类重要物质,在医药上主要应用于抗病毒、抗癌方面。而在农用上主要用于除草、植物生长调节方面,在植物抗病毒上的研究较少;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广泛的应用于杀菌和除草方面,在抗病毒方面,近几年来有少量的文献报道它具有较好的抗HIV病毒活性。而关于抗植物病毒活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嘌呤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因此,在医药得以广泛的应用,例如:阿昔韦洛、更昔韦洛等抗病毒剂。同时,也发现嘌呤类化合物具有除草、调节植物生长的农药活性。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菌和除草活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医药和农药上。近年来,在医药上也报道了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HIV病毒活性。但在抗植物病毒活性方面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嘌呤环的苯磺酰胺查尔酮类衍生物,其通式为下式 (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嘌呤环的苯磺酰胺查尔酮类衍生物,其通式为下式(I):其中:R1为4-氧甲基、4-叔丁基、4-甲基、4-氟、4-氯、4-溴、2-甲基、2-氟、2-氯、2-溴、和氢原子;R2为甲基、乙基、苄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含嘌呤环的苯磺酰胺查尔酮类衍生物,具体化合物如下:A1、(E)-1-(4-((4-甲基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甲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2、(E)-1-(4-((4-甲基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3、(E)-1-(4-((4-甲基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苄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4、(E)-1-(4-((4-甲氧基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5、(E)-1-(4-((4-氯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6、(E)-1-(4-((4-氯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苄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7、(E)-1-(4-((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8、(E)-1-(4-((4-溴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9、(E)-1-(4-((2-甲基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10、(E)-1-(4-((4-溴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苄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11、(E)-1-(4-((4-氟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12、(E)-1-(4-((2-氯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13、(E)-1-(4-((2-氟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14、(E)-1-(4-((4-叔丁基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乙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15、(E)-1-(4-((4-叔丁基苯基)磺酰胺基)苯基)-3-(4-((9-苄基-9H-嘌呤-6-基)氧基)苯基)-2-丙烯基酮;A16、(E)-1-(4-((2-甲基苯基)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禹周大贵宋宝安何方成易崇粉王邵波陈吉祥杨玉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